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30名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临床观察。234个托槽用光固化粘接剂粘接,233个托槽用化学固化粘接剂粘接。计算托槽脱落率。结果光固化粘接剂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为5.13%;化学固化粘接剂粘接的托槽脱落率为4.7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固化粘接技术简化了临床操作,有利于托槽的准确放置,与化学固化粘接剂的粘接强度相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比化学固化型京津釉质粘接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托槽的脱落情况。方法将36例患者656个托槽分为试验组332个,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对照组324个,用京津釉质粘接剂粘接,分别记录1,2,3个月后2组托槽脱落个数。结果试验组脱落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固化树脂粘接托槽更牢固,应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直接法粘接托槽脱落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73例正畸固定矫治病例,共计1106个托槽,对其中157个脱落托槽的牙位及患者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托槽脱落的总发生率为14.2%.其中,儿童患者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成人患者(P<0.05);双尖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前牙(P<0.05);男性患者托槽脱落率低于女性,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患者的前后牙位及年龄直接影响正畸托槽的粘接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李玉兰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5):728-728
在口腔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因粘接托槽的脱落。给临床正畸医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额外增加了椅旁的操作时间。甚至对正畸治疗进程及治疗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科对一组固定矫治的病例在全程治疗期间托槽脱落的情况进行了观察。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固定矫治技术中影响托槽脱落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固定矫治技术的口腔正畸患者58例,男24例,女34例,粘贴托槽860个,记录托槽脱落情况,并对此进行研究。在粘贴托槽后第1个月脱落率最高,而后开始下降,从第5个月起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上颌与下颌之间,切牙没有差异,上颌尖牙小于下颌尖牙,上颌前磨牙大于下颌前磨牙。但总体上上颌与下颌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左侧与右侧没有显著性差异。前牙明显小于前磨牙。上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最高,第一前磨牙次之,切牙再次之,尖牙最低;下颌牙中,第二前磨牙脱落率最高,其余牙相近;所有牙齿中,第二前磨牙最高,尖牙最低。托槽的脱落率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必须了解和重视这些因素,从而减少托槽的脱落,提高矫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正畸托槽黏结应用中的长期效果。方法该院在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正畸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的正畸患者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黏结托槽,对照组的正畸患者给予化学固化复合树脂黏结托槽。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材料和牙釉质之间抗剪黏结情况、牙釉质脱矿情况以及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托槽脱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材料和牙釉质之间抗剪黏结强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材料和牙釉质之间抗剪黏结强度高;观察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程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牙釉质脱矿程度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的托槽脱落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托槽脱落情况好。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于正畸托槽黏结中的长期效果好,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使用光固化树脂粘接托槽及颊管中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体会。方法 对95名错合畸形患者2 058颗牙的托槽及颊管使用光固化树脂进行粘接,由同一位医生和护士进行四手操作。总结减少托槽脱落率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的措施。结果 95名错合畸形患者2 058颗牙的托槽及颊管1~1.5个月的脱落率仅为1.26%。结论 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是一种高效率的口腔操作技术和现代化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来该院就诊的患者进行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正畸治疗,考察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口腔正畸患者40例作为此次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托槽的临床粘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走访观察,按照粘接方法不同将此40例患者进行实验分组。对照组运用托槽直接粘接技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运用托槽间接粘接技术进行正畸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张嘴时间较常规正畸治疗较短,不适感较低。且在随后的走访调查中,有19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满意率高达95%。