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损伤胸腹部内脏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有人主张腹部穴位深刺,甚至主张进针至腹腔内。实际上针刺腹部过深,并非安全无害,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证明,深刺腹部的危险性是很严重的。叶廷珖报告一例9岁男孩患肺结核、心脏病,因隔衣针刺剑突下2厘米及5厘米处,刺及心脏引起死亡。刘信基报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针刺浅深量学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追成  杨华元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54-1656
从病位、病性、病人的形质、季节时令和经脉及其循行部位等方面就《黄帝内经》对针刺浅深的量化做一综述,同时对目前针刺浅深量化研究作了简要的回顾。笔者以为针刺浅深量化应立足于中医古典文献,并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从而为进一步加强针刺手法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刺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不良后果,这在临床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人体上有些部位是针刺的险区,临床更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因人而宜,否则将适得其反。下面所介绍的就是年迈体衰而施腹部深针而造成肠道多处穿孔一病例,很值得我们一读,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谈正交设计在针刺手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1问题之提出针刺临床及研究,皆离不开针刺手法。谈针刺就必须谈针刺手法。针刺手法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其思路、方法和观点、结论,无疑将对针灸的继承和发展产生重大的直接影响。但对针刺手法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发现[1],在针刺手法研究这一基础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诸...  相似文献   

5.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热后刺入一定穴位的治疗方法。《内经》称为焠刺。明代吴鹤皋说:“焠刺者,用火先赤其针而后刺,此治寒痹之在骨也。”目前火针刺法,有深刺法和浅刺法两种,深刺法治疗瘰疬、象皮腿以及痈疽排脓等。笔者在此基础上,把火针深刺法用于腹、背部位腧穴,治疗长期慢性病和危重病,经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火针深刺法介绍如下。一、火针刺法1.根据病情拟方时要选用与病情有关的腹部和背部腧穴4~6个,刺以火针。选用其它部位的腧穴用毫针刺。  相似文献   

6.
对窦默《针经指南·标幽赋》"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的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对这一学术思想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分析。并就这一观点对针灸临床针刺手法与针刺取穴方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为临床针刺治疗痛症的腧穴选用、施行手法、辨证配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针刺深浅程度的正确把握直接影响针灸治疗疗效,同时关乎针刺操作安全性,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针刺深度受患者形体差异、四时气候变化、腧穴所在经脉及部位、疾病的浅深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对此作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外总结针麻原理时列举的学说有经络学说,神经学说,体液学说,闸门控制学说以及催眠学说等。由于对针刺镇痛还有怀疑,所以在国外有不少针刺镇痛的实验;又因为有人认为针刺是催眠和暗示的作用,所以也有不少关于针刺与催眠的关系的实验。一、针刺镇痛和针刺与催眠关系的试验:针刺镇痛试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
天枢,中脘穴刺法心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武 《中医杂志》1996,37(6):346-347
关于人体各部位针刺的深浅,自古流传有“腹部深似井,背部薄如饼”之说,原文并无出处可考,但可能是源于《针灸大成》,在该书·卷十中记载:“凡针腹上穴,令患人仰卧,使五脏垂背,以免刺患”。又云:“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用针前面宜深,后面宜浅”。看来“腹部深似井”即由“前面深似井”而来。主要是说腹部的穴  相似文献   

