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期应用类固醇最可致残的副作用为骨质稀疏.研究显示这些患者骨生成率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活性增加。降钙素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功能,减少破骨细胞数量等作用,因此,对治疗类固醇诱发的骨质稀疏可能有益。62例成年哮喘患者,接受类固醇治疗至少1年以上。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31例,皮下注射降  相似文献   

2.
前瞻性研究已经证实,在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RT)后的头6个月内存存快速的骨质丢失,这虽然主要影响骨小梁的腔隙,但在股骨颈和股骨体中部都观察到了同样的骨质丢失。骨质丢失的速率也增加,增加肾移植植受者在病理性骨折的危险性。事实上,每年3%~4%的骨折估测率远高于与年龄相相似的对照组。这些发现强调子在肾移植术后立即开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RT术后早期骨质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皮质类固醇治疗,而使用与移植物存活相适应的最低剂量的强的松则是预防措施的中心。已在RT后的不同时段观察到活性维生素D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阿米巴病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以下简称激素)不仅可诱发且加重阿米巴肠病,又可使阿米巴肝病患者发生暴发性的进展。例1为26岁男性。因右肩痛服用强的松20mg/日,10天后发生严重的血性腹泻和消瘦伴右肩疼痛加重。体检除右上腹压痛外无特殊发现。粪便检得溶组织内阿米巴。肝扫描示右叶大块缺损,乃确诊为阿米巴肝脓肿,肝穿刺抽出棕色脓液200ml,经依米丁和灭滴灵等药物治疗后痊愈。例2为43岁男性。因疲劳、胃纳减退和右上腹痛入院。体检无特殊发现,肝功能和粪便检查均无特殊发现。肝活检呈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患者病程中曾有2次发热,其后的10周内患者体温正常,仅血清丙种球蛋白升高(从1.1增至2.4g%),乃开始激素治疗60mg/日,  相似文献   

4.
自从皮质类固醇作为治疗剂应用的十年来,在库兴氏疾病和在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病人中,常有骨质疏松症的报道,引起人们注意到使用这种激素后对骨骼的影响。以后,对皮质类固醇诱发骨质疏松症的特征已有认识,并证实了皮质类固醇对骨的多种作用。尽管使用维生素D类似物和氟化钠治疗本病的效果令人鼓舞,但仍缺乏对这种疾病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来由于过多使用ACTH或皮质类固醇制剂,随之在仃药后出现了许多症状,甚至造成仃药困难,最严重者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功能受抑制。作者观察一组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每日剂量相当强的松10—60mg,病程从一年半—20年不等的病人。采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放射测定法以检查血浆考的松浓度,以Glenn和Nelson氏法测定24小时尿17酮(17-KS)和尿17羟(17-OHCS),以及用α~(1-24)ACTH 250μg作快速AC-TH试验(60分钟法)等以估计HPA系统功能,结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4例发生自发性胸骨骨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例二,男性65岁。患重度慢性支气管炎。因胸部中央锐痛,随呼吸和咳嗽加重1天就诊。近五年来,接受泼尼松龙(5~10mg/d)、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性二丙酸氯地米松(1500μg/d)以及反复疗程的高剂量吸  相似文献   

7.
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是皮质醇主要的血清转运蛋白。皮质醇结合成CBG是迅速可逆的其蛋白部分在维持游离皮质醇水平相对恒定中起到缓冲剂作用。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一样,皮质激素转运蛋白是在肝脏合成的,且在采用雌  相似文献   

8.
皮质类固醇对慢性支气管炎由于炎症和支气管收缩所致的慢性气流受限可收到减轻症状的预期效果但由肺气肿引起者则无效。因此,皮质类固醇对于大多数患者较少应用或不应用,而对气流受限的患者将会部分改善。在急性气流受限加剧时,由于炎症和支气管收缩,可暂时增加其严重性,通过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上述治疗措施与临床实践是一致的。最近2个安慰剂作对照的资料报道了持续气流受限患者。对于应用2周为1疗程皮质类固醇的有效率分别为17%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皮质类固醇辅助治疗肺结核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系统综述了1959-1999年发表的11篇关于泼尼松、泼尼松龙及/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标准抗结核化学治疗结合使用的随机比较性研究的论著,共包括对1814例肺结核病人的疗效分析,多数病例为中、重度肺结核并有空洞形成。分析内容包括:退热、体重增加、血清白蛋白、血沉恢复时间、住院期限、痰菌阴转率及速度、肺部浸润及空洞性病变的好转,以判定临床学、微生物学以及放射学疗效。结果:几乎所有研究均表明皮质类固醇治疗均具有 显著疗效,使用皮质类固醇组肺部浸润性病变吸收较快并有一定程度的空洞闭合,这种效果在开始治疗的4个月内尤为突出,并可延至1年。使用皮质类固醇对痰菌阴转率及阴转速度无作用,也未发现与皮质类固醇有关的细菌学复发副反应。结论: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使用皮质类固醇(全身用药)可产生安全明显的早期及远期的临床及放射学疗效。  相似文献   

