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胡文生,张松林,李良玉,胡明伟,王俊华河南省商丘县人民医院(476000)关键词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国产奥美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82例,同期与雷尼替了治疗组进行双育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观察单独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后,对HP清除率的效果。方法:对38例经确诊的消化性溃疡采用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早餐前口服1次,疗程胃溃疡为8周,十二指肠溃疡为4周。在治疗前后,均做活组织尿素酶的试验,以观察HP阳性情况。结果: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4周后HP阳性.率为15.8%。停药4周为89.5%。结论: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在短期内愈合较好,停药后复发率高,故应在抗酸治疗的同时,加用相应的抗生素,以提高HP的根除率,而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张远光 《中外医疗》2008,27(35):54-54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疗消化性溃疡有效率为90.8%,6个月后复发率为7.0%;对照组效率为76.7%,复发率为16.3%.两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愈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寻找对HP有较高根除率的治疗方案,本文采用原子泵抑制剂加甲硝唑和庆大霉素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奥美拉唑,甲硝唑及庆大霉素,对照组单纯口服奥美拉唑,用药时间均为两周,停药后一个月作胃镜及HP复查,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1);治疗且溃疡愈合率96.3%与对照组9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5.
6.
何晓丽 《吉林医学》2014,(19):174-175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1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分别给予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4%(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92.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9%(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好、Hp根除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平溃散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Hp)阳性消化性溃疡( PU)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Hp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平溃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Hp 清除率、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间复发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 P <0.05);观察组 Hp 清除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平溃散治疗Hp阳性PU效果确切,且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PU)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52例Hp相关性P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疗程均为7 d,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腹胀痛、烧心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PU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叶芳 《吉林医学》2013,34(2):207-208
目的:探讨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三联效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效法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复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总溃疡愈合率为80.8%,总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4.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以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迅速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且用药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关拉唑、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奥美拉唑20mS/次,2次/日;阿奇霉素0.25/次,1次/日,首剂加倍;左氧氟沙星0.2/次。2次/日。连用7天。用药期间,随诊记录病情变化及记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及检测Hp阴转情况。结论:奥美拉唑、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是一种症状缓解快,Hp根除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轻,依从性强,价格适宜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林青 《西部医学》2008,20(6):1274-1275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p感染的活动期溃疡或糜烂性胃窦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和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活动期溃疡抗Hp治疗后继续服奥美拉唑20毫克,1次/d,疗程2周。观察Hp的根除率、活动期溃疡和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组Hp根除率(95.35%),显著高于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63.64%,P〈0.05),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组与奥美拉唑及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组对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四联疗法组对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与三甲二枸橼酸铋四联疗法(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RBC联合四联疗法可获得较高Hp根除率,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12.
梁国栋 《吉林医学》2010,31(27):4659-4660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茵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80例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施行胃镜检查及14C-尿素呼气检验。结果:内镜下诊断胃溃疡116例(41.4%),十二指肠溃疡118例(42.1%),复合性溃疡46例(16.4%)。消化性溃疡Hp感染阳性率达91.1%,其中胃溃疡Hp感染率最高(94.8%),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最低(86.4%)。结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根除Hp感染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奥美拉唑(奥克)和泰胃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HP根除率、主要症状缓解率及其安全性。方法 经胃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抽样、配对分组法分为奥克三联组(A组)和泰胃美三联组(B组);2周为一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溃疡愈合率A组为90.9%,B组为42.1%,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HP根除率A组为86.4%,B组为78.9%,P>0.05,无显著性差异。1周疼痛、烧心和反酸缓角率,A、B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奥克2周三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泰胃美,而根除HP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胃癌机制。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及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率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于进展期胃癌,HP感染与肿瘤发生部位有关,非贲门部肿瘤患者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而贲门部肿瘤患者的HP感洒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果 HP感染在早期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EAC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OAC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EAC组41例,OAC组41例,疗程2周。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等。结果EAC组前三天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4.1%、58.5%和70.7%,明显高于OAC组14.6%、36.6%和58.5%(P<0.05);EAC和OAC组溃疡愈合率为95.1%和92.7%,HP根除率为87.8%和85.3%(P>0.05)。两组用药后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症状缓解速度优于奥美拉唑三联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正常胃粘膜向胃癌演进过程中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11例基本正常胃粘膜、32例浅表性胃炎、83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25例异型增生和10例胃癌被纳入本研究。结果 1.从正常胃粘膜、浅表型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至胃癌,胃粘膜上皮细胞PCNA标记指数进行性地升高,各阶段病变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HTK〗通过检测胃粘膜幽门螺旋杆菌(HP),观察控制牙菌斑对胃粘膜HP检出率的影响,探讨口腔和胃内HP的相关性。〖HTW〗方法〓〖HTK〗将根除胃内HP的患者108例分为试验组(n=56)和对照组(n=52)。试验组行彻底的牙菌斑控制,对照组未行牙菌斑控制或控制失败。半年后均行胃镜复查,并行病理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胃内HP,确定其检出率。〖HTW〗结果〓〖HTK〗试验组56例患者中胃HP阳性者11例,检出率为19.6%;对照组52例患者中胃HP阳性者42例,检出率为80.8%,试验组胃粘膜中HP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TW〗结论〓〖HTK〗口腔与胃HP感染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提示治疗HP相关性胃病时,应注意口腔卫生,控制牙菌斑。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与端粒酶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6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及2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端粒酶活性,以尿素酶法及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及Hp感染率分别为:正常胃黏膜10%(2/20)、35%(7/20);萎缩性胃炎36.6%(11/30)、43.3%(13/30);胃癌89.5%(59/66)、66.6%(44/66).被检标本的二者检出率随病变加重而增高.Hp感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比无Hp感染者高.三组资料χ2检验优势比,胃癌组OR值=6,提示Hp阳性者的危险性是Hp阴性者的6倍,有显著性差异.但不论有无Hp感染,其端粒酶检出率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正常胃黏膜标本中有端粒酶活性检出的标本均有Hp感染,而从胃炎及胃癌标本中检出的端粒酶阳性标本有60%以上有Hp感染.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参考指标;Hp感染可激活端粒酶,加速胃黏膜损伤,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 通过胃镜活检证实的胃息肉被纳入分析.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在年龄、部位、大小、Hp状态方面的差异,不同性别胃息肉病理类型的差异,以及不同部位胃息肉大小的差异.结果 纳入440例胃息肉.胃息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胃底腺息肉多见于女性,胃底腺、 增生性、炎性及腺瘤性息肉分别为274、138、26、2例,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幽门息肉分别为22、234、106、75、3例.<1 cm、1~1.9 cm、≥2 cm的息肉分别为392、40、8例.372例胃息肉经组织切片染色检测了Hp,其中Hp阳性的胃底腺、增生性、炎性及腺瘤性息肉分别为0、57、9、1例.不同部位的胃息肉存在大小的差异(P<0.05),各病理类型胃息肉的部位、大小及Hp状态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 胃息肉病理谱发生了改变,增生性息肉与Hp阳性相关,而胃底腺息肉与Hp阴性相关.掌握胃息肉的特点有助于胃镜检查对胃息肉性质的初步判断,指导治疗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溃散对实验性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豚鼠为实验对象,应用水浸拘束法建立豚鼠胃溃疡模型,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用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百分率进行评价。[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平溃散可明显降低豚鼠溃疡指数,并且在本实验所用剂量范围内溃疡抑制率与剂量有关。[结论]平溃散对豚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