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24例获平均为14个月(10~22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好,无假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5例,良7例,可2例。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床负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的很好补充,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2005年7月~2009年3月收治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9例采用用标准双极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按照Harris标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 手术时间(70.0±15.6)min,手术出血量(460.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3.4~17.9个月,平均6.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优16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76%.结论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有较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优1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9%。无1例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术后1周开始负重。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一种较好疗法,该手术具有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早期能下地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钉)内固定与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在62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29例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髓内钉组),33例接受骨水泥型双动头置换术(半髋组),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手术时间、负重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骨折端复位后应用钢丝固定,使股骨粗隆间解剖关系基本恢复,常规处理股骨颈,置入骨水泥型特制人工股骨头,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周后髋关节功能锻炼,2周后下地行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无术中死亡病例,无手术失败。随访12~24个月,骨折复位良好,患者生活能基本自理,优良率8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卧床时间,及早行患髋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新鲜骨折,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2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指标进行评定,其中优14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为85%,无假体松动、脱位、下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租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结果 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4.1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达82.6%.结论 生物型加长柄假体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旨定,术后可早期负重,提高生活质量,与骨水泥假体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髋7例,半髋69例),分析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时间及康复训练远期临床疗效.结果:通过6~48个月,平均27.4个月的随访,1例在术后22个月死亡,1例术后26个月死亡.其余X线假体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无假体松动及骨折不愈合,Harris评分91.8分,优良率为93.6%.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下地早、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次截骨并修复股骨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经股骨颈分次截骨并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在此基础上应用骨水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17例.结果 本组随访13~35个月,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10例,良5例,可1例,差1例.所有患者无术后脱位、假体下沉、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分次截骨并修复股骨大、小粗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效果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收治高龄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例,3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例行粗隆间截骨DHS鹅头钉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随访5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15个月,巫假体松动、断裂及中心型髋关节。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00~150分钟,输血400~800ml,平均600ml,无髋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按Harris标准评分本组均为优。本组换着随访3~39个月,平均20.5个月。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粗隆间截骨DHS鹅头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快捷满意,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120min,出血量为200~600mL。术后1~2周所有患者均能下床活动和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26例均无褥疮感染,无再次骨折者,无心、肺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1年后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总优良率达9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在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死亡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DHS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提高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自2009年6月~2011年9月间收治30例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别采用人工双中心股骨头置换治疗(A组)和DHS内固定治疗(B组),每组15例。分别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6.2(12~24)个月。A、B2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0分钟、45分钟;平均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50ml、350ml;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周及6~8周;术后并发症分别为:13.33%、26.67%;参照Harris标准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第3个月:86.67%、66.67%;第6个月:86.67%、73.33%;第12个月:93.33%、80.00%。结论: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综合比较,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较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5-2013-08该中心接收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施行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及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汪计  周剑  李智聪 《四川医学》2013,(10):1547-1549
目的 比较分析股骨头置换与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抽取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和DHS术治疗33例,并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进行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应用价值.结果 与DHS内固定术比较,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Harris评分优良率(92.7%)高于DHS内固定术(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近、远期效果优于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51例老年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 结果 151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23±65)min;术中出血120~500mL,平均(314±125) mL;术后下床时间3~13d,平均(6±3.2)d;住院时间9~21 d,平均(13±2.7)d均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死于其它疾病4例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钟仕久  张晓剑 《四川医学》2011,32(8):1246-124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3~2010年在我院治疗的162例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分为两组,A组为半髋置换术,B组为内固定。随访12~78个月,平均37个月。结果按harrs评分标准。A组术后治良率达到93.8%,B组术后优良率达78.4%。髋动力带锁钢板与动力髋(DHS)固定组之间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别;动力髋(DHS)术后2例出现内固定失效需行股骨头置换;内固定组中有2例因术后衰竭而死亡。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优于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时股骨距重建的意义。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24例。女8例;年龄65~93岁,平均74.6岁)在股骨头置换术中进行股骨距重建,采用复位固定、自体骨移植、长段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股骨距的方法,用钢丝固定,或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住院13~22d,平均16.5d。26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3~18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2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7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X线片发现,重建的股骨距开始愈合,6个月压力骨小梁开始塑型,12个月骨小梁塑型完成,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负重系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一期修复重建股骨距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愈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人(年龄71~89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2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合并症。结果:术中无死亡,切口无感染。38例均于术后1周开始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下肢长度不等长。术后1年Harris评定优20例,良15例,优良率为92%;2例死于其他病症。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 年1月至2020 年1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共纳入20 例患者,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65~85(74.7±5.8)岁。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3.5±16.3)min,平均出血量为(687.5±304.3)mL。术后2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经内科相关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出现浅表性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创口换药后好转愈合。在后期门诊随访中,出现1例假体周围骨折,其余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假体不稳定,关节深部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9.4±6.8)分,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5.7±4.3)分;术前VAS评分为(7.2±1.0)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6±0.5)分;术前SF-36评分为(43.6±7.9)分,末次随访为(84.5±4.1)分。三项评分均明显改善(P <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