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同文  李少晶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53-1054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 ary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运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仍会有一部分患者因桥血管狭窄闭塞再次发生心肌缺血症状。近年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及日臻成熟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5年前后的通畅率。结果 38例患者共95条桥血管,动脉桥及序贯桥的通畅率(22/25,88.0%,22/25,88.0%)高于静脉桥通畅率(28/4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以5年为随访期限,5年以内桥血管的通畅率(62/77,80.5%)高于5年以外(≥5年)桥血管的通畅率(10/1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5,P=0.026)。结论 DSCTC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A)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价值。方法对9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双源CTA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评价桥血管的通畅情况或再狭窄程度。结果95例患者的CTA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清晰显示桥血管196支.其中动脉桥91支,静脉桥105支。有37支桥血管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桥血管闭塞14支。结论双源CTA检查经各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桥血管及冠状动脉本身,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的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的成像技术进行应用探讨与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先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后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检查,以CAG的诊断结果为标准,以此分析判断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以CAG的诊断结果为标准的前提下,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结果显示当冠状动脉狭窄<50%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3%、96.67%、96.52%、70.59%、99.54%,当冠状动脉狭窄≥50%时,分别为93.55%、100.00%、99.27%、100.00%、99.19%,当冠状动脉狭窄≥75%时,分别为89.74%、99.61%、98.91%、94.59%、99.22%,所有数据的分析结果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于冠状动脉的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主要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10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周内分别行双源128层CT和CAG检查。以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性。结果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基础,DSCT及CAG对轻、中、重度狭窄节段和闭塞节段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正相关(r=0.857,P<0.001)。DSCT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50%)和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306/333),97.9%(918/938),93.9%(306/326),97.1%(918/945)。以各支冠状动脉为基础,DSCT对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100.0%、57.1%、77.7%、70.7%,敏感度分别为96.0%、97.4%、94.4%、88.9%。结论 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程度高,可以作为CHD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诊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冠状动脉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患者进行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比较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等级间冠状动脉钙化斑块(CACP)的参数,比较DSCT与CAG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等级间CACP体积、CACP数目、CACP钙化积分和CACP当量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的增高,CACP体积逐渐增大,CACP钙化积分逐渐增多,CACP钙化积分和CACP当量块逐渐增加(P<0.05)。DSCT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灵敏度为88.6%(241/271),特异度为96.8%(717/741);阳性预测值为90.9%(241/265),阴性预测值为95.8%(717/741),准确率为94.6%(958/1013),两种检测方法具有显著的一致性(Kappa=0.735,P<0.05)。结论 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好,可用于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且具有无创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接诊的89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CTA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CAG共检出钙化斑块469个,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 CTA 检查,同期行 DSA 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对 CTA 图像量化评分,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 CTA 检查在支架内狭窄诊断上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患者 CTA 图像质量评分在1~3分之间,平均得分1.70分。共评价159枚支架,CTA 检查25枚出现再狭窄,DSA 检查27枚出现再狭窄,两种方法在支架再狭窄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CTA 对159枚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9.2%,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7.8%,准确性97.5%。结论:双源 CT 行冠状动脉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同 DSA 接近,图片质量好,可作为一种评价通畅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李娜 《吉林医学》2013,34(3):529-531
