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 300例无偿献血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对无偿献血者进行采血。观察组献血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有献血反应率1.33%少于对照组6.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剧痛率14.67%少于对照组2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献血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使献血者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耐受性,减少因紧张所带来的疼痛,能有效的减少献血者的献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献血工作已由以往单一的个体卖血彻底转变为无偿献血,这就要求血站工作人员,改变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适应无偿献血新形势,要树立一切以献血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方便献血者,我们耐心、细致、热情的服务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工作,使他们了解一些血液生理及献血知识,打消他们的种种顾虑及恐惧心理,从而保证血液质量,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的身体健康,使他们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使献血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由于献血者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化素质、年龄、性别等的不同,使得其对献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60例普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S量表评价术前焦虑情况,并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的术前30min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用于血站无偿献血者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0年12月随机抽取本血站无偿献血者200名,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32.69±2.14)分,比对照组(39.44±3.01)分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2481例献血者进行了专项心理护理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对象 :2000年6月~2001年10月间首次无偿献血者随机选2481例作为试验组 ,男1044例 ,女1437例 ;另随机选1963例作为对照组 ,男1233例 ,女730例。年龄18~55周岁 ,分别来自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农村。1 2方法 :采血者行正常穿刺后记时 ,200ml3~5分钟内采完 ,且无献血反应为采血顺利。各种原因造成采集不够量或采集200ml血的时间超过5分钟或出现采血反应均为采血不畅。试验组的心理护理主要方法是宣…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状态的探讨,掌握其心理特点。方法对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并根据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经过护理干预后他(她)们的评分随之降低。结论针对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应积极做好护理干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论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我院不孕不育患者92例分成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分别为患者配合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1) 92例不孕不育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各46例,均占50%。(2)患者在护理之前焦虑、抑郁情绪相近(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孕不育患者担心自身病情,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为减轻患者负面情绪,临床护理时应加强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献血员在献血全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7月双日在采血屋献血的748人设为对照组,以及同期单日献血的967人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中,运用常规的交谈方式,在实验组中,运用特殊的、灵活的交流方式和服务方式,记录两组献血员献血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不良反应的程度实验组也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殊的心理干预方法是预防献血反应发生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这样可使献血者愿意再次献血,保留住献血者,壮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9,(22)
目的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讨论针对性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不孕不孕患者共98例。根据数字随机法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SAS、SDS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69.39%,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SAS、SDS评分,研究组优过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不孕不育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护理,降低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对街头无偿献血人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936名街头无偿献血人员,在常规传统采血方式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统计献血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献血服务满意度。结果所有无偿献血者共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共32例(0.6%),其中轻度20例,中度10例,重度2例;护理满意度95.6%。结论通过心理护理模式对街头无偿献血人员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无偿献血人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欢笑干预对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64例单病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欢笑干预。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欢笑干预可改善住院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指南》2019,(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另40例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后,研究组抑郁评分分别为(52.17±6.88)分、(45.49±7.47)分,对照组分别为(52.09±6.39)分、(50.69±5.11)分,护理后差异明显(P <0.05);比较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0%(P <0.05)。结论加强脑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及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前、术后、术中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果干预组术前、术后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有显著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伤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干预措施,为急诊护理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急诊科就诊的外伤患者360例,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再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急诊外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负性心理。结果:360例患者心理量表的抑郁、焦虑、愤怒和孤独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高,分别为(20.03±3.59)分,(27.31±4.78)分,(18.76±2.66)分,(19.89±3.68)分和(80.05±11.12)分,与常模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为(11.50±2.20)分,(15.10±3.12)分,(8.59±1.67)分,(9.35±1.52)分和(44.23±9.56)分,对照组分别为(17.09±3.45)分,(22.37±4.08)分,(15.44±2.14)分,(16.63±3.08)分,(68.05±1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适合在急诊外伤患者中应用,在急救护理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偿献血的70298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献血前、采血过程中、献血后及献血反应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结果70298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22例,发生率为0.17%(122/70298),随机选择100例献血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99.00%(99/100);92例表示愿意再次献血(95.00%,95/100)。结论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的献血,降低因紧张诱发的献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者特别是第一次参加献血的献血者,当他们对献血知识和献血过程不了解时,献血前一般会感到心理紧张和恐惧,献血者的这些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就有可能发生献血反应。本文试从云浮地区2009年的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样调查共1100人分析他们参与无偿献血的心理,把无偿献血者分成积极型、被动型和保险型几种主要参与人群,分析这几类献血人群发生献血反应时的心理因素,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作出适当的护理措施,并对献血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减少献血反应发生,保护献血者,同时激发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激情,从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指南》2020,(2)
目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有50例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重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值比对照组的低,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差别明显。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都得到良好改善,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20,(2)
目的关于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在盆腔炎患者群体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到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55例盆腔炎患者;设置对照组:调查对象为同期到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另外55例盆腔炎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不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以后,本文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55例,占100.00%,治疗依从52例,占94.55%,治疗有效51例,占92.73%,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47例,占85.45%,治疗依从44例,占80.00%,治疗有效42例,占76.36%,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选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盆腔炎患者选择心理护理手段进行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率,对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9,(9)
目的对血站无偿献血者中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无偿献血者800例,献血前对所有献血者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异常者不可献血。随机分为实验组(n=400)和常规组(n=400),常规组接受常规献血护理干预,实验组同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情绪评分、献血反应比例。结果献血前实验组焦虑评分(41.8±3.2)分,与常规组的(41.9±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实验组焦虑评分(31.4±1.8)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7.8±2.2)(P>0.05)。实验组重度、中度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血站无偿献血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使其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不良反应情况,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