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急腹症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外科急腹症,腹痛较剧烈,部位明确,常伴腹膜刺激征或并发休克。胆结石、胆道蛔虫症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持续性疼痛:胆囊炎或尿路结石有放射性疼痛;外伤性肠穿孔有损伤病史,有时病情难以确定,但有急性腹膜炎体征时,应先由外科诊断、治疗。护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8年3月至7月使用异搏定静滴治疗胆道蛔虫症45例、51次,镇痛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表现为,发作性上腹部钻顶样疼痛,腹痛剧烈与体征不相称,或伴有呕吐蛔虫,B 超证实胆道蛔虫,既往有胆道蛔虫史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而诊断为胆道蛔虫症。45例中,住院31例,门诊观察室病人14例。约有半数曾先后用过阿托品,  相似文献   

3.
蛔虫在人类多寄居于肠道,有时可入胆道,而寄居于生殖道者极为罕见。我院于1960年8月,收住左侧输卵管蛔虫症并发感染一例,简要报告如下:病案:刀××,女,27岁,农民,住院号8602。因阵发性下腹剧痛十日,于60年8月31日下午8时入院。8月16日挑谷子后,突觉左下膜疼痛,疼痛持续,并有阵发性剧痛,放射至大腿跟部,曾数度昏厥不省人事,在当地治疗13日疼痛不止而转入我院。过去无特殊病史,数年前曾屙过蛔虫。经期18(3—4)/30日,中等量,无痛经史。近三月,月经曾一月来潮2—3次,量不多。19岁结婚,夫健。足月顺产四次,均健。体检:发育及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温36.7℃,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道蛔虫病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记录较完整的100例作一小结。一、诊断依据 1.起病突然,剑突下或偏右剧烈的阵发性发作性绞痛。 2.体征:面部和球结膜上有虫斑,红花舌,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痛,体征与症状不相符合。 3.呕吐蛔虫或大便找到蛔虫卵者。  相似文献   

5.
胆道蛔虫的治疗,1958年以前绝大部分住院病例都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而1958年以后多趋向于内科保守疗法,采用解痉、镇痛、镇静、中药和驱虫等综合疗法,同样得到很高的疗效。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采用驱虫净治疗胆道蛔虫病35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在农村诊断本病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患者上腹部的剧烈绞痛和钻痛,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多转为阵发性。体检时疼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2岁,因右上腹钻顶样阵痛3天,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畏冷等,有吐出蛔虫,拟诊为“胆道蛔虫病”入院。给予维生素K_1、阿托品、庆大霉素、硫(?)等,疼痛仍较剧烈。30分钟后用度冷丁50mg加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患者即诉胸闷、心慌,旋即脸色苍白、大汗,昏倒在地,脉搏、血压均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2岁,于1980年12月25日因右上腹部肿物住院。患者十余年前间歇性剑突下绞痛,发作吋辗转不安,大汗淋漓,不伴发冷、发烧、黄疸,曾于当地医院按胆道蛔虫治疗奏效,住院前一个月无意中发现右上腹出现一包块,伴有轻微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超声观察胆道蛔虫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及误诊漏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分析经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并进行治疗的资料,5例因阻塞性黄疸行内镜取虫,7例行手术,通过随访对照分析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结果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准确性为98%。结论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简便快速、经济实用,使诊断更准确,治疗目标更明确,并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对临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痛苦大。据数十年的临床实验,采用阿托品中脘穴注射,对六十八例小儿胆道蛔虫进行治 疗,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68例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6~8岁20例,9~10岁16例,11~12岁32例。其中农村患儿48例,城市患儿20例。突然发病立即进行治疗的占90%,发病后数天进行治疗的占10%。68例中52例均经大便化验查到蛔虫卵,其余16例未做大便化验。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60~1980年治疗良性胆道疾病3243例,死亡154例,(病死率4.7%),其中男81例,女73例。一、病因:胆道结石142例,胆道蛔虫7例,胆道狭窄4例,胆囊穿孔1例。二、病情类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32例,其中123例伴休克。胆道穿孔并弥漫性  相似文献   

