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 BA)进行影像解剖分型,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和动脉期CT增强扫描患者146例。使用轴位与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对BA进行分析。结果 146例中,共发现BA 360支,大多起于胸5-6水平,总变异58支(16.11%,58/360)。右侧BA185支,左侧BA175支,显示9种类型,最为常见的是R1L1(50.00%,73/146),其次是R1L2(18.49%,27/146)、R2L1(16.44%,24/146)两种类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动脉期增强扫描技术可清晰显示BA,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特别对介入放射医师快速准确的实施BA介入术提供准确、清晰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SMA)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根据6例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管,并清晰显示SMA部位、范围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及SMA相关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3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37例,临床综合诊断6例)及正常对照20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f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3例原发性肺癌中,全部肿块均可见BA供血,其中8例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BA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单支供血型22例(51.2%),8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不同程度扩张迂曲,14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及分支均扩张迂曲,走向或走行至病灶内;多支供血型13例(30.2%),表现为2支或多支BA供血病灶,相互交通吻合形成血管网;多种动脉供血型8例(18.6%),表现为BA和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结论 原发性肺癌以BA供血为主,可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的支气管动脉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并与该患者的DSA表现对照分析,旨在提高支扩患者的综合影像诊断,同时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本院37例因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之后对照相应的支气管动脉造影(DSA)的影像表现资料予以回顾性对照分析、总结.结果 3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螺旋三维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支气管扩张患者DSA造影表现支气管动脉的主干部位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较为明显的扩张以及迂曲.结论 支气管动脉 64排螺旋CT的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较为精确清晰地显示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及空间解剖特征,以及变异情况;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1],从而指导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关支气管动脉方面的综合全面介入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对28例病例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9例有DSA对照。结果 28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12例肺癌病例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16例支气管扩张病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从而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大动脉炎的9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组(CPR)及血管分析,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受累动脉不同程度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后处理图像可以直观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或闭塞情况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依据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I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CT结果均与其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64排CTA可清晰地显示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管壁变化,三维重建可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可以作为此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似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所有CTA均显示责任血管,经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并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隔下动脉的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临床拟诊肝脏病变,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45例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期采用智能跟踪法扫描,将动脉期图像的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利用MPR、MIP、VR血管重建技术进行隔下动脉成像,仔细观察隔下动脉的起源及变异、支数、走行,并对各种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其对隔下动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价值.结果64排CT隔下动脉CTA重建技术中MIP、VR均能够准确显示隔下动脉起源.对隔下动脉的支数、走行的观察MIP较VR图像精细.MPR显示隔下动脉与邻近血管关系较好,定位较MIP、VR准确.结论64排螺旋CT隔下动脉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隔下动脉,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6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56例患者中肺动脉栓塞34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主要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充盈缺损.结论 多排螺旋CT是一种有效、无创性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成像的特征,了解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情况,为进一步应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诊断肺部疾病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与佳木斯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拟行胸部CT检查的肺部疾病患者共8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和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观察患者BA、肺部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显影质量的差异性。结果 64排螺旋CT BA-CTA检查在左、右以及整体纵膈段BA显影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A检查在BA直径和周围淋巴结显示情况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64排螺旋CTA检查的成像质量上与常规CT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常规CT检查。结论 64排螺旋CT BA-CTA较常规CT更为清楚,直观,全面,对BA起源、走行、数量、直径、位置关系以及周围淋巴结结构等生理解剖特征显示清楚,对肺部疾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几种常用后处理技术在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方法86例受检者均经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VP)、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对比评价不同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颈部血管及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效果.结果86例均清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及分支.23例正常病例均清楚显示血管形态,管腔及管壁情况.4例动脉瘤病例均被清晰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14例血管起源异常均被清晰显示.45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均清晰显示斑块位置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颈部动脉及血管性病变,多种血管后处理技术中以CVP、VR及MPR诊断价值最优.  相似文献   

12.
陈肇平  李清水 《中外医疗》2014,(11):190-19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64排128层)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患有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64排Brilliance 螺旋CT进行血管成像扫描,右上肢静脉团注入造影剂优维显60~70 mL,注射速率4.0~5.0mL/s。采用触发扫描技术,先选好跟踪层面,待CT值达到设定阀值时自动启动扫描,并将原始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VR)及MIP、CPR、MPR等多种成像方式进行诊断。结果42例患者图像清晰,对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颅内动脉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良好,且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诊断结果为39例病变。结论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多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逐步取代DSA,其安全可靠,简便快捷,图像清晰,具有多种后处理方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提供更多、更可靠信息,具有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雁 《中国医疗前沿》2013,(20):79-79,96
目的:讨论64排CT血管造影(CTA)后处理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hilip 64排螺旋CT对32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脑血管CTA检查,分别应用容积再现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对脑血管的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在选取的32例患者中,有28例动脉瘤与DSA对照,3例动脉瘤和1例脑血管畸形(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CTA的VR、MIP图像对颅内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率96%(30/32),通过VR及MIP重组的脑血管图像,清晰显示了30例脑动脉的三维解剖关系及动脉瘤周围的复杂结构,动脉瘤与颅骨的关系,清晰显示1例动静脉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快速、准确、风险小,创伤少,特别是三维处理后的图像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SA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A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CT血管成像检查,原始数据传送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层面重组(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等,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 11例SAA患者中共发现21个瘤体,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后处理方法中,VR、MIP、MPR均能显示SAA的存在,以VR显示的信息最多,是主要诊断依据.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脾动脉瘤的特征,对脾动脉瘤的诊断、外科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脾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排螺旋CT对27例临床上拟诊为肺栓塞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并将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及范围,27例患者发现完全闭塞1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36支,中心性充盈缺损12支,不规则性充盈缺损62支。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快捷、方便、安全、可靠、无创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的动脉栓塞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③结果 2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7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肺段及亚段栓塞8例.④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门静脉系统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门静脉栓塞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形成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例,邻近病变的门静脉受侵5例.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MIP及VR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的病变,门脉的侧支血管和邻近病变的门脉受侵;MPR较直观显示病变整体形态、范嗣及门静脉管腔变窄程度.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重建技术是显示门静脉病变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甲状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01例(正常组65例,甲癌组36例)符合本研究并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病例的颈部原始图像,将数据在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高级血管分析(advanced vessel analyze,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甲状腺癌供血动脉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组36例肿瘤均由甲状腺动脉(共76支腺体支或非腺体支)供血,所有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将供血动脉来源统计为3型:仅甲状腺上动脉供血型18例(50%);仅甲状腺下动脉供血型6例(16.67%);甲状腺上下动脉均供血型12例(33.33%).结论 甲状腺癌均由甲状腺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较好评价其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评估及筛选供肾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亲属活体供肾者在取肾前行多排螺旋CT肾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成像方法包括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分析(GVA)、多平面重建(MPR)等.结果 7例显示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支肾动脉,3例显示左肾双支动脉,2例显示右肾双支动脉,1例左肾为三支肾动脉;12例显示双肾均为单支静脉引流,1例右侧双支肾静脉;肾盂结构及输尿管显示清晰.MSCT结论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供体肾动、静脉及肾盂结构,输尿管解剖、变异及与下腔静脉关系,可为临床评估及筛选供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雾病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和64排CTA检查。在vitrea64工作站上作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多层螺旋CT头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明显增多、迂曲、扩张的脑底部侧支血管网。结论综合运用多种重建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显示狭窄血管,还可以评价狭窄远端血管和侧支血管等情况。直观显示病变周围空间结构关系,从而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