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30例。按从症状发作到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间间隔分为4组,Ⅰ组(74例)为症状发作48 h内手术的患者;Ⅱ组(69例)为症状发作后48~72 h内手术的患者;Ⅲ组(53例)为症状发作72 h后手术的患者;Ⅳ组(34例)为入院后先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症状缓解2~4周后再择期手术的患者。比较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及手术时间,同时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F=7.99,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体温、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手术时机7个因素与中转开腹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r=1.298,OR=3.698,95%CI(1.867,4.789)〕和手术时机〔r=1.062,OR=2.265,95%CI(1.688,3.82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发作后48 h内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和手术时机选择是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选择及影响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8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接受手术的时间进行分组,Ⅰ组93例患病时间在48 h内,Ⅱ组86例患病介于48~72 h之间,Ⅲ组66例患病超过72 h,Ⅳ组43例患者择期手术.结果 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Ⅳ组中转开腹率高于Ⅰ组,手术时间长于Ⅰ组(P<0.05),Ⅱ组及Ⅳ组中转开腹率低于Ⅲ组,手术时间短于Ⅲ组(P<0.05).体温≥38℃患者、有胆囊肿大、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15.0×109/L、胆囊壁厚度≥6 mm、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手术时机>48 h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中转开腹率(P<0.05).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症状发作后48 h内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最佳时机,影响中转开腹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为白细胞计数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唐梅  邓天芝  陈忠礼  伍松 《西部医学》2018,30(1):98-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因素。方法 选取入院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发生至开始腹腔镜手术时间间隔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症状发作48h内和48h后、行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保守治疗至症状缓解1~2周,记录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并将中转开腹患者117例纳入观察组,其余483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与A、C组比较均明显较高(P<005);A组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B、C组低(P<005);观察组体温、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手术时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肿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患者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内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时机,白细胞计数、手术时机、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是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综合考虑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中转开腹率,分析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术式及治疗时机选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将42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纳入研究,记录患者中转开腹率、中转开腹原因;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温、胆囊肿大情况、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增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手术时机等情况。结果发现,中转开腹率为7.60%;体温≥38 ℃、胆囊肿大、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与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转开腹相关(P<0.05);白细胞计数≥15×109/L、胆囊颈结石嵌顿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48h为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些结果提示腹腔镜中转开腹率远期疗效较好,白细胞计数、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及发病至手术时间间隔为腹腔镜中转开腹术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昌  张波 《西部医学》2008,20(4):769-770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I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I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LC手术成功,4例中转开腹。结论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I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者熟练的操作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30例。结果 2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例中转开腹,术中无胆管损伤、血管损伤,无死亡病例。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操作方法,及时中转开腹,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126例。结果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无中转开腹;术中无胆道损伤、血管损伤、胃肠道损伤等;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过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手术时机、手术操作方法,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3月—2003年1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设各与器械为45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病人实施了手术治疗。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42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3例,本组中无胆漏、胃肠道损伤、胆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适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尚书  梁伟新  罗莉芸 《重庆医学》2013,(22):2605-2606,2610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对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高危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影响。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7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组(入院后72h内手术)和B组(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后保守治疗,再择期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的并发症、中转开腹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1%和1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13.89%和15.00%,A、B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结合LC对急性结石性化脓性胆囊炎的高危老年患者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治疗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24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7年247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235例,成功率95.14%,中转开腹12例,无胆道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3.9d。结论LC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巧,适时中转手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全勇  朱洪涛 《西部医学》2013,(10):1511-1512,15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39例急性胆囊炎病例,按急性胆囊炎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急性胆囊炎手术组152例(发病〈72h),延迟性急性胆囊炎手术组87例(发病〉72h)。结果延迟性急性胆囊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较早期急性胆囊炎手术组为多(P〈0.05),但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应尽早实施LC手术,无论病程长短,只要采用恰当的手术技巧,LC均为安全、可靠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收治的138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有患者分为Ⅰ组(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Ⅱ组(症状出现48 h后手术)、Ⅲ组(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再择期手术)3组。术后对3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Ⅰ、Ⅱ、Ⅲ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4.55%(2/44)、21.15%(11/52)、14.29%(6/42),Ⅰ组开腹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4.54%(2/44)、5.77%(3/52)及7.14%(3/42),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出现时间、白细胞数目、胆囊壁厚度、胆囊周围渗出、腹肌紧张等5个因素与中转开腹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症状出现时间和胆囊周围渗出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症状出现48 h之内行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高,症状出现时间和胆囊周围渗出是影响腹腔镜中转开腹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邹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2,(30):145-146,14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并急性化脓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49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观察组(225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224例)为常规开腹取胆组。观察组在72 h内行手术者114例,72 h外手术者111例。结果①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胆汁漏、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腹腔镜72 h内组与72 h外组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痛苦小的优越性,临床上要掌握手术技巧和手术时机,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35例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手术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不同时期手术的差别,为合理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作者医院2008—06/2013—06月的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共184例,均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择期手术组82例,药物治疗3~5d后,安排手术;急诊手术组102例,入院12h内急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h腹腔引流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急诊手术组与择期手术组比较,均显著优于择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24h腹腔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确诊后,如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及早行LC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60岁)患者LC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糖尿病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52例,其中胆囊破裂5例,胆漏4例,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十二指肠损伤l例,脐疝形成1例,腹腔内出血3例,胆管损伤1例,胆管结石残留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无糖尿病组患者93例,期中胆囊破裂1例,肺部感染1例,胆管损伤3例,皮下气肿2例,胆管结石残留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糖尿病组患者有6例中转开腹,而无糖尿病组患者仅2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11.5%和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术中出现胆囊破裂、术后发生胆漏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较无糖尿病组患者高(P〈0.05),住院天数较无糖尿病组患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糖尿病是LC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引起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常规监测血糖浓液,必要时强化胰岛素治疗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盛涛  李敬东  赵国刚 《西部医学》2014,(12):1610-1612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手术时机,并分析其疗效,为临床治疗AC提供最佳方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72h组58例,>72h组58例,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 ≤72h组的手术用时、术后疼痛时长、肛门排气时长及住院时长均显著少于>72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2h组的术后备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79%(8/58例),显著少于>72h组的34.48%(20/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C患者尽早实施LC手术可获得更好的预后疗效,临床上以≤72h实施LC手术为最佳手术时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 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观察其治疗效果,并与常规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我院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B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术后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A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胆汁漏、胆管损伤,而B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出血4例,胆管损伤2例,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5.71%)与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比较,A组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好,优于常规开腹手术的效果,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