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输血一直是血站、医院及受血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本站为掌握输血前患者感染血液传染性疾病的状况 ,现笔者对2 0 0 0年以来 2 384 5例输血前患者血清 AL T、HBs Ag、抗 - HCV、抗 - HIV及梅毒等 5项标志物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 0 3~ 2 0 0 2 - 12在周口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输血前患者血清 2 384 5例 ,标本均在输血前采集。1.2 仪器  L absystems MK2洗板机 ,Wellscan MK3酶标仪(芬兰产 )。1.3 方法  HBs Ag、抗 - HCV、抗 - HIV检测均采用 EL ISA法 ,梅毒采用 TRUST和 EL I…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了解三甲医院输血前、手术前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8104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抗体)四项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2385例,占6.26%,抗HCV—IgG阳性480例,占1.26%,TPPA阳性826例,占2.18%,抗HIV1+2抗体阳性7例,占0.02%。[结论]输血前和手术前四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不但能早期发现患者的疾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而且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305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1.58%、1.69%和0.50%,其中9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捡出阳性;61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00%。ALT〉40U/L者5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207例。抗HIV阳性者1例,TPPA阳性者1例。结论:对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儿童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状况,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5293例儿童患者进行输血前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实验对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293例儿童患者输血前HBsAg阳性率为o.78%;抗-HBs阳性率为54.68%;HBeAg阳性率为0.45%;抗-HBe阳性率为0.23%;抗-HBc阳性率为0.57%;HIV抗体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8%。临床调查发现,梅毒抗体和HIV抗体阳性均由垂直传播引起。结论儿童患者相关输血传染性指标阳性率均低于一般人群,对其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儿传染病的早期诊治,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既往有偿献血员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92份HIV阳性献血者及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155名有偿献血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均阴性;92例HIV阳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96.74%,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1.09%、2.17%、3.26%、16.30%和16.30%;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66.67%,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4.76%、33.33%、3.23%、7.94%、12.70%和17.4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感染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V血清学标志物除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有较显著的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偿献血者中HCV感染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率更高,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前.经输血造成感染性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和梅毒,这四种疾病的传染性标志物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近年来。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经输血造成感染性疾病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和梅毒,这四种疾病的传染性标志物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近年来。我国住院病人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机调查输血前患者4种血液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输血前患者HBsAg、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并分析各项指标检出阳性的比率。结果1058例受血者经4项血清学检测,共检出阳性160例,其中114例患者为输血前未知已感染者,占血清标志物阳性的71.3%。结论为避免经输血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将HBsAg、抗HCV、抗HIV、抗TP4项检测作为临床输血者输血前必查项目,有利于增加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妊娠妇女产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4项检测结果。方法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抗-HIV1/2筛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梅毒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试验(RPR),RPR阳性再做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抗-HIV1/2筛查阳性反应标本送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免疫印迹wB确认试验。结果2187例孕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最高,137例,占6.26%,其次是抗-HCV阳性19例,占0.87%,RPR和TPPA阳性4例,占0.18%;未检出抗-H1V1/2阳性者,HBV-M分布模式和交叉感染各异。结论孕妇产前感染4项检测为阻断和降低上述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避免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3 480例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4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前3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 348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0.40%、4.30%、0.08%;对197例HBsAg、71例抗-TP和22例抗~HCV阳性患者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TP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2)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治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TP)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19149例患者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体)。结果乙型肝炎HBsAg感染率为10.86%,丙型肝炎感染率为0.08%,艾滋病感染率为0.36%,梅毒感染率为0.81%。结论本地输血前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水平稳定,丙型肝炎感染率维持在低水平,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正日趋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梅毒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46例梅毒患者(观察组)和30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16.26%、8.54%,均高于对照组的8.79%、2.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三阳”[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己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比例62.50%高于对照组2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患者HBV、HC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梅毒患者的肝炎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来该院做围产保健及分娩的32 187例孕产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5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抗-HBc)]、抗-HCV、抗-HI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32 187例孕产妇中,HBV阳性率为4.65%,HCV和TP阳性率分别为0.28%和1.24%,HIV阳性率为0.10%。两年间HBV、HCV、HIV阳性率变化不大,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间梅毒阳性率从2011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 187例孕产妇4项传染性疾病中,HBV阳性率最高,TP阳性率次之,HCV阳性率再次之,HIV阳性率最小。建议孕产妇加强孕期和产前检测,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才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5.
3649例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本院做围生保健3649例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项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TPPA)。结果3649例孕妇中,HBsAg阳性率为11.13%,抗-HCV和TPPA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36%,未检测出抗-HIV阳性孕妇。结论揭示了本市孕妇HBV、HCV、HIV和TPPA感染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建议青年男女婚前、孕前、孕期、产前应进行HBV、HCV、HIV和TPPA血清学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6.
3582例孕妇产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昆山市妇幼保健所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的3582例孕妇(孕10-24周),产前4项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82例孕妇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3.77%,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阳性率为1.06%;HCV感染阳性率为0.31%,梅毒初筛试验及确诊试验阳性率分别为0.17%、0.14%;未检出孕妇HIV阳性。结论开展孕期传染性指标产前检测,对提高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减少新生儿传染病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手术前、分娩前、输血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调查2005年6月-2006年12月医院术前、分娩前、输血前的HBV、HCV、HIV、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检测中HBsAg单项阳性占0.18%,HBsAg阳性合并抗HBe、抗HBc、HBeAg阳性占9.50%,丙肝阳性占2.06%,梅毒阳性占1.03%。结论术前、分娩前,输血前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水平较高,强化检测有助于减少纠纷,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钟春燕  陈宝炳  陈君  陈松 《疾病监测》2017,32(4):300-302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无主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5年1-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95例无主患者,进行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HCV抗体(抗-HCV)、TP抗体(抗-TP)检测以及HIV抗体(抗-HIV)筛查及确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5 例无主患者中,HBsAg阳性63例(10.59%),抗-HCV阳性19例(3.19%),抗-TP阳性29例(4.87%),抗-HIV阳性4例(0.67%),均高于普通住院患者,其中抗-HCV及抗-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765,P=0.016;2=14.053,P=0.001)。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无主患者4种血清标志物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主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TP及抗-HIV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史艳玲  康莉 《临床医学》2013,33(7):103-104
目的了解胃镜检查前患者四项传染病感染情况,减少因微创诊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四项指标筛查的意义。方法对4720例胃镜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查HBSAg阳性率为6.71%,抗HCV阳性率为0.97%,抗HIV阳性率为0.12%,抗TP阳性率为1.33%。抗HCV与HBSAg同时阳性3例,占0.06%,抗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占0.02%。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指标的筛查不仅防范职业暴露,而且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2005~2014年驻徐州部队29565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情况。方法对29565人次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 P )5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9565人次献血者中检测阳性380人(1.29%),其中ALT 阳性213人(0.72%),HBsAg阳性44人(0.15%),抗‐HCV 阳性110人(0.37%),抗‐TP阳性13人(0.04%),未检出HIV阳性者。从动态观察看,2005~2014年ALT、HBsAg具有逐年下降趋势,抗‐HCV具有上升趋势。结论驻徐州部队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阳性的最主要原因为ALT异常,其次为抗‐HCV异常。建议在新兵入伍前增加抗‐HCV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