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8例患者胸腔积液,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HE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CK5/6、Calretinin、WT-1和Desmin的表达,筛选肺腺癌和间皮病变鉴别诊断相关的免疫标记组合。分析临床与随访资料与不同细胞学诊断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胞块制片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涂片,二者HE染色对胸腔积液细胞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块免疫组化明显优于单纯细胞涂片,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χ2=4.17,P<0.01),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符合率达97.2%,组合性抗体检测显示,肺腺癌中CK7、MOC-31、CD15、BerEP4、CEA、TTF-1呈高表达,间皮病变显示CK5/6、Calretinin、WT-1、Desmin高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对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一定的价值,结合免疫组化选择适当的抗体组合对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应用于胸腔积液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细胞涂片法。对CK7、MOC-31、Calretinin、TTF-1、CK5/6、WT-1、Ber EP、CD15、CEA及Desmin等指标表达进行检测,筛选鉴别诊断间皮病变与肺腺癌的相关免疫标记。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MOC-31、CD15、TTF-1、Ber EP4、CEA是肺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alretinin、Desmin、CK5/6、WT-1是间皮性肿瘤较为特异性的抗体。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适当的抗体组合下,其与免疫组化染色相联合,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胸腔积液待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细胞学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对比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及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分析转移性腺癌细胞、恶性间皮瘤及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各抗体的阳性染色情况,并计算阳性率。结果单纯细胞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最终确诊为恶性类型的39例患者中,经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明确为恶性的有38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4%;肺腺癌细胞对CK7、MOC-31、CD15、Ber-EP4、TTF-1及CEA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间皮病变细胞对CK5/6、Calretinin、WT-1及Desmin的阳性表达率较高;上述抗体组合在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测在胸腔积液检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章文华  周虹  李丹丹  孙丽娟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5,37(18):1501-1504,1509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具有细胞 异型性的胸腔积液标本共 112 例,每例均制备细胞涂片与细胞块切片行 HE 染色,再选用细胞角蛋白 7(CK7)、癌胚抗原(CEA)、甲状 腺转录因子 -1(TTF-1)、细胞角蛋白 5/6(CK5/6)、钙结合蛋白(CR)等 5 种免疫标记对细胞块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 3 种检测方 法的阳性检出率及不同免疫标记诊断肺腺癌与间皮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结果 对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细胞涂片 HE 染 色仅 49.3%,细胞块切片 HE 染色为 6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达 95.9%。CK7、CEA、TTF-1 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K5/6、CR 在 间皮病变中高表达。TTF-1、CK7、CEA 三者中任意两者(+)且 CK5/6 或 CR(-)对肺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6.8%。 CK5/6 或 CR(+)且 CK7、CEA、TTF-1 三者中任意两者(-)对间皮病变诊断的灵敏度达 100.0%,特异度达 98.6%。 结论 细胞块切 片免疫组化染色与细胞涂片 HE 染色相比可明显提高胸腔积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选择特异性免疫标记并将其合理搭配,利用不同标 记的互补与反证作用可有效鉴别肺腺癌与间皮病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斯向东  李庆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114-115,133,F0003
目的探讨运用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诊断腺癌与增生间皮细胞。方法对44例经证实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采用细胞学涂片与细胞块切片结合CEA、CK7、WT-1、Calretinin(CR)免疫组化检测研究。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P〈0.01);CEA、CK7、CR是鉴别诊断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较为有用的抗体。结论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是鉴别腺癌细胞与增生间皮细胞的有效方法,CEA、CK7、CR的抗体组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红敏  李振芬 《中外医疗》2014,33(1):179-179,181
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收集8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行常规细胞涂片和细胞块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对胸腔积液病理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胞块切片结合免疫组化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5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EA、CK7是腺癌较为特异性的抗体,而CR是间皮性肿瘤细胞较为特异性的抗体,各抗体在腺癌细胞和间皮细胞均有交叉表达。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切片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中重要的意义.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可有效鉴别肺腺癌和恶性间皮瘤。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3年5月南京市高淳中医院及宿迁市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胸腔积液样本,分别行细胞涂片与细胞块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染色),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涂片HE染色、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肺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检查显示恶性肺腺癌患者37例,占比46.25%。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准确率高于常规涂片HE染色与细胞块切片HE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诊断肺腺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以辅助临床诊断肺腺癌疾病。  相似文献   

8.