<正>双源CT是影像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具有传统CT不可比拟的优势即:高时间分辨率、高准确度、低辐射剂量、一站式检查及双能量成像。这些优势使得近年来冠脉CTA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逐步代替冠脉造影成为冠脉疾病的主要无创性检查方法。它的图像直观、清晰、准确,不仅能显示冠脉的狭窄程度、粥样斑块的特征,同时对冠脉搭桥后的桥血管以及心肌桥的显示也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月通过64层螺旋CT共随访到35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并记录一般资料.35位患者共89支桥血管,动脉桥21支,静脉桥68支.根据CABG术后是否复发心绞痛分组,对两组间桥血管的通畅率作χ2检验.将患者按照桥血管通畅与否分为两组,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按P<0.05标准筛选出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逐步剔除混杂因素得出导致桥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近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和远端靶向引流血管的可评价率分别为98.5%(65/66)、98 9%(88/89)、93.3%(83/89)、92.1%(82/89).动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85.7%(18/21),静脉桥血管的可评价率为91.2%(62/6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5>0.05).桥血管的总体可评价率为89.9%(80/89).有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66.7%(16/24),无心绞痛复发组桥血管的通畅率为88.7%(47/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LDL-C,Glu相关性明显;其他变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MSCTA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可以很好地满足诊断需要.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Glu, LDL-C是CABG术后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静脉桥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自体大隐静脉是移植血管的主要来源,但移植术后再狭窄不仅降低了手术成功率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移植损伤、血管扩张、管壁缺血、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斑块形成,最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人为干预再狭窄的方法有药物、血管外支架、扩张液、电磁辐射和基因工程等,但单一因素的干预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多因素联合干预将成为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手术经验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3月-2007年12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37例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应用左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2例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临时辅助。结果:全组37例共行冠脉搭桥109支,平均2.94支/人,3例搭桥4支,29例搭桥3支,5例搭桥2支。全组死亡1例,全组无出血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避免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 2 49例 ,女 5 7例。应用体外循环 2 3 4例 ,非体外循环 72例。搭桥数 1~ 6支 人 ,平均 (3 .45± 1.2 5 )支 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 5例 (1.6% ) ,低心排综合征 10例 (3 .3 % ) ,应用IABP4例 (1.3 % ) ,肝功能不全 6例 (2 .0 % )。肾功能不全 7例 (2 .3 % ) ,反复发作房颤 2 3例 (7.5 % ) ,肺功能不全 6例(2 .0 % ) ,脑合并症 3例 (1.0 % ) ,胸腔积液 41例 (13 .4% )。死亡 7例 (2 .3 % ) ,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选择病人 ,成熟的手术技术 ,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移植 (ECABG)体外循环 (CPB)过程的特殊性及处理要点加以总结 ,以减少CPB并发症 ,提高ECABG成功率。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38例急诊ECABGCPB过程 ,心肌保护措施 ,处理要点及行非体外冠状动脉ECABG时CPB准备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行CPB下急诊ECABG ,平均CPB时间 (119.0± 32 .5 )min ,平均阻断时间 (6 6 .2± 2 4 .3)min ,平均辅助时间 (45 .8± 13.6 )min ;2例行CPB辅助下不停跳搭桥 ,2 6例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 ,自动复跳率 92 .8%。 8例行不停跳搭桥。 1例于术后 10d死于呼吸衰竭 ,1例于术后第九日在病房猝死 ,考虑急性肺栓塞。 1例PTCA时致前降支穿孔、心包填塞的 81岁女性患者术后第四天死于循环衰竭。其余随访 2~ 2 5m无死亡及其它系统严重并发症 ,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合理的CPB管理是提高移植术 (ECABG)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共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83例。在行远端吻合时,采用冠状动脉固定器(Octopus),冠状动脉腔内分流塞(shunt)显露和固定靶血管,辅以喷射CO_2和冲水,保持术野安静和清晰,并用瞬时流量测定仪检测血管桥的通畅度。结果 围术期的死亡率是1.2%(术后1例死于心肌梗死),术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冠脉微创术式之一,它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但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经济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采集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我院择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98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280例)与OPCABG组(391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经济费用、术前因素、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死亡率(1.77%)明显低于CCABG组(6.79%,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住院期间护理费、药物费、处置治疗费、麻醉费、检查费和检验费也均低于CCABG组(P〈0.05)。OPCABG组的消耗材料费显著高于CCABG组(P〈0.05)。两组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G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但在经济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巡回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的巡回方法进行总结 ,主要是术中控制血压、心率的变化 ,保证有效循环血量的药物管理 ,与麻醉医师的配合。结果 :本组病例无 1例死亡 ,术后 10 d~ 18d均痊愈出院。结论 :巡回护士熟悉手术步骤、抢救药物的使用、娴熟的配合技术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患者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及输血费用的不同。方法对345例行CABG的患者进行了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费用的统计,所有患者分为CCABG组135例,OP-CAB组21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输红细胞量、血浆量、血小板量、输血总量以及各自相关费用。结果CCABG组输血率显著高于OPCAB组(分别为82.2%和46.7%,P〈0.05),输红细胞量、输红细胞费用、输血浆量、输血浆费用、输血总量及输血总费用CCABG组均显著高于OPCAB组(P〈0.05),而输血小板量及输血小板费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患者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费用显著减少,OPCAB对患者恢复有利,并能减轻患者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