11.
胆道蛔虫这个名词中医文献无记载,但根据其症状,恰与伤寒论厥阴病相符合。厥阴篇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即蛔虫)……。”又云:“蚘厥者,乌梅丸主之”。我院住院部曾治好三例胆道蛔虫病,均用乌梅丸治疗,兹介绍一例如下:患者:和×,年龄十一岁,性别男,住院号855,住院日期五九年六日十七日。患者主诉:昨天晚上吃饭后肚子痛,到今早呕吐三次,吐出蛔虫一条后较轻松,但仍感发作性疼痛。今天不能饮食,疼痛时只感胸口部胀痛,头部出汗。检查:体温38℃,发育正常,剑突下压痛显著,  相似文献   

12.
胆道蛔虫症是由肠道蛔虫上窜钻入胆道而引起的胆道阻塞和感染,属中医的“蛔厥”范畴,笔者运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8~68岁,平均43岁。病史1~7d,均经B超诊断为“胆道蛔虫”;临床表现为突然阵发性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向左肩及背部放射并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有的吐蛔虫,少数病例出现寒颤发热,个别病例出现黄疸。  相似文献   

13.
胆道蛔虫症在农村发病率高.以前采用先解痉、止痛、消炎,待疼痛消失后驱虫的治疗方法.住院时间长,且易并发胆道感染及胰腺炎。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生大黄和左旋咪唑联用快速治疗胆道蛔虫症27例,并与常规治疗的29例对比.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蛔虫病在寄生虫病中发病率较高,在全国各地分布亦较普遍,因而胆道蛔虫病在最近外科杂志上均有文献报道,不仅推翻了一些教科书上一向所述胆道蛔虫较少的说法,同时经过近千余例的分析,使我们对胆道蛔虫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发病率我院外科从1955——1959年底,共收治了200多例,均施行各种不同年术治疗,当中仅发现二例为胆道蛔虫,然自1960年第一季度共收治了胆道疾患55例,而胆道蛔虫就有21例,若以1959年11月收治胆道蛔虫病一例作比较,则1960年1——4月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临床较少见,笔者多年临床中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胡××,女,26岁,农民。病案号:106677。因腹痛每隔1—2周反复发作3年多,顽固性便秘,伴精神狂躁,哭笑无常,在当地医院多次按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和神经官能症治疗无效,于2003年4月来就诊。  相似文献   

16.
胆道蛔虫病是一较常见的疾病。采用耳针治疗胆道蛔虫1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患者陈×军男性 20岁成都籍知识青年 1977年4月25日入院主诉:上腹及脐周疼痛十天,呕血昏倒四小时。病史:患者十天前开始上腹及脐周疼痛,持续性阵发加剧,无呕吐、发烧、腹泻。在县医院诊断为“胆道蛔虫”,注射阿托平、服药后有缓解。于病后七日回成都治疗,二日前服“驱蛔片”四片,未驱出蛔虫。入院前一日感发烧、头痛、全身不适,入院前  相似文献   

18.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37岁,嗜烟酒,幼年因胆道蛔虫行手术治疗,入院前曾因腰椎间盘脱出就诊.  相似文献   

19.
孙武  孙丽 《医药导报》1992,11(4):42-43
胆道蛔虫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笔者根据有关文献,浅淡一下中西药新用治疗胆道蛔虫症。 1 口服甘露醇治疗胆道蛔虫症马氏采用甘露醇短程疗法治疗胆道蛔虫  相似文献   

20.
肖菁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2):3077-3078
目的总结胆道蛔虫病的超声图像特征并探讨操作手法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上腹部疼痛或阵发性钻顶样痛伴恶心呕吐患者行上腹超声检查并配合较好操作手法,观察肝内外胆管及胆囊内回声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胆道蛔虫36例(36/41),误、漏诊5例,其中胆道隔膜畸形1例,肝外胆管不扩张致漏诊3例,患者因过度肥胖、肠腔气体过多致总胆管显示不清而漏诊1例。结论超声检查可及时发现蛔虫所在部位,指导临床及时治疗,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善于利用较好检查技术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