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前期应用散结消癖汤周期性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治疗组于经前7 d 口服散结消癖汤;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经期停用,两组均3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钼靶X线摄片和近红外线扫描,并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在钼靶X片和红外线扫描中较对照组病情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应用散结消癖汤经前期周期性治疗乳腺增生有效.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萍  廖鸿梅  黎清婵  麦小琴 《中医杂志》2004,45(11):838-840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以疏肝、活血、软坚药物为主的经验方乳腺增生Ⅰ号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并以乳康片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增生Ⅰ号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穿牡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1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萍  黎清婵  麦小琴 《新中医》2004,36(6):22-23
目的:观察穿牡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68例口服穿牡合剂(由穿山甲、牡蛎、山楂、瓜蒌、王不留行、青皮、郁金、浙贝母、山慈菇、麦芽等组成),对照组60例口服乳康片。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81%,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对降低垂体催乳素(PRL)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穿牡合剂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Ⅰ号对实验性兔乳腺增生病的乳腺组织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后使用乳腺增生Ⅰ号进行干预.同时将乳腺增生Ⅰ号运用于临床治疗16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乳康片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乳腺增生Ⅰ号能使兔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减少,使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增生Ⅰ号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乳散结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用康乳散结汤,对照组用乳癖散结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和症状体征、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钼靶X线扫描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血清雌激素(E2)和催乳素(PRL)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孕激素(P)明显提高(P<0.01)。结论:康乳散结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Ⅰ号对实验性兔乳腺增生病的乳腺组织及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雌二醇、黄体酮建立兔乳腺增生病模型后使用乳腺增生Ⅰ号进行干预。同时将乳腺增生Ⅰ号运用于临床治疗16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并以乳康片作为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乳腺增生Ⅰ号能使兔乳腺小叶腺泡数、细胞增生层数减少。使乳腺导管扩张程度减轻;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以及钼靶X线片、近红外线扫描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增生Ⅰ号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乳腺血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中医谓“乳癖”。笔者自2001年4月至2007年4月用乳癖康合剂加减治疗乳腺增生1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1.1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中医、西医诊断标准。多由情志内伤、肝郁脾虚、痰瘀凝滞而致。1.2排除病例标准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红外线扫描,钼靶X线乳房摄片,组织病理学检查,除外乳癌、乳腺纤维瘤等疾病而确诊为乳腺增生病。2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女性,180例,按5∶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已婚120例,未婚30例,年龄20~30岁50例,31~40岁80例,41~52岁20例,平均年龄34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络刮痧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通络刮痧和中药)和对照组(乳癖消片)各40例。观察2组综合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摄片检查。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症状与体征和钼靶变化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疗效(P<0.05),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清中泌乳素(PRL)、雌二醇(E2)水平(P<0.01或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孕酮(P)水平出现升高(P<0.05)。结论:通络刮痧和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枯甘饮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131例符合痰瘀气结型的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用枯甘饮治疗;对照组63例用乳癖消片治疗。观察两组综合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催乳素、促黄体生成素均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钼靶X线扫描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枯甘饮对痰瘀气结型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香贝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香贝汤,对照组服乳癖散结颗粒,观察两组综合疗效、黄体期血清性激素水平和钼靶X线摄影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E2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钼靶X线摄影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贝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散结刺法联合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增生病患者1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4例采用乳癖消贴膏外敷治疗,观察组90例采用散结刺法联合乳癖消贴膏治疗,均进行3个月经周期后总结疗效.采用乳腺钼钯X线征象、近红外线扫描、血流参数、血流信号分级和阻力指数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11%(82/90)比70.27%(52/74)]高于对照组(χ2=11.801,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阻力指数[(0.51±0.12)比(0.66±0.18),t=6.371]低于对照组(P<0.01);血管分型由B型转为A型84例、乳腺组织灰阶度标定转为0型78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2例、50例,χ2值分别为13.671、8.646,P值均<0.001).结论 散结刺法联合乳癖消贴膏治疗乳腺增生,可改善乳腺组织X线征象,降低乳腺增生腺体血流阻力指数,改善腺体血管类型和灰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夏枯草口服液治疗本病90例,并设对照组60例,采用乳癖消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夏枯草口服液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明显优于乳癖消。结论:夏枯草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疏肝消癥方治疗乳腺增生症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消癥方治疗乳腺增生症肝郁痰凝证的疗效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影响。方法:纳入在本院就诊的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每次10 mg,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疏肝消癥方治疗,日1剂,常规水煎早晚各1次。所有患者给予8周治疗。比较两组乳腺症状、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晨起抽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和bFGF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乳腺肿块大小、乳腺疼痛、乳房肿块硬度及症状(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VEGF和bFGF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消癥方可以提高乳腺增生肝郁痰凝证疗效,改善乳腺增生肝郁痰凝证症状,下调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含量。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及其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莹 《中国针灸》2005,25(9):619-621
目的:观察针刺对乳腺增生病影像、血流动力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针刺和乳癖消贴膏外敷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增生腺体声像图、血流动力学、乳房红外线扫描及乳腺钼钯X线征象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改善乳腺组织的X线征象、减轻腺体的灰阶度及血管类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降低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改善乳腺组织的X线征象,减轻腺体的灰阶度及血管类型.  相似文献   

15.
张培红  刘京芳  马学伟  裴林 《河北中医》2011,33(12):1786-1787,179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对乳腺增生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活血化瘀方,对照组2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并选择同期健康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bFGF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9.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2组治疗前VEGF及bFGF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EGF及bFGF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当(P〉0.05),bFGF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VEGF、bFGF在乳腺增生病中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活血化瘀方可降低患者血清中VEGF、bFGF含量,阻断血管生成,促使病灶消散、吸收,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乳增灵配方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分别注射大鼠20d和5d,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于造模35d后给予乳增灵配方颗粒,连续60d,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测量第2、3对乳头高度,镜下观察第2对乳腺增生的病理改变,观察各组乳腺增生程度。结果:乳增灵配方颗粒能显著降低实验性乳腺增生大鼠乳头高度,降低E2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乳增灵配方颗粒可减轻乳腺增生大鼠乳腺充血与水肿,减少乳腺小叶的腺泡数量。结论:乳增灵配方颗粒具有一定防治乳腺增生病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月,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患者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BI-RADS分级III级转I级、III级转II级、II级转I级例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6例;对照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5例;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乳腺贴"贴敷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乳宁霜对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探讨乳宁霜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机理。方法选用SPF级雌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散结乳癖贴膏组及乳宁霜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建立乳腺增生动物模型,分别涂抹三苯氧胺软膏、散结乳癖贴膏、不同剂量乳宁霜予以治疗,空白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不用药。观察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变化。结果单纯疾病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显著增加(P<0.05或P<0.01),乳房微循环灌注量减少(P<0.01);乳宁霜各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和压积及微循环灌注量均基本回复到空白对照组正常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乳宁霜可改变乳腺增生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增加乳房的微循环灌注量,是其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