而对照组仅有13例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65.0%)。实验组进行了350个托槽粘接在观察期内仅有16个托槽脱落,脱落率仅为4.6%。而对照组进行了352个托槽粘接,有42个托槽脱落,占11.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发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达到的正畸治疗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就目前国内发展状况来说,托槽间接粘接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这就需要该院加大对该技术的宣传,不断改进此技术,为其能够在我国临床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字化正畸诊断设计流程进行间接粘接转移托盘模型的设计和3D打印,对关键性的托槽打印精度进行检验,以期对数字化正畸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方法: 从2014年至2015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选取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拔牙8例,不拔牙6例。所有患者牙周洁治后进行口内牙列扫描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拍摄,所得STL数据与DICOM数据在自编软件中进行数据分割融合和配准、数字化矫治设计和计算机软件自动排牙、托槽虚拟定位、错牙合模型坐标还原,最终输出3D打印模型数据用于间接粘接转移定位托盘的制作。3D打印输出模型,经过后处理由水枪及超声震荡去除周围支撑材料,使用数字游标卡尺对所有样本牙颌模型上的左侧上下颌托槽及颊面管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检验测量结果。测量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托槽及颊面管设计尺寸进行比较。结果: 在19个测量分析项目中有13个项目的测量均值与检验标准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范围在0.04~0.17 mm,且除左下第二前磨牙的托槽长度外均大于检验值。结论: 虽然托槽的宽度和颊面管的长度和宽度上大多稍大于检验值,但这不一定对临床上间接粘接转移托盘的制作造成影响,0.04~0.17 mm的差异是否会影响托槽实际的固位和定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李亮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8,40(6):545-548
目的 评价3种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光固化复合树脂表面黏结托槽的效果及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 将33个3M光固化复合树脂面分为3组(每组11个),分别进行打磨粗糙(A组)、35%磷酸酸蚀(B组)、打磨粗糙+35%磷酸酸蚀(C组)。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表面处理后树脂面的显微结构改变。用3M TransbondTM光固化黏结剂黏结金属托槽,进行抗剪切强度测试,并测评光固化树脂面黏结剂残留指数(ARI积分)。结果 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产生的抗剪切强度分别为:A组(8.232±0.340)MPa,B组 (6.964±0.501)MPa,C组(12.458±0.882)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ARI积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可见35%磷酸处理的树脂面表面结构变化不大;而打磨粗糙组和打磨粗糙+酸蚀组的树脂表面可见裂隙及空洞样改变,但两者差别不明显。结论 在经过打磨粗糙+酸蚀处理的光固化复合树脂表面黏结托黏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釉质粘接剂用于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效果。[方法]对780例6~12岁患儿的1560个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用釉质粘接剂进行窝沟封闭术,并采用Estiseal光固化窝沟封闭剂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效果。[结果]随诊4年后发现釉质粘接剂组在1~4年的涂膜保留率均比可见光固化组高(P〈0.01),但龋病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釉质粘接剂是一种可靠、方便的化学窝沟封闭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及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三种不同的楔状缺损修复方式,比较对照这三种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180颗尖牙或是前磨牙牙齿楔状缺损需要修复的患者64例,分为A、B、C三组,每组60颗牙齿,分别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充填后6个月A、B、C组三种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的成功率分别为81.67%、93.33%和95.00%,其中B、C两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本质暴露的牙齿楔状缺损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具有较高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酸蚀粘接剂加复合树脂粘接正畸托槽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接剂+复合树脂粘接正畸托槽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名非拔牙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为期18个月的临床观察,记录脱落托槽所在牙位及脱落后粘接剂在牙釉质表面的残留量,分别计算脱落率及残留指数。结果自酸蚀粘接剂与传统釉质酸蚀粘接剂粘接正畸托槽的脱落率相近(P〉0.05),分别为11.5%和10.5%。使用两种方法托槽脱落后釉质表面粘接材料残留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剂使用简单,粘接强度可靠,能够满足正畸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上常用的光固化树脂固化后的不同老化时间和硅烷偶联剂对树脂与金属托槽之间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上树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作20个自凝塑料长方块,在每个长方块表面制备5个树脂表面,即100个光固化树脂测试试件;另制备5个自凝塑料长方块,每个长方块各制备1个树脂表面,即5个扫描电镜观察试件;共计105个树脂面。