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胰岛素抵抗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脂质代谢紊乱均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多属中医“痰浊”范畴,从中西医结合的思想出发.从痰浊角度探讨上述关系,在中医药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和治疗上均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冠状动脉脂质斑块主要由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痰浊、瘀血互结于心络可致脂质代谢紊乱,且化痰活血法有助于消退冠状动脉脂质斑块,推测痰瘀是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的主要病理基础,从而为临床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者述评了慢性肾功能不全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脏腑、痰浊、痰血的关系,并从复方研究、单味中药治疗的角度论述了中医药对该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六味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69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之症,属中医"痰浊"、"血瘀"、"肥胖"等病症范畴。是现代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的、重要的危险因素。运用六味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证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认为痰浊内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脂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其本质就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而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观察表明脂代谢紊乱是产生中医谓之“痰浊”的重要生化物质基础。这为从“痰”论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曹红霞   《中医药导报》2003,9(4):68-70
作者述评了慢性肾功能不全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脏腑、痰浊、瘀血的关系 ,并从复方研究、单味中药治疗的角度论述了中医药对该病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本质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痰浊瘀血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生与发展的起因 ,而且在演变中起促进和加重病情的作用 ,可谓是冠心病的始动因素。而心气虚、心阳虚是因痰瘀阻脉、心失所养所导致的病理结果。那么从先病与后病的关系着眼 ,痰瘀也应予以从“本”来确认。1 痰浊为脂质代谢紊乱 ,瘀血为微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吴松鹰  杨持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54-1055
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中医易患因素的聚集性对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可能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1].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2].中医易患因素的聚集性对老年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可能起主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与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聚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慢性肾脏病中,"浊邪"主要指浊阴之类,具有流动性、污秽性和有害性,如饮、水、痰、湿以及部分瘀血(血行缓慢之瘀血),可称水浊、痰浊、湿浊、饮浊、瘀浊。当多种并存时,常常概称为"浊邪"。对于"浊邪"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对其的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及根本性治疗措施。中药复方在治疗慢性肾脏病脂质代谢紊乱具有多靶点、多向性、多层面等优势,且副作用较小,价格较低,但中药药物间的协同降脂效应及单味药有效降脂成分、作用机理研究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脾肾阳(气)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及其与中医“痰浊”、“瘀血”的关系,实验用化瘀解毒汤对31例脾肾阳( 气)虚型CRF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肾功能等进行测定,以期寻找中医治疗CRF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脂质代谢紊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甘油三酯(TG)、氧化低密蛋脂度白(ox-LDL)均显著升高(P<0.01);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比值(Apo-A/Apo-B)明显降低(P<0.01);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者不同病期脂质代谢紊乱有差异;肾功能衰竭期TG、ox-LDL显著高于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P<0.01);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者兼痰浊与非兼有痰浊组、兼瘀血与非兼有瘀血组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兼痰浊组与兼瘀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阳(气)虚型CRF患者经中药方化瘀解毒汤治疗后较治疗前:TG、TC、LDL、ox-LDL、Apo-B、SCr显著性降低(P<0.01);Apo-A/Apo-B及CCr显著性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2.
老年脂质代谢紊乱中医易患因素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674名45岁以上机关干部进行中医证候学调查,应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结果表明:中医肾虚、痰浊、血瘀是老年脂质代谢紊乱的中医易患因素。本虚证是中老年人发生脂质代谢紊乱的内在因素,其中肾虚可能是主要因素,推测老年前期、老年期脂质代谢紊乱由本虚所致,逐渐发展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导致标实,标实又加重本虚而影响体内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4.
探讨脾肾阳 (气 )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及其与中医“痰浊”、“瘀血”的关系 ,实验用化瘀解毒汤对 31例脾肾阳 (气 )虚型CRF脂质代谢紊乱患者进行治疗 ,并对其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及肾功能等进行测定 ,以期寻找中医治疗CRF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结果表明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异常 ;甘油三酯 (TG)、氧化低密蛋脂度白 (ox -LDL)均显著升高 (P <0 .0 1) ;载脂蛋白A与载脂蛋白B比值(Apo-A/Apo-B)明显降低 (P <0 .0 1)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不同病期脂质代谢紊乱有差异 ;肾功能衰竭期TG、ox -LDL显著高于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P <0 .0 1)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兼痰浊与非兼有痰浊组、兼瘀血与非兼有瘀血组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兼痰浊组与兼瘀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脾肾阳 (气 )虚型CRF患者经中药方化瘀解毒汤治疗后较治疗前 :TG、TC、LDL、ox -LDL、Apo -B、SCr显著性降低 (P <0 .0 1) ;Apo -A/Apo -B及CCr显著性升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从痰论治糖尿病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年升高,形体肥胖者多见,而"三多一少"的症状却不显著.尤其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以中老年发病尤为突出.有的是因患了并发症,在化验检查时,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这部分人多有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提示血液粘稠.这与中医认为的"痰浊"相似,根据中医"百病皆由痰作祟"的理论辨证分析,其都有"痰"的病因病机和症状,我们从痰论治,收效良好,今结合病例,谈点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文奇  杨关林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70-871
冠心病归属中医学胸痹范畴.杨关林教授认为,本病可从中医气虚痰浊血瘀立论,以益气化痰,活血通络之法,配以西药抗血小板聚集、扩冠、调脂,可明显改善冠心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故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由脂蛋白代谢紊乱而致的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影响着该类疾病的预后和健康状态.从"治病求本"的原则出发,降脂治疗高脂血症,调节脂质代谢,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选用海荷降脂胶囊治疗痰浊型高脂血症8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范畴。朱丹溪提出"无痰不作眩",龚廷贤亦认为"大凡头眩者,痰也",均强调痰浊为眩晕之因。痰浊日久,影响气血运行,可致瘀血内停,痰浊与瘀血交阻,使血液运行不畅而眩晕、头痛。病久可导致人体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多脏腑功能失调,进而气机阻滞,闭塞脉道,并相互影响,胶结难解致病情缠绵,经久不愈,从而影响肝肾功能。刘德桓主任医师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引起代谢紊乱,过氧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学角度论述肾脏病脂质代谢紊乱病理实质是血中无形之痰的产生 ,而痰浊的形成则因为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是肾脏病高脂血症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脉受累是肾脏病高脂血症变证的枢纽。故而提出痰瘀同治 ,消补兼施 ,重视理气化痰 ,配合合理调养的综合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痰浊型与非痰浊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poB、T-ch、TG、LDL-C、VLDL-C水平及AI值,apoB/apoA-I比值明显升高(p<0.05—0.001),血清HDL-C、HDL_2-C水平及HDL-C/T-ch、HDL-C/LDL-C、HDL_2-C/T-ch比值明显降低(p<0.02—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HDL_3-C水平及HDL_3_C/T-ch比值明显下降,(p均<0.001),HDL_3-C/HDL_2-C及apoA-I/HDL-C比值明显增大(p<0.05—0.001)。提示冠心病痰浊型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载脂蛋白及脂蛋白组分的异常变化是痰浊型的病变基础之一,可作为其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