关伟南  李晶  韩靖   《中国医学工程》2010,(2):70-70,72
目的探讨细胞块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在胸膜腔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胸膜腔积液进行常规离心沉渣涂片、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细胞块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法阳性检出率远高于常规离心沉渣涂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块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法给明显提高胸膜腔积液阳性检出率,推荐免疫组化套餐为CEA、TTF-1、Caltitine、MC、CK5/6。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 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5/6(CK5/6)和P63 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探讨这2 种检测方法联合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致恶性胸腔积液及在分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TCT 对703 例胸 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涂片,筛选出疑似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标本281 例;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确诊为 NSCLC 恶性胸腔积液的137 例患者进行肺腺癌、鳞癌分型诊断;最后采用ROC 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进 一步判断该指标是否具有诊断价值。结果 初筛703 例胸腔积液,137 例为NSCLC 所致的恶性积液,其中肺 腺癌110 例、肺鳞癌25 例、肺腺鳞癌2 例。CK5/6、P63、TTF-1 及CK7 在肺鳞癌和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 液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5/6 在肺鳞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 特异性分别为92.86%(95% CI :0.64,0.99)和89.58%(95% CI :0.77,0.99);P63 在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 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67%(95% CI :0.60,0.99)和72.73%(95% CI :0.54,0.86)。TTF-1 在肺腺癌 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8%(95% CI :0.77,0.93)和90.63%(95% CI :0.74,0.98); CK7 在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23%(95% CI :0.83,0.98)和75.00%(95% CI : 0.41,0.93)。TTF-1 和CK7 诊断肺腺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 和0.774 ; CK5/6 和P63 诊断肺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的(AUC)分别为0.805 和0.755。结论 TTF-1 和CK7、CK5/6 和P63 分别对肺腺癌、鳞癌致恶性胸腔积液有重要的诊断价值,TCT 联合免疫组织化学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 鉴别诊断及NSCLC 致恶性胸腔积液的分型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的检测对肺腺癌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
例有肺腺癌病史胸水的细胞涂片、细胞蜡块切片及对应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比较细胞涂片和细胞蜡块免疫组化两种方法诊断
肺腺癌阳性率;对免疫指标napsin A和TTF-1诊断肺腺癌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细胞蜡块免疫组化诊断肺腺癌阳性率高于细胞
涂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44% vs 55.56% P<0.05)。TTF-1和napsin A在肺腺癌细胞蜡块中表达率分别为94.74%(36/38)
和78.95%(30/38),二者在间皮反应增生中均不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napsin A和TTF-1检测有较高的诊
断价值,其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37%和100%。结论细胞蜡块免疫组织化学napsin A和TTF-1检测较传统细胞
涂片有助于提高肺腺癌胸水诊断阳性率,二者联合检测对肺腺癌胸水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收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7例以及肺腺癌患者33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D141、WT1、calretinin、EMA、CK5/6、B72.3、Ber-EP4、AE1/AE3、CEA的表达依次为82.4%、58.8%、58.8%、58.8%、64.7%、0.0%、5.9%、82.4%、0.0%,与肺腺癌的3.0%、9.1%、0.0%、97.0%、9.1%、72.7%、63.6%、100.0%、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变间Moc-31与HBM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以calretinin、CD141、WT-1、CEA与B72.3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骆丽  刘凤阁  杨建杰 《疑难病杂志》2013,(12):936-938,F0003
目的探讨免疫标记物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和转移性卵巢浆液性腺癌(OS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包埋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M20例和OSA35例患者腹水中AE1/AE3、Vimentin、CK5/6、Calretinin、WT.1、HBME-1、CK7、CK20、CEA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率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alreti—nin、CK5/6、WT-1、HBME-1、CK7和CEA在PMM与OSA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1/AE3、Vimentin和CK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MM最敏感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alretinin(95.O%),其次是CK5/6(90.0%)和WT-1(90.0%),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94.3%)和CK5/6(94.3%);对OSA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K7(100.0%),其次是CEA(88.6%),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95.0%)和CK20(95.0%)。结论Calretinin、CK5/6和CEA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PMM和OSA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AE1/AE3和Vimentin阳性的细胞,结合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初步区分PMM和O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血清和胸水三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水平高于血清(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对比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和细胞涂片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安康市中医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胸腹腔积液患者80例,每1例送检标本分为2份,1份应用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法检测,另1份应用细胞涂片法检测.结果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的细胞学诊断阳性率28.8%(23/80)显著高于细胞涂片22.5%(18/80),P<0.05,细胞病理学诊断的腺癌检出率32.5%(26/80)显著高于细胞涂片20.0%(16/80),P<0.05;80例标本中,31例为血性胸腹腔积液,其中13例为恶性,阳性率为41.9%;49例为非血性胸腹腔积液,其中11例为恶性,阳性率为22.5%.血性胸腹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血性胸腹腔积液(P<0.05).结论 细胞块石蜡包埋切片比细胞涂片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7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良性组58例,恶性组6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CEA,NSE和CYFRA21—1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CEA,NSE和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5.9,8.5,P均〈0.01);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CEA,NSE和CYFRA21—1浓度均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5.23,6.11,P均〈0.05);CEA,NSE和CYFRA21—1的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某一项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和血清中CEA,NSE和CYFRA21-1的检测对肺癌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且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相似文献   

16.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 mbr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tok-eratin fragment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 cenolase,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和癌胚抗原(CEA)对胸腔积液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常规采集46例结核性疾病患者和30例恶性疾病患者的胸腔积液,检测ADA、LDH、CEA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DA〉40 U/L、CEA〈15μg/L水平作为判断结核性胸腔积液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为85.71%、90.19%、78.94%、90.19%;以ADA〈40 U/L、CEA〉15μg/L水平作为判断恶性胸腔积液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74%、85.74%、86.84%、69.77%。结论:联合检测ADA、CEA两项指标有助于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