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在不同时段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且根据其有无发生心律失常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其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总计46例(46.00%)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据56.52%(26/46),缓慢型心律失常占据43.48%(20/46),均多集中于术中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群体中,性别、年龄、梗死前心绞痛以及手术时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而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和其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P<0.05)。结论 血管病变、血流TIMI分级、梗死位置以及梗死范围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临床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及时...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39-1440
目的分析不同靶血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选取2015年9月16日至2016年9月16日期间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结果从血液指标角度分析,RCA组、LAD组、LCX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钾水平、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RCA组患者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率最高,其次为LCX组患者,最后为LAD组患者,而LAD组患者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率最高,其次为LCX组患者,最后为RCA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介入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与靶血管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出现的特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48例AMI患者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TIMI血流3级,其中26例为溶栓治疗后和22例为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患者.结果再灌注后有38例(79%)出现一过性低血压; 有40例(83%)患者出现心律失常;43 例(90%)患者胸痛迅速缓解,同时有8 例(12%)患者在再灌注后胸痛突然加重;9例(18%)出现一过性ST段抬高. 结论血管再通过程中病人可出现一过性胸痛加重;一过性低血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ST段反常性抬高可能是心肌再灌注的指标;由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溶栓后持续心电监护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及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梗死的相关动脉狭窄70%~100%,急诊置入支架49枚.结果梗死的相关动脉开通率100%,成功置入49枚支架,恢复TIMI 3级血流.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心血管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临床资料。98例患者依据院内转归情况分为院内死亡组28例、存活组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数据、心肌梗死病变范围、治疗方法及并发症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CS患者急诊PCI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死亡组年龄、休克指数、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及高脂血症、前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三支病变、IABP辅助比率及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 < 0.05),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PCI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比率低于存活组(P < 0.05);2组罪犯血管分布、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 < 65岁、LVEF ≥ 35%、后壁心肌梗死、PCI后TIMI血流Ⅲ级、无急性肾损伤、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无消化道出血为参照,年龄>75岁(OR=4.71)、LVEF < 35%(OR=5.53)、前壁心肌梗死(OR=1.86)、术后TIMI血流 < Ⅲ级(OR=7.10)、急性肾损伤(OR=2.97)、冠状动脉三支病变(OR=5.81)、消化道出血(OR=2.08)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对患者施行PCI术前,应针对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病情评估综合,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联合多种辅助治疗,减少、消除可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PCI疗效。
  相似文献   

6.
黄艳 《医疗装备》2022,(23):118-1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医院行PCI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PCI后患者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及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20例AMI患者,行PCI后发生心力衰竭34例(28.33%);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0~1级、空腹血糖(FBG)≥7.0 mmol/L占比均高于无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经分析,恶性心律失常、术后TIMI心肌灌注0~1级、FBG≥7.0 mmol/L是AMI患者PCI后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关干预方案,以预防PCI后心力衰竭的发生,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CF),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时间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但已错急诊PCI手术时机病例60例,按发病后12 h~7 d(20例)、8~30 d(40例)期间行PCI治疗分为2组,测定各组内AMI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结果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择期PCI治疗后无死亡病例,12 h~7 d组中TIMI血流<3级的患者较多(40% vs 12.5%,P<0.05);CTFC大于等于30帧的患者较多(45% vs 17.5%,P<0.05);CTFC较高(30.1±4.99 vs 19.2±4.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8~30 d内行择期PCI能使心肌得到更好的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无再流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给药5 min后,观察组有效31例(73.81%),对照组有效20例(47.6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再流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其左室收缩同步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Y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9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患者,于PCI治疗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PCI治疗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和心肌Blush分级结果.结果 两组术后IRA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1.7±7.5比30.2±5.6,P<0.01),而心肌Blush 3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1%比44.7%,P<0.01),替罗非班组出血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常规剂量未显著增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积极提高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前壁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T段回落良好组31例,ST段回落不良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前后用药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 ST段回落不良组糖尿病比例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10/11比7/31),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回落良好组[(48.2±10.1)%比(54.6±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回落不良组冠状动脉内明显血栓、术前TIMI血流0~1级、术后TIMI血流≤2级、MACE比例均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起病至球囊开通时间长于ST段回落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前壁STEMI患者PCI术后单导联ST段回落程度可以预测MACE发生率,能识别PCI后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势分析。方法:对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对150例患者(50例急诊介入治疗.50例药物溶栓治疗,50例普通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脉再通率可这90%,而溶栓治疗的再通率不足60%,明显减少心脏mace事件。结论:经过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显示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急诊介入治疗能够极大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改善预后。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住院期间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继发心力衰竭情况将其分为心力衰竭组(28例)与无心力衰竭组(122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继续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急诊PCI后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无心力衰竭组,合并肺部感染、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0~1级的患者占比、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全血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发病至PCI时间显著长于无心力衰竭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后TIMI血流分级0~1级、发病至PCI时间长、高FBG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路径在AMI急诊PCI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48例A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均得到及时救治,除2例转院行心脏搭桥及1例行主动脉气囊反搏8 d后死亡以外,其余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均达到TIMIⅡ~Ⅲ级,符合再通标准,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AMI患者实施急诊PCI术过程中,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路径,及时处理术中并发症,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护理配合是保证患者PCI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1例AMI患者行直接PCI,将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电风暴组,未发生电风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电风暴定义:24h内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2次,并且不能自行终止,需要紧急治疗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41例行直接PCI患者中发生电风暴7例(电风暴组),发生率17.07%;未发生电风暴34例(对照组).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随机血糖、国际标准化比值、胸痛发作至直接PCI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风暴组年龄、肌酸激酶同工酶-MB、心肌肌钙蛋白I、梗死相关动脉直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电风暴发生率分别为66.67%(2/3)、18.75%(3/16)、11.76%( 2/17)和0.结论 直接PCI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最常见于梗死相关动脉为左主干或两支主要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的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直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TIMI血流分级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围手术期发生电风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解剖、病变特点.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泵衰竭组)28例和不合并泵衰竭患者(对照组)6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泵衰竭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者多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合并后壁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快速心律失常、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分布、合并前降支狭窄>75%病变、右向左侧支循环建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的性别差异,从而为替格瑞洛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实施PCI的169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57例,男性112例。术前、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替格瑞洛片。记录术前、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和再灌注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住院及术后1年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进行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的X~2检验和配对设计的X~2检验。结果男性和女性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男性和女性患者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分别为1.79%和1.75%,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68%和3.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随访期间,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81%、1.79%、0.89%和0.89%,女性患者分别为1.85%、1.75%、1.75%和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轻微出血的发生率(8.93%)与女性(14.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直接实施PCI的AMI患者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