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王小丹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96-1197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提高临床麻醉应用认识。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进行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照组进行单纯全麻,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评价两组患者子宫松弛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子宫松弛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更平稳,子宫松弛度良好,适合手术操作,术后苏醒较快。  相似文献   

2.
刘念 《中外医疗》2014,(30):1-3
目的对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全麻,实验组38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与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苏醒时间要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平均血压(MAP)、心率(HR)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苏醒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衡、麻醉效果佳等诸多优势,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作为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杨杜标 《中外医疗》2011,30(35):77-78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外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各20例。G组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瑞芬太尼;EG组采用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复合硬膜外麻醉维持。记录2组全麻用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术中由不知情的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分为优、良、差3组。结果 G组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用药量明显多于EG组(P〈0.01),并且G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EG组(P〈0.01)。EG组的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P〈0.01)。G组的MAP高于、HR快于EG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阻滞子宫及其固定组织的神经支配,从而达到子宫松弛的目的,有利于手术操作,且能减少全麻用药量,血流动力学平稳,易于苏醒,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宏福  张瑞东  高宝斌 《浙江医学》2016,38(16):1351-135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每组63例。记录两组患者二氧化碳气腹前(T1)、气腹后10min(T2)、30min(T3)、拔管后5min(T4)的SBP、DBP、HR、MAP、SpO2以及子宫松弛度等级、全麻用药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结果B组T2、T3、T4时SBP、DBP、HR、MAP均低于A组(均P<0.05)。A、B组子宫松弛度优良率分别为69.84%、93.65%,B组高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消耗量均少于A组(均P<0.05),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A组(均P<0.05或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妇科就诊且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8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后MAP、HR及术后苏醒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子宫松弛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82.9%,观察组子宫松弛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可有效松弛子宫、保持术中心率及血压平稳,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实际价值,探讨其麻醉效果以选择最佳方案应用在临床中。方法选取42例妇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度外麻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子宫松弛优良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麻醉后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70.8±11.2)次/分钟、(84.3±8.2)mmHg,对照组分别为(79.1±10.5)次/分钟、(90.7±11.9)mmHg(P<0.05);观察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90.5%,对照组子宫松弛的优良率是66.7%(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更好,患者苏醒时间短、用药少,且显著提升子宫松弛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对于子宫松弛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该术式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前取L2-3间隙腰椎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药为0.5%布比卡因2.5ml,再硬膜外向上置管3.5~4cm;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在瓦以下。术中对子宫松弛度评级;记录全麻用药量、血液动力学、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松弛度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全麻用药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少于对照组,而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结论:全麻复合腰-硬联合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可达到满意的子宫松弛,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是安全可行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ASAⅠ和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全庥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为全麻。记录两组全麻维持药量,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完全清醒的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结果:A组全麻维持药量小于B组(P〈0.01);A组MAP、HR慢于B组(P〈0.05);A组术毕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B组(P〈0.01);A组清醒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利于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量减少,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缩短,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对于子宫松弛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选择该术式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30例ASA1~2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随机分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观察组)各15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观察组于诱导前取L2-3间隙腰椎穿刺,确定为硬膜外腔后向上置管3.5~4㎝;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在T6以下。术中由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评级(分优、良、差3级);记录全麻用药量、血液动力学、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子宫松弛度优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全麻用药量及术后躁动例数少于对照组,而血流动力学更趋于稳定。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可达到满意的子宫松弛,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是安全可行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郑州圣玛妇产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MAP、HR、Sp O2值均发生一定变化,但观察组波动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效果较单纯全麻好,术后患者苏醒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成  彭英 《四川医学》2011,32(11):1762-1764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和持续性硬膜外腔阻滞麻醉(E)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安全性及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100例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另100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2)、30min(T3)及停气后10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及此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E组T1、T2,HR明显降低(P〈O.05),30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T3及T4 G组血糖升高显著高于E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安全用于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且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麻(GA)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择期行LC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麻醉后行气管内插管,实验组患者采用GEA麻醉;在麻醉前、插管后、气腹后、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5个时间节点测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血糖(Glu)、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30 min和拔管后的Glu、Cor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SBP、DBP和MA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GEA与GA相比,对老年患者LC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更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合全身麻醉(全麻)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20~30 min,pH值、PaCO2与气腹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SBP、DBP、HR变化及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硬膜外麻醉组1例出现短暂呼吸抑制,3例术后出现头昏,30 min后自行消失。结论: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更适合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尤其在防止低血压、控制患者二氧化碳蓄积方面明显优于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4.
郑铭陟  李李 《海南医学》2010,21(5):52-54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20例)和硬膜外联合全麻组(GE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后20 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3个时点的血糖浓度及血气;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术中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和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与GE组比,G组在气腹后20 min 和拔管后5 min时HR及MAP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后20 min时两组气道压和血糖水平均升高,但G组升高较明显(P〈0.05)。血气分析在气腹后20 min时两组HCO3^-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GE组病人术中麻药用量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术后肺部感染率低(P〈0.05)。结论 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肺部感染率低,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麻(G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45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GA组24例和CSEA组21例。比较两组不同时段MAP、HR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30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CSEA组在气腹后60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1或P〈0.05),而GA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CSEA组气腹后30、60rain动脉血气pH值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PaCO2明显增加(P〈0.01);而GA组pH、PaC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GA组和CSE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4%和0.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全麻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一种效果佳、实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对比分析连续硬膜外麻醉、静吸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静吸全身麻醉组(B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C组),各4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麻醉效果及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及术毕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比较B组和C组术毕停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三组麻醉后10min血压显著下降和心率显著增快且与麻醉前5 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C组拔出气管插管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B和C三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90.0%和100.0%,C组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少、呼吸循环功能稳定、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腹腔镜手术气腹后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I-II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期间一般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和气腹后在SBP、DBP、及HR上均有显著变化,而B组较A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更能提供可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