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本组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63例,肿瘤单发36例,多发27例。肿瘤直径0.2~3.0cm,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后常规卡介苗或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定期复查膀胱镜。结果 6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6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62个月,平均36个月,38例长期稳定,未见复发;23例复发,复发率37.7%(23/61)。其中17例再次行TURBT,手术后9例病情稳定,8例术后再次复发,再行TURBT1~4次(其中5例临床分期增至T2,鉴于患者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仍采用TURBT治疗);6例术后复发,因临床分期增加至T2~T3,行开放手术,其中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随访期间死亡2例。结论对于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对于进展为T2期的老年体弱膀胱癌患者,多次TURBT可改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生命,可有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67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对照组采用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艾迪注射液进行膀胱灌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1~4年,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16.75%,对照组肿瘤复发率为48.56%,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8.18%)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99-2200
<正>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或表浅性膀胱癌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这类膀胱癌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而TUR-BT术后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第2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5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4周后进行第2次电切术.对残余肿瘤、肿瘤复发、病理分级、分期进行分析.结果 53例中残留肿瘤19例(37.1%),其中3例(14.4%)病理提示肿瘤进展;其余34例(64.1%)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高级别、多发、肿瘤直径>3 cm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常规行第2次电切术,能降低癌肿复发,明确病理分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9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丝裂霉素(MMC)、沙培林、艾迪注射液进行膀胱灌注,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 95例患者随访14~57个月(平均37.1个月),共有30例出现肿瘤复发(Ta9例,T121例;G114例,G29例,G37例),肿瘤复发率为31.6%。MMC组、沙培林组和艾迪注射液组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8.5%、28.1%和16.7%。MMC组及艾迪注射液组与沙培林组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P〈0.05)。MMC组、沙培林组和艾迪注射液组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分别为7例(21.2%)、3例(9.4%)和0例。结论中药制剂——艾迪注射液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诱导式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43例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为两组:MMC诱导式BCG组22例(观察组),术后即刻行MMC膀胱单次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行膀胱灌注BCG;单纯BCG组21例(对照组),TURBt术后第2周开始灌注BCG,并定期进行灌注治疗。两组均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43例术后随访24个月,对照组3例分别于术后2,3,11个月复发,复发率14.3%(3/21),其余18例未见复发;观察组未见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MMC即刻单次膀胱灌注联合BCG定期膀胱灌注的免疫化学疗法对预防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不明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56例。男4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6岁(28~87岁)。肿瘤单发36例,多发20例。肿瘤直径0.5~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微米激光治疗组和经尿道电切组。术后行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总结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肿瘤复发情况和膀胱穿孔例数等指标。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所有患者术中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均无残余肿瘤,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每3个月接受膀胱镜复查。2微米激光组手术时间是20~50min,平均30min。术后膀胱冲洗6h,留置尿管1~3d,无膀胱穿孔病例,3例复发(10.71%)。电切组手术时间是15~55min,平均28min,术后膀胱冲洗6h,导尿管留置时间1~3d,膀胱穿孔6例,4例复发(12.00%)。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肿瘤复发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微米激光组膀胱穿孔例数少于电切组(P〈0.001)。结论经尿道2微米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近期疗效满意,创伤更小,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应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40 ml,术前30 min膀胱灌注,而后行TUR-BT;术后24 h内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即刻灌注1次,此后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对照组42例,TUR-BT术后2周开始行吡柔比星40 mg+5%葡萄糖40 ml膀胱灌注,1次/周,共8周;而后1次/月,至术后1年。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行尿常规、尿脱落细胞、泌尿系彩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观察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治疗组复发1例,复发率2.6%;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19.0%。两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血尿6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3例),尿道刺激征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尿道狭窄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复发患者多为膀胱多发肿瘤,而且肿瘤直径多大于2.5 cm,复发时间在8~15个月之间。结论围手术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有助于确定肿瘤范围,指导手术治疗,并减少残存肿瘤种植,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初发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168例,其中T2a期103例,T2b期65例,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70例,其中T2a期34例,T2b期36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者行辅助化疗。