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叶城县维族与汉族心房纤颤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在新疆叶城县解放军第18医院住院房颤患者的病因、性别及在维汉民族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194例房颤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分别为71、54、43、19和7例,其中风心病女性发病高于男性,高血压、冠心病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汉族与维族相比,其病因分布存在差异(P〈0.05)。结论新疆叶城县房颤患者病因分布及发病年龄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高血压病、冠心病为主,维族患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蒙汉族高血压流行特征。方法:2008-2009年在内蒙古达茂旗地区,采用分层簇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年龄大于35岁的常驻人口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血压测量和资料收集。结果:共入选蒙汉族常住居民2 013人,其中蒙古族615人、汉族1 398人,年龄35~90岁;达茂旗地区人群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为29.9%,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35.8%vs 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古族人群血压平均水平为SBP 125.1±18.6 mmHg、DBP 81.1±13.4 mmHg,汉族人群血压平均水平为SBP121.7±19.1 mmHg、DBP 78.7±11.6 mmHg,汉族人群血压平均水平均低于蒙古族;在各年龄段,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汉族(27.3%、34.5%、52.2%vs 25.1%、27.3%、33.4%),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差异进一步增加。结论:内蒙古达茂旗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蒙古族人群患病率较汉族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心房颤动患者病因及其民族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连续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363例,分析其病因在各民族间的分布。结果:363例房颤患者中,高血压痛137例(37.7%),冠心病57例(15.7%),风湿性心瓣膜病97例(26.7%).汉族房颤患者255例(63.8%),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所占比例41.6%、17.6%、18%;维吾尔族房颤患者108例(27%),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分别所占比例28.7%、11.1%、47.2%;汉族与维族相比,其病因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房颤病人病因分布可能存在民族差异,汉族患者以高血压病为主,维族患者以风湿性心瓣膜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不同临床病因、性别、族别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 032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因、性别、族别构成以及不同病因房颤患者的性别、族别构成.结果:1 032例房颤患者中,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分别占21.03%,8.82%,5.62%;男性、女性分别占57.85%,42.15%;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及其他民族分别占65.31%、25.68%、4.26%、3.49%、1.26%.从房颤的病因看,瓣膜病、心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房颤发生率依次为: 23.58%(58/246)、8.22%(6/73)、4.11%(40/974)、2.57%(217/8 442)、2.37%(26/1 095)、2.08%(92/4 374).结论:房颤发生可能存在性别和民族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哈萨克族高于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族等民族;瓣膜病房颤发生率高于非瓣膜病房颤;高血压病房颤发生率较冠心病高.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房颤住院患者诊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心房纤颤(房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对2003~2004年大连市6家综合医院诊断的房颤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964例,房颤病因主要为高血压44.6%,冠心病30.4%。心力衰竭22.3%。(3)房颤类型中阵发性房颤28.6%,持续性房颤14.1%,持久性房颤57.2%。阵发性房颤复律及维持窦律治疗占56%,发作时治疗药物多为西地兰、胺碘酮,其次为普罗帕酮、β阻滞剂。慢性房颤78%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常用药物为地高辛、β阻滞剂,其次为钙拮抗剂及胺碘酮。(4)本组脑卒中患病率为9.4%,各种类型房颤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5)本组患者69.7%接受抗血小板治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者仅占4%,抗凝治疗严重不足。[结论]大连地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年龄、病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阵发性房颤以节律控制为主,慢性房颤绝大多数采用心室率控制治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兴安盟地区蒙古族心肌梗塞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147例蒙古族和548例汉族心肌梗塞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兴安盟地区蒙古族心肌梗塞平均年龄(62.97±12.28)岁,低于汉族患者(66.23±12.45)岁(P<0.05);蒙古族患者饮酒比例(44.9%)高于汉族患者(36.7%)(P<0.05);蒙古族患者的吸烟比例(32.00%)高于汉族患者(27.60%)(P<0.05);蒙古族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高于汉族患者(P<0.05);蒙古族患者血压水平高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与汉族比较,兴安盟地区蒙古族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年龄提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脂代谢异常及高血压可能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市万名儿童弱视斜视患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蒙汉儿童弱斜视患病情况。方法:调查鄂尔多斯市10053名3-12岁儿童,其中蒙古族3930人,汉族6055人,初查视力、眼位,复查散瞳验光,眼部常规检查。结果:检出弱视267人,斜视152人。蒙古族儿童弱视患病率2.80%,斜视患病率1.45%,汉族儿童弱视患病率2.59%,斜视患病率1.57%。弱视漏诊率为95.9%,弱视以轻、中度多见,以屈光不正性为主。斜视以外斜视为主。