10.
CT直视下个体化深刺天枢操作规范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ZS  Duan JX  Yang DL  Wang ZC 《中国针灸》2011,31(2):131-133
目的:探讨深刺天枢的个体化操作规范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针刺天枢穴,以突破腹膜1~2 mm为个体化深刺标准深度,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影像测量的手段,回归分析腹围(AC,cm)对腹膜位置深度的影响.结果:个体化深刺天枢的理想针刺深度(depth)公式为:depth=-0.562+0.045·AC.结论:以突破腹膜1~2mm为针刺天枢穴深度是安全、可行的,对腹部其他穴位深刺临床操作及安全性评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刺天枢的个体化操作规范及其安全性.方法:对39例患者进行针刺天枢穴,以突破腹膜1~2 mm为个体化深刺标准深度.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和影像测量的手段,回归分析腹围(AC,cm)对腹膜位置深度的影响.结果:个体化深刺天枢的理想针刺深度(depth)公式为:depth=0.562+0.045·AC.结论:以突破腹膜1~2 mm为针刺天枢穴深度是安全、可行的,对腹部其他穴位深刺临床操作及安全性评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刺的浅深或层次是影响针刺疗效的重要环节,何时需深刺,何时需浅刺,每个层次应该采用何种刺法,《内经》中已有详细的论述,即"在筋守筋,在骨守骨",而且病在皮、脉、筋、肉、骨,应分别采用相应的针刺方法,本文就此从《内经》出发,同时结合当代一些研究成果,对此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尿潴留是肛肠科、妇产科及其他腹部疾患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以前对此病症常采用单纯针刺或艾灸的方法治疗,效果欠佳.自2001年以来,笔者采用酚妥拉明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46例术后尿潴留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将13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腹部穴位配合TDP照射组治疗82例;单纯采用针刺常用穴治疗组48例。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为42.7%,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并就针刺腹部穴位配合TDP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机理进行了探讨,说明针刺腹部穴位配合TDP照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小儿腹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晓红赵振川谭玉华田新乐(050000)笔者采用针刺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1治疗方法取穴:足三里、长强、天枢、气海。操作:患儿仰卧,暴露腹部及腿部,用30号1寸毫针,先针天枢、气海、足三里,针刺6分深,行轻...  相似文献   

16.
《灵枢·官针》一文 ,除部分谈及九针内容之外 ,更多的是讨论了各种针刺方法的问题 ,并明确地提出了针刺点在机体上的分布结构与脏腑经络疾病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观点。如“凡刺有九 ,以应九变”,“凡刺有十二节 ,以应十二经”,“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 ,”等等。针刺穴点分布的几何结构不同 ,所获得针刺信息结构必然存在着差异。只有当具有治疗作用的针刺信息结构与脏腑经络病变的病理信息结构相对应时 ,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灵枢》的这一观点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现就笔者的理解将《官针》针刺处方结构归类如下。1 体内结构…  相似文献   

17.
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时间因素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目前多集中在立法选穴及针刺方法的选择上 ,在时间因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 ,时间因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现就这一问题作一浅释。1 针灸治疗适应期的界定1 1 针灸治疗的介入时间对中风偏瘫针灸治疗的介入时间 ,目前尚无定论 ,但多数人认为 :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和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 ,宜尽早接受针灸治疗 ;也有人认为 ,针刺疗法的过早介入并不可取〔1〕。按笔者观点 ,临床中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 ,确定具体的治疗介入时间 ,一切以不影响病情加重和尽早发挥针灸治疗作用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正> 外科急腹症病人临床共同突出的症状就是腹痛,因此缓急止痛就成了急腹症治疗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首选深针刺治疗法,收到较好效果,其特点为:止痛时间快、效果好,简便易行,并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一、深针刺治疗法 1.适应症本疗法适应于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伴胆绞痛,急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粘连性肠梗阻,内、妇科一些急腹症初期腹痛患者。2.治疗方法取穴:胆道蛔虫症主穴取中脘、鸠尾间痛点阿是穴,配穴取双侧阳陵泉;急性胰腺炎主穴取腹部胰腺区压痛点,配穴取双侧阳陵泉;胆囊炎、胆石症合并胆绞痛主穴取鸠尾透膻中,配穴取双侧阳陵泉;粘连性肠梗阻主穴取双侧大横,配穴取双侧足三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主穴取腹部阿是穴。  相似文献   

19.
段延萍 《北京中医》1998,17(2):44-46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之宗本,本文仅就《内经》对针刺浅深与病证、季节、体质的关系及针刺浅深禁忌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指出针刺浅深得当,疗效颇佳,反之人伤五脏或变生他疾,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按照目前《针灸腧穴定位国际标准》取穴,针刺环跳不仅要深刺,还需反复改变针刺角度做不同方向提插,部分病例才能达到触电样针感至足部,这也必然加大了损伤坐骨神经干的风险。笔者临床取环跳穴采用肌沟定位法,针刺浅而刺激轻,极易获得至足针感,可代替标准定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