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2.
<正> 临床上,许多疾病需要输血。尤其是妇产科如遇到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更需大量快速输血,以维持血容量,改善循环,提高血压,增强病人的抵抗力。但有时会发生输血反应,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这就不仅需要有高质量的血液,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我科自1995年1月至1996年8月,共有228例患者接受输血,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现将我们的护理注意事项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228例患者中,产后大出血106例,宫外孕45例,产前贫血57例,子宫肌瘤贫血20例。(鲜血96例,库血132例)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2、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4.
6.
目的总结临床常见输血风险及相关管理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9月制定《医院临床输血指南》并开始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对实行前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进行汇总和分析,观察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自实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后,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等事件数量均有所下降。结论输血常见不良反应及输血并发症具有进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因此输血安全是保障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行输血风险管理制度可显著提升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重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高科技化管理运用于输血,其安全性逐步提高。由于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临床输血的不良反应时常发生,因此输血反应一直以来受到很多医疗工作者的关注。输血反应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输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等。目前能有效地预防此类反应的发生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9.
10.
对《中国输血杂志》中输血反应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雪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17(4):236-237
目的:进一步了解输血反应类型,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方法:收集近lOa《中国输血杂志》报道的输血反应病例。结果:发生输血反应主要为免疫反应所致。结论:输血反应是影响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只有时时警惕、严防,方能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12.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1例患者接受了去除白细胞红细胞悬液761U,(每人1 ̄8U不等),对其中20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并对其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数比过滤前显著减低,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6.16±1.44)×109/L与(0.12±0.10)×109/L(P<0.01),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1.58±23.31)g/L与(157.84±22.35)g/L,P>0.05。251例接受去白细胞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表现,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排除手术期间患者在多种血液制品输注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半时间,输血反应总发生率为0.42%(153/36 391),不同血液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P=0.000),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输血反应发生率均大于血浆(χ2=19.098、10.07,P=0.000、0.002)。悬浮红细胞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占总发热反应的71.26%,3例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均在悬浮红细胞输注后发生(100%),过敏反应主要由血浆(58.73%)和血小板(25.40%)输注导致。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0.52%),红细胞成分多引起FNHTR和其他非特异临床症状(胸痛/气紧/呕吐...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目的 比较儿童与成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了解儿童输血不良反应的特征,为儿童输血不良反应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昆明地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输血病例资料59 16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49人次,比较儿童和成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研究人群中0~14岁(儿童组)30 518人次,发生输血反应166人次,输血反应发生率054%;18~85岁(成人组)28 650人次,发生输血反应83人次,发生率029%。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是成人的186倍(054%/029%),明显高于成人(P<005);儿童输注血小板时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P<005),而红细胞和血浆发生率与成人相当;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79%,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是成人的226倍(043%/019%)。结论 儿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成人,尤其在输注血小板时,应严格控制血小板输注指征;儿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皮肤体征或可作为儿科输血时的监测指标和不良反应的早期有效识别,以保障儿童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共有32 056人次输注了88 439 U的各种血液成分,主要是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观察到153例患者发生170次急性输血反应,反应发生率为0.45%(401/88 439),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和过敏性输血反应(allergic transfusion reactions,ATR)占95.88%(163/170);不同的血液成分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和去白血小板的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2%(120/37 462)、0.71%(312/43 779)和1.73%(55/3 186);输血次数为0、1、2、3次和大于3次的构成比分别为23.53%(40/170)、20.00%(34/170)、7.06%(12/170)、4.71%(8/170)和44.70%(76/170)。结论 急性输血反应主要是FNHTR和ATR,以输注血小板的反应发生率最高,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中输血次数超过3次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输血管理体系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12月1 400份采用输血管理体系的住院输血病历为观察组,并选2012年同期1 400份未采用输血管理体系的住院输血病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输血病历不合理用血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病历较对照组住院患者人均输红细胞量下降了34.4%、人均输血浆量下降了67.5%、人均输血小板下降了49.2%及住院手术患者人均输血量下降了14.4%;人均输冷沉淀升高了45.2%;重点用血科室住院患者人均输红细胞量和血浆量明显下降,其中ICU、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下降率达50%以上;输血适应症符合率提高了17.6%;红细胞不合理输注下降55.6%;血浆不合理输注下降了44.6%;血小板不合理输注下降40.9%,冷沉淀不合理输注下降75%。结论:输血管理体系对临床合理用血发挥了关键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输血相关疾病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 :除血型采用凝集法以及HBV_DNA和HCV_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外 ,其余检测项目均采用ELISA法。利用Excel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 ,抗_HCV阳性率为 1 11% ,女性抗_HCV阳性率高于男性 ( χ2 =9 60 15 ,P <0 0 5 ) ;TRUST阳性率为 0 12 % ,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梅毒 ( χ2 =7 6991,P <0 0 5 ) ;ALT和脂血淘汰率最高 ( 3 2 6%和 2 3 1% ) ,ALT阳性率男女有极显著差异 ( χ2 =16 7418,P <0 0 0 1) ,ALT阳性率男性是女性的 5倍 ,ALT阳性率夏季高于其它季节 2个百分点 ,大中专学生ALT阳性率最低 ;无偿献血人群中存在艾滋病携带者 ;HB sAg经街头快速初筛后其漏检率 ( 1 0 6% )男女无显著差别 ( χ2 =2 7991,P >0 0 5 ) ;郑州地区ABO血型分布为B >O >A >AB ,Rh阴性率为 0 3 6% ,接近我国汉族人群的分布值 ,建立了 42 4名Rh阴性的稀有血型档案库 ;抗_HGV的阳性率为 1 42 % ;在无偿献血者中未发现HTLV阳性者 ;抗_TTV阳性率为 4 17% ;HCV_RNA和HBV_DNA阳性率分别为 0 0 8%和 0 2 5 % ;输血反应发生率为 0 2 9%。结论 :郑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输血相关疾病属于低发病区 ,建议增加HBV、HCV、HIV的核酸检测技术以及HGV和TTV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
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的50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异体输血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及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发生肺炎1 例,高热1 例,住院时间(6.5±1.7)d。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明显低于手术前,血电解质指标中血钾高于术前,血钙低于术前(P<0. 05 或0.01),术后出现高热5 例,肺炎3 例,泌尿道感染3例,住院时间(9.8±3.8)d,两组患者输血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减少患者异体输血并发症,节约血源,可广泛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