结论:蒙汉族儿童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我地区弱视漏诊率高,需加强儿童眼保工作。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分析接受IVF-ET治疗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主要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新鲜胚胎移植2597个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2611个周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女性民族不同分为新鲜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02个周期、新鲜胚胎移植汉族组2295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2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汉族组2291个周期,分别统计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中民族差异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新鲜胚胎移植中,蒙古族就诊患者原发不孕比例、优质胚胎率高于汉族患者,蒙古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囊胚率、胚胎种植率、卵裂率和受精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蒙古族患者与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古族和汉族女性患者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民族差异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上海市金山区9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格检查中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以房颤为主要内容的心血管疾病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研究人群房颤粗患病率为2.78%,标化患病率为3.02%;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 < 0.05);75岁以下各年龄段组男性房颤患病率均高于女性(P < 0.05);首诊、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3.72%、24.15%、7.03%和55.10%;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06 ± 5.92)年。房颤患者中有脑卒中病史者占9.61%,而接受华法林治疗者仅占4.92%。结论:上海市金山区9个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以及流行病学特征均与国内外主要研究结果接近,需加强对房颤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州3828例汉、维、蒙、哈族血脂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新疆博州汉、维、蒙、哈等族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现况,比较四个民族间及性别间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有无差异。方法:对新疆博州3828例居民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其中汉族1078例,维吾尔族971例。蒙古族790例,哈萨克族989例。结果: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单纯高TC血症患病率和TC水平均明显高于汉族(8.61%和7.99%vs.5.01%,P〈0.01)(4.83mmol/L和4.72mmol/L vs.4.57mmol/L,P〈0.01),以蒙古族最为突出。蒙、哈和维吾尔族的单纯高TG血症患病率和TG水平均明显低于汉族(15.3%、12.8%和15.7%VS.25.5%,P〈0.01)(1.45mmol/L、1.31mmol/L和1.44mmol/L vs.1.63mmol/L,P〈0.01),以哈萨克族最为明显。蒙、哈和维吾尔族的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汉族。以维吾尔族最明显。维吾尔族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蒙、哈和汉族。四个民族女性TG均明显低于男性,汉族女性TC高于男性,而蒙古族女性TC低于男性,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女性血脂代谢异常明显低于男性。结论:汉、维、蒙、哈不同民族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各自升高的血脂类型不同,同一民族不同性别间部分脂类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中ANP、ET和CGRP在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分为蒙古族高血压组、蒙古族对照组,汉族高血压组和汉族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NP、ET和CGRT。结果: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NP、ET和CGRP的浓度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ANP和CGRP浓度比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高(P<0.01)。结论: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中ANP和CGRP浓度增加可能是蒙古族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贵州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汉族心房颤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贵州黔西南地区选取111例住院房颤患者,分为少数民族组(51例)和汉族组(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常规检查结果,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ACE基因I/D多态性,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房颤关系.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少数民族组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组,尿酸、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民族组ACE基因I/D的基因型以ID型(43.1%)为主,其次为Ⅱ型(41.2%)和DD型(15.7%),等位基因Ⅰ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3%和37%;汉族组基因型以Ⅱ型(46.7%)为主,其次为ID型(28.3%)和DD型(25%),等位基因I和D分布频率分别为61%和39%;两组ACE基因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两组ACE基因I/D各基因型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各基因型在男女性别分布上无论是组内还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黔西南少数民族及汉族房颤患者中ACE基因I/D的基因型分别以ID型和Ⅱ型为主,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的种族差异性,该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受性别的影响;少数民族房颤发病年龄、并发原发性高血压、左房前后径均小于汉族.  相似文献   

13.
