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室电极植入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1年进行超声评价,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超声数据的差异。结果入组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新发三尖瓣返流(TR)2例,TR程度加重5例,术后1周导线相关三尖瓣返流(LRTR)的发生率为9.7%;术后1年,新发TR 2例,TR程度加重14例,术后1年LRTR的发生率为22.2%。与术前心脏结构和功能比较,电极导线植入术后1周,左右心脏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后1年,三尖瓣返流(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16.7%vs 5.6%),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37.66±5.52) mm vs (35.93±4.85) mm;右室直径:(24.49±3.87) mm vs (22.61±2.61) 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6±0.06) vs (0.48±0.05),P均0.05],而左心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变化。与瓣叶非受限组患者比较,瓣叶受限组患者TR程度为中重度返流的比例明显升高(41.7%vs 12.1%),伴右房、右室直径增大[右房直径:(42.15±7.95) mm vs (36.76±4.47) mm;右室直径:(27.75±3.65) mm vs (23.84±3.60) mm]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0.42±0.06) vs (0.47±0.06),P均0.05]。结论心脏起搏治疗中LRTR的发生率较高;电极导线植入将加重TR程度,导致右房、右室增大以及右室射血分数降低;电极导线引起三尖瓣瓣叶受限与右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慢性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01年1月到2006年6月所有肺栓塞的住院患者,共43例,分为急性肺栓塞及慢性肺栓塞,了解其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包括右房、右室大小,肺动脉压力,肺动脉主干及分叉处有无血栓回声,左房、左室大小等)。结果:急、慢性肺栓塞病人表现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右房、室增大,但慢性组右房、室增大更为明显(P<0.05~<0.01),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急慢性肺栓塞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以往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近年来我院采用介入方法封堵冠状动脉瘘 6例获得成功。现就术前及术后的心电图作一分析。1 对象和方法 患者 6 (男 2 ,女 4 )例 ,年龄 5~ 39(平均13.3)岁。全部患者均经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血管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瘘。其中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3例 ,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1例 ,左冠状动脉右房瘘 2例 ,采用 Amplatzer封堵器或 Pfm弹簧圈实施封堵治疗。每例患者均描记术前、术后 12导联心电图各 1份 ,观察心电图变化。2 结果  6例患者中术前左室肥厚 3例 ,不完全右束支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及疗效,努力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9年10月共收治19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5(1~61)岁,体重16.25(7~69) kg。右冠状动脉右房瘘3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7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2例,左冠状动脉左房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合并先天性二尖瓣发育不良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所有患者均胸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动脉瘘矫治术,同期矫治其他心脏畸形,围术期常规监护治疗,术后1、6个月及每年随访复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330±11.479) min,体外循环时间(99.940±15.206) min,手术时间(140.610±19.15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33.000±19.275) h,ICU时间(2.220±1.215) d,住院时间(20.940±8.795) d。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63.167±8.031)%,术后当日左室射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行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方法、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速并同意行RFCA治疗患者,常规电生理检查分别在高位右房(HRA)、右室心尖部(RVA)2个部位行S1S1刺激和程控期前收缩刺激,记录房速的诱发和终止方式。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法,单根消融导管于右房或左房(经房间隔穿刺)内标测寻找最早心房激动或用多极导管作为参考电极,再用大头导管寻找消融靶点。根据消融结果,分析房速的起源部位、消融即时成功率、并发症、复发原因以及X线曝光时间等。结果:24例房速患者中,22例(88%)右房房速,3例(12%)左房房速(1例患者同时存在左、右房2个部位房速)。4例与其他心律失常合并存在,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合并房性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合并心房颤动,1例同时合并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24例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实际消融25例次),均采用温控消融,按预定消融终点,23例次即时消融成功,即时成功率92%(23/25),平均X线曝光时间(32±6.4)min,消融失败2个病例中,右房房速和左房房速各1例,再次消融成功。未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右房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8例右房黏液瘤患者行黏液瘤切除术,女性16例,男性12例;年龄8~79岁,平均(46.3±14.8)岁。合并病变: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冠心病5例,肺动脉栓塞1例,同期外科手术。