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PICC专职化管理在医院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PICC置管的胸部肿瘤患者90名,按照自愿原则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内部各分成5组护理组,其中对照组实行护士负责各个组内的PICC置管及其质量监控;实验组PICC置管及质量监控实行专职化管理,并跟踪调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实行PICC专职化管理的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ICC专职化管理节约了人力,提高了一次性置管的概率,有着较高的满意率,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49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165例PICC置管患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在两种不同护理下患者留置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在全身不良反应、血栓形成及堵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集束化护理组在PICC带管患者维护中有显著优势,能降低PICC留置期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细节管理理念指导专职化护理在体外循环手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细节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专职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护理前后心功能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LVEF、PP水平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LVEF、P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方式、服务态度、护理安全等方面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手术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专职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加快康复进程,并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1例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PICC导管输入化疗药物,并对其进行置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C置管能够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是保证置管成功的关键,保证了患者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5.
李媛  沙莎 《大家健康》2015,(5):109-110
目的:探讨和评价PICC和CVC对肿瘤患者化疗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CVC置管方式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结果:所有患者中,对照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39.5±38.5)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248.5±236.5)天;对照组患者1次拔管成功率为70.83%,观察组患者1次拔管成功率为96.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应用PICC置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PICC和CVC对肿瘤患者化疗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2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CVC置管方式进行化疗,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结果:所有患者中,对照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39.5±38.5)天,观察组患者平均置管保留时间(248.5±236.5)天;对照组患者1次拔管成功率为70.83%,观察组患者1次拔管成功率为96.67%,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应用PICC置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37例)开展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使用患者数,对照组(37例)未开展短期PICC导管恶性血液病使用PICC导管患者数,分别对其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患者置管依存性等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置管依存性,降低了病人置管及维护费用,留置时间短,减少了感染机会;院内留置(疗程结束/出院,一般最长一个月),便于观察和维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间歇期不带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治疗间歇期较长的中、后期血液病患者,更有优势,降低了患者置管、维护、交通等费用,减少了感染机会;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上对各种肺部疾患,特别是肺部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常以胸腔穿刺引流胸水、腔内注射药物等方法协助治疗。传统的胸腔穿刺针具有针细长,不易固定,操作时可导致脏器的误伤及由于反复穿刺引起的穿刺部位粘连等缺点。本科自2002年开始采用PICC导管进行胸腔穿刺 间断引流50余例,方法简单,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肝素化在新生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723例入住NICU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402例和对照组321例,对照组每日更换大液体时用20 m 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3 m L脉冲式冲洗PICC导管后,再用20 m L注射器抽取1~2 m L淡肝素液(1 U/mL)脉冲式冲洗导管,并将淡肝素[10 U/(kg·mL)]加入大液体持续泵入;试验组每日更换大液体时只用20 m 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5 m L脉冲式冲洗PICC导管。比较2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堵管、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结果 2组患儿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置管7 d后的WBC、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7 d后对照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凝血酶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肝素化在新生儿PICC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持续使用肝素所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方便导管维护,从而...  相似文献   

10.
杨志宏  姚美玉 《中外医疗》2014,(17):167-168
目的:探讨可追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实施可追溯管理方法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5月-2010年5月该科实施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和急救物品管理的护理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09%,观察组护士主动上报杜绝不良事件率为0.0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追溯管理可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术前评估表在提高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155例采用个人主观经验进行术前评估;观察组171例按照设计的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书面、逐项评估,确定是否置管、置管方式、置管部位,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静脉炎、导管异位、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ICC术前评估表进行评估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保证PICC导管安全有效留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PICC置管临床路径;比较置管前、后及拔管前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置管前、后和拔管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CC置管维护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上应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品质管理圈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健康管理中心2010年1~12月在此进行实习的42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常规的带教管理),2011年1~12月的42名护生设为观察组(品质管理圈质控),将两组护生带教前及带教后2、4周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估、实习积极性、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及体检人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带教后2及4周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估、实习积极性、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评估结果均好于对照组,且均好于带教前,体检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质管理圈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生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提高护生的各方面质量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静脉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前馈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专业培训,成立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对护理过程实施三级质量监控。结果实施前馈控制后,静脉炎发生明显降低(P<0.01);培训后护士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患者及家属静脉炎预防知识合格率显著提高( 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满意度由原来的95.26%提高到99.38%。结论前馈控制是预防PICC患者静脉炎的有效手段,能提高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尽管它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静脉通路,但是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查阅文献,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分别从PICC置管技术临床应用、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PICC置管中存在的护理问题、集束化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更好地护理PICC患者。  相似文献   

16.
绩效考核和评估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先群  计菁 《中国医院》2009,13(3):16-18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与评估在科室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依据真实的统计报表资料,选取确定性好、敏感度高、操作性强、人为因素小的考核指标.以“质量考核”和“绩效评估”两轮机制替代以“经济为核心”的单轮模式,促进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成本概念更加加强,公正透明地推进科室经济分配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结果: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丁科室的医教研成绩和职丁积极性,达到了公平效益的平衡点。结论:临床科室建立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发展,提高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绩效考核和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运用通用和权威的绩效考核指标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推广和探索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实施优质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在患者中开展满意度调查,对比活动前后住院和出院患者满意率的变化,对"品管圈"活动在优质服务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和出院患者总满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患者总满意率由91.67%提高到96.25%,出院患者总满意度由77.08%提高到90.00%;不同环节"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满意率比较,除"病室环境"的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环节的满意率变化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医院服务质量检查中,不仅可以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而且调动了医院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冯鹤媛  何剑  崔映娟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9):128-129,134
目的探讨情感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制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实施情感管理,通过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患者满意度测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情感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考核在提高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制订全面、客观、实用的质量号核标准,埘全院临床及医技科室进行考核,考评结果纳入全院质量考核并与科室效益挂钩。结果:实行全面质量考核2年来.未发生过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感染率从3.2%下降到2.8%,感染病例漏报率从21.2下降至11.5%,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5.9%下降至57.3%,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1140.6%上升N88.O%,实现了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全面质量考核是促进感染管理质量改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切入点,从人员结构、编制框架、领导和员工素质等层面,论述了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提出作为推动专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及必备的一系列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