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祉莉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6):149-149,153
目的 观察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三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梅  张利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1462-146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将187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ATT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阿司匹林组(ASA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ATT+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3组均治疗2年。观察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TT+ASA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8.05%(32/41)](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淮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TC、LDL-C、TG及HDL-C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周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片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中的作用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在口服阿司匹林100mg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双侧颈动脉B超,对伴有颈动脉斑块者测量斑块面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能够起到调控血脂作用,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组)30例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9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对照组为2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但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脂水平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指数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脂水平、CRP、NSE及S100β蛋白水平更低,而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复发率都更低,而BI指数则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发病4.5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14 d后改为20 mg/d,共90 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对照组49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90 d,同时给予缺血性卒中的基础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14、90 d的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90 d的NIHSS评分及mRS评分较发病时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TC、TG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与对照组的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应用于预防糖尿病继发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继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血脂: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99±0.17)、(1.12±0.13)、(2.03±0.3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6±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6.42±2.31)mg/L]、白介素-6(IL-6)[(18.12±3.54)p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APN)[(11.22±4.14)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心血管疾病:观察组继发心血管发病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首发脑梗死口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 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硝酸脂类、他汀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达7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治疗后为(2.48±0.12)次,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2.13±0.11)min,对照组心绞痛每周发作的次数(4.17±1.82)次,明显多于观察组,且心绞痛每次持续时间为(2.61±0.56)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腹泻1例,皮肤瘀斑3例。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41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84例给予荷丹片1.46 g口服,每日3次,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57例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脂、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和8周后2组患者血脂水平均较前下降,研究组TG、TC、LDL-C、ET-1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VEGF、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而HDL-C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TG、TC、LDL-C、ET-1水平,升高VEGF、NO水平,降脂的同时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肠溶阿斯匹林片、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口服药及5% GS 250 ml+硝酸甘油5 mg静滴,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60 ml+5% GS250ml静滴1次/d,均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缺血缺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TG、HDL-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G、TC、LDL-C及颈总动脉IMT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HDL-C较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 (40/44),优于对照组的52.3% (23/44) (P <0.05).结论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脂指标,减少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时庆丰  孙立男 《吉林医学》2011,(7):1312-13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 d,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60 mg嚼服(刚入院时),而后每晚20 mg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改善情况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较其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国锋 《吉林医学》2014,(25):5566-5568
目的:临床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对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探索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好而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方法:选取耳鼻咽喉科门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草木犀流浸液片口服,3片/次,3次/d,连续治疗6周;对照组用低剂量克拉霉素250 mg,1次/d,连续治疗6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分级评分(VAS)及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7.96±1.85)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7.16±1.51)分,治疗6周后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3.28±1.05)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3.07±1.15)分;对照组治疗前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8.04±1.79)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7.08±1.47)分,治疗6周后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为(3.41±1.13)分,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为(3.18±1.09)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未见明显不适,而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口腔异味,8例出现轻度失眠,9例出现腹部胀痛和腹泻,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慢性鼻窦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余嘉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20-1521
目的观察八正合剂联合强力霉素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85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试验,其中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内服八正合剂联合强力霉素片,对照组单服强力霉素片。结果 2周后,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6.7%(33/43),对照组为52.3%(22/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52,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3%(4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6%(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八正合剂联合强力霉素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郑一超  郑晓可 《吉林医学》2013,(33):6932-6933
目的:观察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片,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血压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方面,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有效减低患者血压,控制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