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目的 对比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LAM组)和恩替卡韦治疗组(ETV组),每组各31例.除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外,LAM组口服拉米夫定(LAM) 100 mg,1次/d;ETV组口服恩替卡韦(ETV)500 mg,1次/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病毒学指标变化,并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估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24周时LAM组生存率为77.4%(24/31),低于ETV组的87.1% (2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12周、24周时ALT和TBil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Alb和PTA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24周时两组MELD评分和HBV DNA定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24周时,ETV组MELD评分低于LAM组(P<0.01),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L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内LAM和ETV均能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ETV较LAM对HBV病毒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及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0例、抗病毒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拉米夫定药物及血浆置换;抗病毒组给予内科常规加拉米夫定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前后检测3组患者TBIL、Alb、PTA及HBV-DNA含量,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抗病毒组患者TBIL降低、Alb和PTA水平升高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中TBIL、Alb、PTA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抗病毒组相比, TBIL、PT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能降低TBIL,升高Alb、PTA水平和HBV-DNA转阴率,即能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病毒复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慢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未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36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组)6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0%,对照组为52.8%(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P〈0.01)、血清HBV—DNA水平降低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治疗安全性良好。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慢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MELD评分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拉米夫定耐药者1.0mg/d),对照组37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MELD分值和临床转归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MELD分值降至(19.8±4.7),对照组患者MELD分值降至(27.3±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78.9%、对照组总有效率51.4%,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42例,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同时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1mg,随后两组继续给予拉米夫定100m州,总疗程52周。结果:两组ALT、TBil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HBVDNA及HB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彝(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五肽能显著提高抗HBV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拉米夫定耐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纳入研究.记录拉米夫定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检测并记录临床耐药时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按病情加重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年龄(45±13)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7±131岁(P〈0.05);肝功能衰竭组临床耐药时HBV DNA载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8×10^8+4.9×10^8)拷贝/mL vs(3.1×10^6±2.9×10^6)拷贝/mL;P〈0.05];肝功能衰竭组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54.6%)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8.4%,P〈0.05)。年龄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都是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诊断为肝硬化,临床耐药时病毒载量高,耐药后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可能是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基础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使用能治疗耐药变异的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耐药变异情况。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66例为拉米夫定(LAM)耐药变异患者(联合治疗组),接受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23例为初治患者(ADV组),接受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差异。检测分析患者血清HBVDNA、ALT、HBeAg的变化,以及用药48~144周时乙肝病毒P基因区变异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2周、24周、48周时,HBVDNA阴转率联合用药组分别为39.4%、54.5%、75.8%,ADV组分别为0%、13.0%、47.8%,联合用药组的病毒学应答高于ADV组(P〈0.05);12周、24周时ALT复常率联合用药组与ADV组各为40.9%、59.1%与0%、21.7%,联合用药组的生物化学应答高于ADV组(P〈0.05);48周时联合用药组与ADV组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9例患者用药48周、96周、144周病毒变异发生率分别为0%、3.4%、5.6%;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病毒变异发生率各为8.6%与10.5%,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ADV组病毒变异发生率分别为9.1%与8.7%,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且耐药变异率较低,其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的抑制作用强于HBV野毒株;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能提高抗病毒疗效、不增加耐药突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拉米夫定耐药后导致病情加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纳入研究.记录拉米夫定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检测并记录临床耐药时的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定量、YMDD变异及前C区变异。按病情加重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年龄(45±13)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7±131岁(P〈0.05);肝功能衰竭组临床耐药时HBV DNA载量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8×10^8+4.9×10^8)拷贝/mL vs(3.1×10^6±2.9×10^6)拷贝/mL;P〈0.05];肝功能衰竭组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54.6%)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8.4%,P〈0.05)。年龄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化都是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诊断为肝硬化,临床耐药时病毒载量高,耐药后出现HBeAg/Anti—HBe血清学转换可能是拉米夫定治疗耐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有肝硬化基础患者一旦发生耐药变异,应及时使用能治疗耐药变异的阿德福韦或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在充分告知符合研究对象的患者(80例)病情后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分为:(1)对照组(单药治疗组,n=38例),在拉米夫定应用基础上重叠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后,停用拉米夫定,单独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32周;(2)观察组(联合治疗组,n=42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144周。每3个月检测患者的HBV-DNA、HBV-M、肝功能、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结果144周疗程结束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较单药治疗组高(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24周后检查HBV—M及肝功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V—DNA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詹雨林  李国航  骆欢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75-476,47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0例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球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HBV—DNA)定量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仅9.38%发展成重症肝炎,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深度黄疸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且可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13.
杨鸿 《河北医学》2013,(6):819-82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联合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52例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措施,B组患者给单独拉米夫定治疗措施。随访观察1年,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及治疗后1年监测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指标、HBV—DNA水平,并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肝功能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A¨、ALB、TBil差异比较不明显(P〉O.05);治疗后3月、6月、1年,两组患者AIJ,r、TBil明显降低,ALB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单独组)患者相比,A组(联合组)患者A岍、TBil下降更明显,AI.B升高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HBV-I)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治疗后3月、6月、1年,两组患者HBV—I)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单独组)患者相比,A组(联合组)患者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cr变化不明显,亦未出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降低HBV—DNA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且对患者的肾功能影响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早期肝硬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和苦参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乙肝病毒指标、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肝功能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血清HBeAg转换率分别为87.8%、57.1%和38.1%,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二者相辅相成,加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缓解病情,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 收集拉米夫定治疗的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的应答率为45.4%(10/22),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0.7%(6/29),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31.8%(7/22),C基因型为13.8%(4/2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疗效较C基因型好,HBV基因型可能是预测拉米夫定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由四逆散加疏肝健脾祛湿中药组成的加味四逆散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加味四逆散联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9例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HBeAg阴转率及病毒学应答率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祛湿中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8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2例,对照组用拉米夫定及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中期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而晚期患者上述指标在两组中均无明显改善。HBV—DNAPCR定量下降幅度、死亡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显著,重型肝炎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马岚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1):1459-146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6例乙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Child-Pugh评分等明显改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症状、肝功能等,延缓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命,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熊鹰 《大家健康》2014,(7):176-176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A组)和拉米夫定治疗组(B组),每组各34例,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完全应答率、HBe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结果:治疗2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应答率、HBe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仅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肝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3.0g静滴,疗程4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 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HBV 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TA上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病死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膦甲酸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有确切的抑制作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具有促进肝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等优点,膦甲酸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