以松风Super snap抛光碟抛光处理后,将待测试的20个长方块随机分为5组,在人工唾液中按照老化时间的不同,以恒温水浴法(37℃)对固化后树脂试件进行老化处理,分为即刻粘结组(A组)、老化1h组(B组)、老化1d组(C组)、老化1周组(D组)和老化1个月组(E组),每个粘结组按照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分为2个表面处理组,即33%磷酸酸蚀后涂布硅烷偶联剂处理组(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1、B1、C1、D1和E1组)和33%磷酸处理组(磷酸处理组,A2、B2、C2、D2和E2组),以3M化学固化粘结剂将树脂试件与托槽粘结,固化4min后,将试件置于装有37℃人工唾液中24h。以万能力学实验机测定各组老化树脂与金属托槽之间的抗剪切强度,记录去粘结后树脂表面的粘结剂残留指数(ARI)。5个观察试件未做表面处理,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微观结构。结果:硅烷偶联剂处理组(A1、B1、C1、D1和E1组)间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A1组平均抗剪切强度最高,B1组和D1组分别高于C1和E1组(P<0.01),其余各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抗剪切强度均高于临床正畸治疗所需粘结强度。磷酸处理组(A2、B2、C2、D2和E2组)间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A2组达临床正畸治疗所需抗剪切强度;两两比较,A2组平均抗剪切强度高于C2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硅烷偶联剂组的树脂抗剪切强度均大于相同老化时间磷酸处理组(P<0.01)。硅烷偶联剂处理组和磷酸处理组树脂表面ARI计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老化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树脂表面填料分布逐渐不均匀。结论:复合树脂固化后即刻粘结托槽可达临床正畸治疗所需的抗剪切强度。硅烷偶联剂可提高老化树脂表面的粘结强度达到临床正畸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以及传统型复合树脂的比较,研究了自黏性流动树脂的性能,并进一步明确酸蚀预处理对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以及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对90颗牛牙进行牙体预备,暴露牙本质,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牙本质粘接、B组为自黏性流动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C组为传统型复合树脂加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粘接。根据是否行酸蚀预处理,进一步分为非酸蚀组(记为A1组、B1组、C1组)和酸蚀组(记为A2组、B2组、C2组)。测试粘接试样的剪切粘接强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LSD)分析。结果:A1组的粘接强度[(3.39±1.71)MPa]低于B1组的粘接强度[(21.58±4.50)MPa],且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粘接强度和C1组的粘接强度[(19.31±6.79)MPa]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预处理后,A2组的粘接强度[(6.75±3.54)MPa]大于A1组,但酸蚀预处理导致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降低,即B2组[(16.56±7.39)MPa]的粘接强度低于B1组,C2组[(11.31±5.54)MPa]的粘接强度低于C1组。结论: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使用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高于单独使用自黏性流动树脂。与自酸蚀粘接剂一起与牙本质粘接时,自黏性流动树脂与传统型复合树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酸蚀预处理会降低自酸蚀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并使粘接强度结果的变异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目前正畸临床上最常用的金属网底托槽和微蚀刻底托槽的粘结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力加载的适宜时间。方法 选取正畸临床上减数拔除的上颌第一前磨牙120颗,随机分为2组,第1组粘结金属网底托槽,第2组粘结金属微蚀刻底托槽。每组分别在粘结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24h测定抗剪切强度(SBS),并统计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电镜扫描托槽粘结前、脱落后底板形貌。结果 金属网底托槽组和微蚀刻底托槽组SBS均随粘固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时粘结强度最大,且与其他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金属托槽的粘结强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可在托槽粘结后5min进行正畸力的加载。 相似文献
19.
重度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降低托槽脱落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正畸重度氟斑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的有效性 ,降低临床托槽的脱落率 .方法 :选择 1 7例 (共 32 4颗 )需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重度氟斑牙患者 ,按氟斑牙釉质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 ,随机分为氟斑牙直接黏接托槽组、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 .每组牙经酸蚀和釉质表面处理后 ,每一牙面均黏接方丝弓托槽 ,观察托槽的脱落率 .结果 :氟斑牙直接黏接托槽组 ,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 ,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 4 ,8和 1 2wk总脱落率分别为 74 .0 %、2 5 .9%和 1 .7% .经 χ2 检验 ,3个黏接组间托槽的脱落率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1 ) .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的疗效最佳 ,且氟斑牙直接贴面黏接托槽组效果好于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 ,氟斑牙表面磨除黏接托槽组效果好于氟斑牙直接黏接托槽组 .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贴面黏接托槽可有效降低氟斑牙正畸托槽的脱落率 ,是临床重度氟斑牙固定正畸矫治中的一种美观有效的新方法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