教给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1979年成人患病率不足1%,1994年至1995年上升为2.5%,1996年升至3.21%。且其患病特点是: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性别间发病率相似;此外,据全国糖尿病调查资料显示,其发病率有民族差异,如汉族高于蒙古族,低于回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因心房纤颤于急诊就诊患者的房颤基础病因、房颤类型以及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情况,为急诊心房颤动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2月因心房颤动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病因和房颤类型的构成比、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状况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情况.结果:心房纤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338例急诊就诊房颤患者中主要病因依次为冠心病(42.90%)、高血压(27.81%)、糖尿病(25.15%)、心脏风湿性瓣膜病(3.25%)、心功能不全(0.89%).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81例,患病率为24.2%.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P<0.05.P<0.01).本组患者中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的治疗率低,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与抗凝治疗效果有关;在急诊心房颤动治疗中应注重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评估,合理选择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5.
367例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病因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族别的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而哈萨克族以风湿性瓣膜病、高血压为主。高血压(P=0.022)、风湿性瓣膜病(P=0.000)、心肌病(P=0.022)在汉、哈萨克族房颤发生病因中有统计学意义。心室率控制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使用最多;本组患者85.23%接受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方法(78.64%)最多。结论该地区房颤患者病因分组、药物服用与全国及国外相关资料趋势接近。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蒙古族高血压人群血浆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分别对62例蒙古族患者、54例汉族高血压患者、42例汉族正常人采晨起空腹静脉血,用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与Fbg、t-PA、PAI-1的相关性及其在各组间的差别。结果汉族、蒙古族高血压、汉族正常组的年龄性别与Fbg、t-PA、PAI-1无相关性,汉族高血压组与汉族正常组比较Fbg、PAI-1均高于汉族正常组t-PA低于正常组;蒙古族高血压族与汉族正常组比较t-PA低于对照组;但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组高血压组比较只有t-PA较汉族高血压低,Fbg、PAI-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浆纤溶活性降低: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较汉族高血压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降低,主要与t-PA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接受IVF-ET治疗的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主要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新鲜胚胎移植2597个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2611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女性民族不同分为新鲜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02个周期、新鲜胚胎移植汉族组2295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2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汉族组2291个周期,分别统计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中民族差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新鲜胚胎移植中,蒙古族就诊患者原发不孕比例、优质胚胎率高于汉族患者,蒙古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囊胚率、胚胎种植率、卵裂率和受精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蒙古族患者与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古族和汉族女性患者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民族差异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490例房颤病人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房颤发生的原因与年龄、性别、民族的关系。 方法 :对心电图和 /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的 490例住院病人 ,依据病因、年龄、性别、民族分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颤以风心病房颤和冠心病房颤最为常见 ,分别为 31.6 %和 2 1.4%,其次是特发性房颤 (2 0 .6 %)和高心病房颤 (11.6 %)。房颤不同病因的年龄、性别和民族的构成差异明显 ,在风心病房颤病人中 ,中年龄组 (4 0~ 6 0岁 )占 5 2 .90 %,女性占 5 9.35 %;冠心病房颤病人中 ,老年组 (>6 0岁 )占 80 .95 %,男性占 81.90 %;特发性房颤病人各年龄组均有分布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男性占74.2 5 %;风心病房颤病人的平均年龄 ,维吾尔族为 45 .0 2岁 ,与汉族 5 4.2 5岁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房颤各种病因的年龄、性别和民族各有差异 ,年龄因素对参估房颤病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万红  周胜华  张登科  刘小阳  周昆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83-284,287
目的调查老年人房颤的患病率及其转归。方法于2005年6~7月对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结果858例年龄60 ̄99岁平均(75.6±6.6)岁的老年人,房颤患者76例,患病率8.9%,80岁年龄组房颤患病率高达25.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阵发性房颤转为永久性或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为24.2%,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复律总有效率为83.3%,无患者发生脑卒中,调查对象57.9%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结论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冠心病是老年人房颤最主要的病因,胺碘酮转复老年人房颤安全有效,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蒙古族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临床特点,探讨蒙古族OSAHS发病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比较内蒙古赤峰附属医院睡眠诊疗中心诊断为OSAHS的63例蒙古族和70例汉族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多导睡眠监测结果 ,分析蒙古族患者OSAHS的发生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汉族比较,蒙古族患者OSAHS的发病年龄显著提前(P0.05);主要头面部结构异常如颈短和小颌畸形明显增多(P0.05);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蒙古族与汉族OSAH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不同,蒙古族患者以重度为主,而汉族患者多为中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汉族OSAHS比较,蒙古族患者发病年龄提前,颈短和小颌畸形面部结构异常普遍存在,重度患者增多,颈围粗大及体重指数增大是蒙古族人发生OSAHS的高危因素,可能与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