对27例(96.43%)患者随访70~138个月,平均(95.8±31.1)个月。总结右房黏液瘤在心脏黏液瘤中的比率、附着部位、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右房黏液瘤占心脏黏液瘤的7.89%。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房间隔。所有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1例术后死于肺癌,余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右房黏液瘤外科治疗中期结果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本院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消融点、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5年间40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消融靶点的分布、消融术的成功率和特殊起源点的消融方法,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1起源于右房的房速多于左房(60%vs 40%)。右房常见消融点依次为右房间隔、界嵴、三尖瓣环、冠状窦口、上腔静脉和右心耳。左房常见消融点依次为肺静脉、左房间隔和左心耳。2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为85%(34/40)。85%的患者在En Site 3000三维标测指引下消融。3起源于右房间隔His束旁的6例房速通过无冠窦消融成功治愈4例,另2例于His束周围低功率消融失败。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速效果肯定。His束旁起源的房速可通过主动脉无冠窦内消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存在自发疤痕的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消融效果。方法:对我科2014-2016年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房扑患者进行筛查,所有房扑消融患者消融前均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进一步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在三维电解剖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消融前行电激动标测及电压标测。共12例房扑患者标测到自发疤痕,其中7例右房房扑于右房标测到自发疤痕,5例左房房扑于左房标测到自发疤痕。结果:右房房扑组疤痕占总心房比例显著高于左房房扑组[(11.1±11.7)%∶(7.8±2.8)%,P0.05]。右房房扑组消融急性成功率为85.7%,左房房扑组为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中,3例右房房扑患者房扑复发,第2次电压标测提示疤痕较前增加;1例左房房扑患者复发,未见疤痕增加;3例右房房扑患者出现窦房结功能障碍,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左房房扑患者无起搏器植入者。结论:自发疤痕可能成为心房扑动的机制,但也可能为旁观者。与左房房扑比较,存在自发疤痕的右房房扑可能进展至窦房结导致病窦综合征,需安置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外科修补术后形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心脏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因ASD术后房速于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患者20例,在心动过速时电解剖标测右心房,根据激动标测及电压标测结果指导消融。结果:入选患者共诱发20种心动过速。8例患者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房速,10例为同时围绕三尖瓣环及右房游离瘢痕的8字型折返,2例为围绕右房游离壁瘢痕顺钟向折返房速。对所有右房游离壁或前壁瘢痕至下腔静脉距离进行测量,双环折返及围绕三尖瓣环单环折返分别为(31±4)mm和(14±2)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所有入选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成功率为100%,随访(25±14)个月,2例复发。结论:ASD术后患者间隔部位起源房速发生比例低。90%均为三尖瓣环相关房速。游离壁瘢痕至下腔静脉的不连续性为双环大折返房速提供了电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术中急性心包填塞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 938例各种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遇到的 12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引起心包填塞的原因有 :①放置电极导管至右心耳时用力过大致右心耳损伤 ( 2例 ) ;②放置电极导管至冠状静脉窦 (CS)时 ,因导管不易进入远端而用力过大致CS损伤 ( 3例 ) ;③心内电除颤时采用高位右房和CS电极作回路 ,致CS损伤 ( 1例 ) ;④房间隔穿刺系统向上滑动穿破右房 ( 3例 )和左房 ( 2例 ) ;⑤放置左上肺静脉标测电极时导管误入左心耳致其穿孔 ( 1例 )。 10例急性心包填塞出现于术中 ,另 2例术后发生。 12例患者经紧急心包穿刺引流均成功治愈 ,无 1例需外科急诊手术。了解这些心包填塞的原因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发生。心包穿刺引流是解除心包填塞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对收治的 7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7例 PPH患者中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13~ 5 6岁 ,平均2 8岁 ,多以劳累性呼吸困难 (10 0 % )和晕厥 (43% )为首发症状 ,体检均有肺动脉瓣区第二音 (P2 )亢进、分裂及 2 / 6级收缩期杂音。下肢水肿 2例 ,肝脏肿大 1例。心电图表现为右室肥大者 6例 ,伴心肌劳损 2例 ,出现肺型 P波 1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 ,T波倒置 4例。全部患者 X线胸片均示心脏增大 ,肺动脉段突出 5例 ,外周血管影减少可见“残根征”4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有右房、右室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AQ)技术,研究高血压患者右房功能改变。