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56例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210-211
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介入疗法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前准备,作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手术效果。结果本组1例发生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经重新加大局部压迫力度并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穿刺处愈合好。1例发生下肢血栓,经采取溶栓措施,口服阿斯匹林药物及扩管疏微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例因出现骨髓抑制,WBC〈4.0×10^9/L,机体抗病能力差,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结论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血管栓塞介入疗法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完善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1例81岁老年男性患有冠心病、房颤等多种疾病,行心脏起搏器电池更换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导致术后患者右下肢持续疼痛,伴右腿苍白、冰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弱,右下肢大动脉血栓形成,采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肢体疼痛消失,足背动脉可触及搏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选择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且无介入溶栓禁忌证患者18例,在介入溶栓治疗前先于下腔静脉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再行患肢髂总动脉置管结合患肢足背静脉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8例均成功,其中溶栓治疗效果显著15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肿胀症状消失,2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1例疗效不明显。结论动脉置管结合静脉双路冲击溶栓治疗DVT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溶栓手段,为DVT患者提供了安全、高疗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接受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痊愈,显效6例,有效率100%。50例均无肺栓塞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牙龈出血,1例出现小便带血。结论介入溶栓术是治疗DVT较理想的方法,术前术后加强基础护理,认真做好溶栓导管的护理,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发生,对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经导管溶栓及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和全身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认真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 35例患者痊愈27例,显效6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综合介入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溶栓并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放射介入引导下行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对照组单独采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间和应用尿激酶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溶栓前后大腿和小腿周径缩小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t=1.35、5.42、1.83、0.89,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5,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7,P>0.05).结论 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胫后静脉穿刺在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行导管接触性溶栓( CDT )治疗,均行超声引导下患肢胫后静脉穿刺术。结果37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超声引导下胫后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简便、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24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导管放置至血管闭塞段后,先将尿激酶20万单位溶解在50 ml注射器内,用注射泵在30 min内泵入,然后推注造影剂了解闭塞段溶通情况,必要时调整导管位置.随后患者返回病房,沿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过程中每隔6 h复查凝血功能1次.同时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治愈21例,其中5例患者在24 h后血管再通,11例在48 h后再通,5例在72 h后再通;无效3例.在3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中,2例溶栓效果较好.本组未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吴石白  关小宏  赵永东  唐红 《河北医药》2010,32(16):2173-217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在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患者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抗凝溶栓效果。方法选取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以口服阿司匹林加国产氯吡格雷组(泰嘉组,n=48)及阿司匹林加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n=42),观察2组介入术后血小板功能及下肢动脉远期通畅率情况。结果 2组介入术后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肢动脉再狭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防止下肢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及再狭窄,进口的和国产的氯吡格雷治疗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凝溶栓联合介入术对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LEDV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手术后予以抗凝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大腿、小腿周径差。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大腿周径差为(5.53±1.14)cm、小腿周径差为(5.15±1.06)cm;治疗7 d后,患者的大腿周径差为(1.70±1.25)cm、小腿周径差为(1.53±1.10)cm;经配对t检验,治疗7 d后,患者的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均有P<0.05。结论采用抗凝溶栓联合介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对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术后活动少、盆腔手术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动脉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确诊的37例患者无溶栓禁忌症即给予经股动脉以Seldinger技术顺行置管于患侧股动脉,先从鞘中或导管中注入尿激酶20万U,继之恒速泵入尿激酶1~2万U/h,持续3~7d,同时结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6例,全部获效。穿刺部位2例出现血肿,2例出现瘀宽,无其它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效果确切,创伤小,用药量小,并发症少,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经导管行静脉内灌注尿激酶或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60例患者48 h内溶栓完全通畅42例,72 h内完全通畅16例,2例患者仍有狭窄,给予球囊扩张后造影复查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水肿消失。结论经导管下肢深静脉内溶栓疗效肯定,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脉血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河北医药》2004,26(3):279-280
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可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而以下肢深静脉受累多见。近年来,介入溶栓再通技术已越来越引起重视。我科于1998年引进此项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即股动脉注射溶栓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项技术成功的实施,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15.
江建军  裴永斌 《河北医药》2009,31(17):2232-2233
目的探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行经颈内静脉或股总静脉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患者9例,术前均经彩色超声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经静脉无血栓形成,将滤器放置于平右肾静脉开口之下1cm处的下腔静脉。术后进行溶栓、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滴注、抗凝治疗。观察其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中1例经颈内静脉释放,其余均经股静脉释放,均在DSA下进行,术后给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滴注,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效果好的方法,可改善疗效的同时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对策与方法。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及抗凝、溶栓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和抗凝溶栓治疗,21例患者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护理工作的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汪丽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15-116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56例AMI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分别从溶栓前、溶栓后及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濒死的心肌组织。本组患者静脉溶栓成功38例,未通18例,再通率68%,并发出血7例,心律失常44例,病情均基本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AMI患者重要的紧急治疗之一,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及术后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252例具备滤器置入治疗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IVCF置入术,其中,对151例具备溶栓条件的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采用静脉造影行复查治疗,术后对患者行随访工作,时间为764个月。结果 252患者IVCF置入术均成功,未出现致死性肺梗死现象;采用导管溶栓的患者下肢消肿效果明显,显著改善率达80%,5%患者消肿差。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IVCF置入术可有效改善预防其病症,且术后采取多侧孔导管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肢体肿胀现象,二者结合治疗肺栓塞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股动脉溶栓治疗。方法 用Seldinger法行患侧股动脉穿刺,顺向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日向导管内注射生理盐水100ml 肝素6250IU 尿激酶5万IU 复方丹参10ml 0.25%普鲁卡因30ml,同时口服潘生丁,患肢弹性绷带捆绑。结果 5例经治疗后血栓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患肢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通过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相对于其它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