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如何选择最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利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方法 对103例49岁以下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术式分成3组:子宫肌瘤挖除术组(Ⅰ组),33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Ⅱ组),30例;全子宫切除术组(Ⅲ组),加例。术前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孕酮;对60例子宫切除患者于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卵巢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Pa),搏动指数(PI)。分别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Ⅰ组患者不论年龄大小,手术前后FSH、LH、雌二醇、孕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及Ⅲ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雌二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SH、LH、孕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40岁以上患者雌二醇水平术后6个月为(322±212)pmol/L,术前为(589±458)pmol/L,P〈0.01。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动脉Vmax、Vmin值下降,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升高,术后6个月Vmax为(0.24±0.04)m/s,Vmin为(0.05±0.05)m/s,阻力指数为0.80±0.05,搏动指数为2.06±0.24。结论 (1)子宫肌瘤挖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无影响。(2)全子宫切除术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均可影响卵巢血供及内分泌功能,尤其对40岁以上患者有明显影响,且半年内即可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妇科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7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式分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组(25例)、子宫部分切除术组(25例)和子宫全切术组(25例)。观察3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术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FSH、LH、E2、P各激素指标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FSH、LH、E2、P各激素指标水平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子宫部分切除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FSH、LH、P各激素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部分切除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E2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部分切除术组FSH、LH、P各激素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子宫全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部分切除术组E2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子宫全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妇科内分泌状态影响较大,而子宫部分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影响相对更大,应综合分析,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术式分为子宫肌瘤剔除术组(D组)、子宫切除+保留附件组(E组)、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组(F组),比较三组手术前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术后 E2、FSH的变化.结果 三组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组发生率(24.8%)显著高于D、E两组(8.7%,12.9%)( P<0.05),E组发生率高于D组(P<0.05).D组E2、FSH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F两组术后2周E2下降,FSH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E2、FSH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卵巢和子宫对妇女的内分泌十分重要,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和卵巢切除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4.
单纯子宫切除后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卵巢血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纯子宫切除后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子宫病变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方法 67例单纯子宫切除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子宫动脉卵巢支及卵巢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按术后3,6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与术前相比的升降情况分为2组,即术后E2升高为I组,术后E2下降为Ⅱ组,分析比较2组各参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术前2组间E2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手术前后E2水平比较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与术前比较,P<0.05;6个月与术前比较,P<0.01);术前2组子宫动脉卵巢支的Vmax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卵巢动脉Vmax、Vmin均下降,RI、PI均升高,各组手术前后卵巢动脉各参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子宫切除影响卵巢血运,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动脉卵巢支Vmax,对预测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术后FSH、E2、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术后FSH、LH水平高于术前,E2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较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三角形子宫切除术前、后卵巢血供的变化。方法40例行三角形子宫切除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子宫动脉、左右卵巢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40例三角子宫切除患者术后3个月子宫动脉的Vmin、R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x、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Vmax、Vmin、PI、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动脉的Vmax、Vmin、PI、RI术后3、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证实三角子宫切除术后不影响卵巢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7.
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敏  温娜  李彦 《四川医学》2010,31(1):23-2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全子宫切除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近期功能变化。方法我院妇科病区2006年1~2月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54例,其中全子宫切除患者22例,次全子宫切除患者32例。比较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性激素LH、FSH、E2值。结果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各术前、术后性激素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LH、FSH、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子宫切除组和次全子宫切除组患者之间相比,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LH、FSH、E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卵巢功能有所减退,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种手术方式对卵巢功能近期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需行子宫切除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分为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测定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结果全切组和次全切组的E2水平在术后1个月时低于术前(P〈0.05),但在术后6个月时则与术前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的FSH、LH水平均分别较术前上升(P〈0.05),但术后6个月时的FSH、LH与术前水平相近(P〉0.05)。两组的3种性激素浓度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无差异(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卵巢的近期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子宫肌瘤剔除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子宫全切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子宫肌瘤剔除组和子宫全切组,监测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观察卵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性激素(E2、FSH、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0.65、1.04,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4.15、3.71,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性激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3.89、4.65,P〈0.05)。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稀发或周期延长)均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P〈0.05)。术后12个月子宫肌瘤剔除组月经不规律明显少于子宫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29,P〈0.05)。结论: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内分泌功能稳定,而子宫全切术直接影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0.
UAE和子宫肌瘤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3种不同术式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一定年龄段(35~44岁)的患者60例分3组.分别行子宫动脉栓塞(UAE)、子宫肌瘤挖除术、子宫全切术.分别测定术前、术后3、6个月血FSH、LH激素水平,比较3组间激素水平差异.结果 3组激素水平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全子宫切除组FSH、LH上升,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生育年龄妇女UAE 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一致,基本不引起卵巢激素变化.子宫切除术可引起卵巢激素的变化,在术后6个月更明显,对女性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高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5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保留附件(对照组)。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问卷及婚姻质量调查问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卵巢功能与性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夫妻生活质量。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 FSH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 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 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及性功能影响小,优于全子宫切除并保留附件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继续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来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d,每晚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20 mg,30 d为1个疗程,共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50例痛经者38例完全缓解,62例月经过多者中43例完全缓解,观察组62例痛经者均完全缓解,59例月经过多者中56例完全缓解.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子宫体积[(139.1±30.2) cm3]明显小于对照组[(186.9±43.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对照组复发15例(16.7%)和32例(35.6%),观察组复发2例(2.2%)和5例(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给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子宫肌瘤复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梁秀文  李雪云 《吉林医学》2010,31(27):4657-4658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8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对其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子宫穿孔1例,随即开腹切除子宫。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并恢复快,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30例患者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IgA、IgG、IgM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2.12±21.75)min明显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gA、IgG、IgM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且对照组术后3 d的IgA、IgG、IgM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考虑可能与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素琴 《河北医学》2013,19(4):526-52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对照纽应用传统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比较二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血清IL-2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5d观察组基本恢复,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4水平与术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创伤小,并且可以减轻创伤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3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63例单纯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等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差异。结果经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FSH、LH、P、E2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其中P、E2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且明显小于对照组,其瘤体缩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轻,仅1例出现恶心、2例出现轻度头晕症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凝刀射频消融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P、E2水平及缩小肌瘤体积而使子宫肌瘤消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前预处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用药组(61例)和输血组(32例)。给予用药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同时辅助以口服琥珀酸亚铁,待贫血纠正后住院手术治疗;输血组患者未用药,直接输血后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发热及切口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用药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由(78.46±10.09)g/L上升到(104.23±19.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率明显高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08%(58/61),显著高于输血组的81.25%(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乏力及眩晕,输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用药组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术前短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及口服补血药可以有效纠正子宫肌瘤合并中重度贫血者的贫血状态,降低医疗费用及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节省血源以缓解用血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6例子宫肌瘤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LH、E2、FSH、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为子宫肌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8例。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于月经第1天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口服,米非司酮每天10mg,睡前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剂量同前,疗程3个月。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E2、子宫肌瘤的体积及子宫的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后无效8例,研究组的痊愈率达41.7%,高于对照组3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X2=4.923,P〈0.05),两组治疗前E2、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E2水平、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研究组E2、子宫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优于单用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能明显缩小子宫肌瘤的体积,降低E2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