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高血压组50例,应用AQ技术,测量代表右房储存器功能的心房存储容积(RV),峰值充盈率(PFR),代表右房管道功能的心房快速排空分数(REF),峰值快速排空率(PRER)及峰值快速排空率与峰值心房排空率(PAER)的比值(PRER/PAER),代表右房助力泵功能的心房主动收缩分数(AEF),峰值心房排空率(PAE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右房RV和PFR增高[(27.3±10.7)vs(37.9±15.1)mL,P<0.01;(163.5±72.3)vs(231.9±103.7)mL/s,P<0.01];PRER/PAER减低[(2.6±1.3)vs(1.6±1.1),P<0.01];PAER增高[(82.7±26.2)vs(174.1±112.2),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右房储存器功能和助力泵功能代偿性增强,管道功能减低,AQ技术为评价右房功能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方法或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精确定位26例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起源部位,右房起源房速23例:界嵴5例,冠状静脉窦口5例,房间隔右侧3例,Koch三角2例,右心耳1例,上腔静脉1例,余右房各壁各1例。左房起源房速3例均为右上肺静脉。V1导联P波双向或负向者房速多起源于右房;P波正向或双向的房速起源于左房;aVL导联及Ⅰ导联P波正向对诊断右房房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30例经希氏束电图证实的不同程度及不同阻滞水平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室房逆行传导进行研究,其方法为用右室连续递增起搏和S_1S_2程序刺激两种方式判定室房逆传功能,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希氏束及高位右房电图.确定室房逆传方法为(1)有效心室起搏V波后有相应的A波,由希氏束及高右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的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朴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报道以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终点的心房扑动射顿消融方法,观察该终点对长期疔效的作用。方法;对5例Ⅰ型心房扑动患者的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进行射频消融。根据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窦口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和传导时间变化、评竹蚨部传导阻滞。术后门诊随访观察。结果:5例患者分别于心房扑动(2例)和赛性心律(3例)时接受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后峡部均发生双向传导阻滞。右房下侧壁和冠状静脉赛口起搏的右房激动顺序分别呈顺时针和逆时针单一方向,右房传导时间分别延长82和78ms。随访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峡部双向传导阻滞是射频消融心房扑动成功的可靠标志在赛性心律下,亦可对Ⅰ型心房扑动患者进行消融。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右房窦瘤或右房憩室为临床上罕见的畸形。大多数病例有房性心动过速。该文报道1例18岁患者,在作常规超声心动图时偶然发现右房增大。该病例无心脏病病史或外伤史,全身情况良好。查体:血压120/80mmHg,颈静脉无怒张,肺部叩诊和听诊均正常。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分,P-R间期0.12毫秒和IRBBB。X线胸片:中度右房影增大。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增大,类似右房侧心包囊肿,该腔内无血栓  相似文献   

17.
观察右房左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例心功能II~IV级CHF患者 ,分别置入右房、右室和左室电极 (经冠状静脉窦 ) ,行不同部位组合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研究 ,其中 6例获得成功。使用Bitronic公司生产的双腔起搏分析仪 (ERA30 0 )分别行单纯右室心尖部 (RVA)、右房右室 (RA +RV)、右房左室 (RA +LV)、右房双室 (RA +BiV)起搏 ,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上述四种起搏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比较。结果 :右房左室起搏和右房双室起搏血流动力学参数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但比单纯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房右室起搏有所改善。结论 :右房左室起搏似可使更多的CHF患者在得益于起搏治疗的同时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病外科术后右房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标测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共入选27例心脏外科术后持续性右房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状态下采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建立右房激动标测图和电压图,标示出疤痕区及双电位区,并揭示心动过速的机制。根据标测结果选择心动过速的关键峡部或起源点进行消融。结果心动过速机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单环折返包括右房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15例)和切口折返性房速(5例);双环折返性房速(3例);两种以上机制(包括局灶性)的复杂房速(4例)。术中即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过程中5例复发房速,3例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右房房速多数与外科手术切口疤痕相关,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征及射频消融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右房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 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 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性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 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测定34例肺心病患者血中ANP、ACE含量并同时观测其中19例肺心病肺血流动力参数。结果显示:(1)肺心病患者周围静脉血中ANP较正常人高,急性期高于缓解期,ACE较正常人低,急性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别;(2)肺动脉血中ANP及ACE含量显著高于周围静脉血;(3)右房压高者血中ANP高于右房压正常者,右房压正常者血中ANP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血中ANP含量与肺动脉压及右房压具显著正相关性,血中ACE含量与肺动脉压及右房压无显著相关性。这提示肺心病肺动脉压影响心脏分泌ANP,右心房压力增高是血浆ANP增多的主要原因,血中ACE含量不受肺血流动力参数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