10.
17例患者,年龄24~76(平均49)岁,应用皮质类固醇作为本身疾病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其中9例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局限性肠炎(Crohn 氏病),静注倍他米松3mg,每日2次,均由胃肠道外供应营养;8例为各种血液病,口服强的松龙,每日45~180(平均86mg),经口供应营养,均未应用任何已知对甲状腺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一晚及治疗后5天,患者血容量、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逆T_3、甲状腺素(T_4)、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TBPA、)  相似文献   

11.
对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尤其是对慢性病的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有重要的作用,但需长期用药,才能维持对疾病活动性的抑制。它的治疗作用可能是抗炎症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的结合。疗效的大小与药物作用的时间,剂量和用药间隔的时间有关。用药时间越久,它的不良作用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皮质类固醇和ACTH已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文献上对它们有关疗效的评价、毒性和作用机理,提示这些药物对某些肝病是无效或是有害的,对某些则相当有效,而对另一些的价值如何,则尚未肯定。本文复习了最新文献,希提出合理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肝病。  相似文献   

13.
长期应用长效的 ACTH(每天80~120u)似乎可改变儿童的大脑功能和形态学,作者用脑电图和计算机头颅断层扫描(CCT)发现了这一点。用长效ACTH 3~6周成功地治疗了40余例患婴儿型癫痫的儿童,在 ACTH 治疗前、中、后对8例治疗的婴儿进行了 CCT 检查。在应用 ACTH 期间,脑室、脑沟和脑池扩大。CCT 发现与那些严重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4.
外用强力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指供外用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激素制剂,有抗炎、抗过敏及抗毒作用,同时又有剂量小、副作用少、使用安全等优点。强力皮质类固醇激素人工合成产品不断出现,在结构上多以氢化可的松或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为基础,在一定的碳原子上的氢取代不同的元素或基团而成。现将国内  相似文献   

15.
皮质类固醇能有效地控制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但在严重哮喘病例,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可引起许多并发症。氨甲喋呤是叶酸拮抗剂,小剂量(7.5~15mg/周)可有抗炎作用。作者采取双盲对  相似文献   

16.
吸入β_2激动剂和小剂量皮质类固醇的联合疗法通常能控制大多数有轻度症状的哮喘。然而,少数重症慢性哮喘患者持续口服皮质类固醇。鉴于对难治性哮喘患者长期口服皮质类固醇的忧虑,作者用安慰剂对照、双盲交叉研究对12例重症慢性哮喘患者比较肌注360mg/次去炎松3天和口服强的松15mg/d3个月的疗效。治疗开始均有明显的皮质类固醇副作用,9例有柯兴综合征面容,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需饮食控制),1倒过度肥胖。肌注去炎松时肺功能改善,峰值流量达平均预计值的91.5%、而口服强的松患者为75%。用去炎松治疗期间无患者需急诊和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证明,气道吸入某些合成的糖皮质类固醇能有效地治疗儿童哮喘。在欧洲,是以二丙酸氯地米松(BDP)和丁地去炎松(BUD)为代表。这些皮质激素在临床疗效方面并无重大差异。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副作用考虑,BUD 因其清除迅速且半衰期短更适合于儿童。对于年小的儿童,一般使用干粉制剂代替常规气雾剂吸入,因为它更易于掌握,但哮喘较为严重者采用后一方法较为有利,不过两者的差别并不明显。近来,高浓度的 BUD 混悬制剂已经问世,有人报道利用喷雾器经面罩吸入 BUD 1ml(1mg)bid,治疗1例(年龄19个月)对类固醇有依赖性的严重哮喘患儿取得显著疗效。吸入皮质类固醇常并用β激动剂。在皮质类固醇吸入之前10~15分钟先给予支气管扩张气雾剂,能否由于它使药物深达肺内气道,从而加强后者的效果,在儿童中尚未进行过研究,但这在成人中已得到证实.一般给予 BDP(或 BUD)100~600μg/d 就可  相似文献   

18.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哮喘已得到充分肯定。本文主要讨论激素治疗哮喘的抗炎作用机理,并着重探讨吸入疗法的应用、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大剂量吸入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哮喘的有效途径,但长期应用可能产生全身副作用.药物吸入与副作用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