随访2~18年,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复发135例,肿瘤转移102例,死亡10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6%、51.8%、32.4%。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转移19例,死亡28例,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3.7%、57.0%。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近(P〉0.05),但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均P〈0.05)。结论T2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生存率与首次手术方式有关,术后长期生存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好于膀胱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3例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发性膀胱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并回顾相关文献进行探讨总结。结果 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7岁(58~78岁)。3例患者膀胱肿物均为多发,临床表现为血尿伴膀胱刺激症,2例排尿困难,1例腰背部及下腹痛。2例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联合新辅助化疗,1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及部分膀胱壁切除术联合灌注化疗。术后病理形态学: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组织呈实性巢状或乳头状生长,部分乳头融合,上皮层次紊乱、细胞异形,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腺癌组织呈不规则腺样或筛孔状排列,腺腔内可见凋亡坏死,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表型: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均GATA3、UroplakinⅢ、CK7、P63阳性,CK20 2例部分阳性,1例阴性,β-catenin、CDX2、Villin阴性;原发性膀胱腺癌均β-catenin膜阳性,CDX2、Villin及CK20不同程度阳性,GATA3、UroplakinⅢ、CK7及P63阴性。3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同期经尿道微创治疗。方法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可经尿道电切治疗的膀胱癌患者56例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部分切除或切开。结果随访6~84个月,5例复发,无尿道及前列腺窝转移。结论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可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非浸润性膀胱肿瘤或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适应行同期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采用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86例,其中单发肿瘤49例,多发肿瘤37例,肿瘤直径0.4~3.0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6h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45min,平均20min,术中出血极少,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尿外渗,无水中毒。尿管留置5~8d,平均6d。术后82例获随访4~26个月,仅5例(6.1%)非原手术区复发。结论 RevoLix2μm激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但对其长远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陈卓  金伟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6):823-825
目的:探讨尿液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在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4例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定期行尿液TCT和手工涂片法找尿中肿瘤细胞和监测肿瘤复发,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74例患者之中,25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随访近1年,复发13例,其中尿液TCT找到肿瘤细胞11例,灵敏度84.6%,且有6例患者尿液TCT检查要早于膀胱镜检查发现肿瘤复发;手工涂片法尿中找到肿瘤细胞7例,灵敏度为53.8%.41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中,随访近1年,复发6例,其中尿液TCT检查找到肿瘤细胞4例,灵敏度66.7%;手工涂片法尿中找到肿瘤细胞2例,灵敏度为33.3%.结论:尿液TCT检查较手工涂片法更为灵敏,可以应用于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随访,且对肿瘤复发能起到早发现、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与进展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09年我科治疗的6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注治疗的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并对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生存函数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并采用Log-rank法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中位随访期40个月(6~140个月),41例(66.0%)复发,2、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3.4%、35.1%。14例(23.0%)出现进展,2、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4%、83.5%。将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后提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为肿瘤数目(RR=2.250)、肿瘤大小(RR=1.039)、既往复发情况(RR=2.162),P均〈0.05;与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纳入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肿瘤进展的危险因素为肿瘤数目(RR=3.695)。结论肿瘤数目是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为既往复发情况和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是肿瘤进展的相关因素;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需结合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既往复发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B)合并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膀胱小细胞癌合并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腺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免疫组化染色特点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讨论。结果患者男性,59岁。因无痛性血尿2个月入院。B超及CT示膀胱三角区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恶性肿瘤。膀胱活检诊断: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镜下肿瘤组织由小细胞癌、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腺泡样及乳头状腺癌3种组织形态构成,呈混合性生长。部分小细胞癌表面由尿路上皮癌及腺癌成分覆盖。整个瘤体中小细胞癌占65%,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占33%,腺癌占2%。小细胞癌CK、CD56、Syn、NSE、CgA和TTF-1均(+);浸润性尿路上皮癌CK、CK5/6和CK7(+);腺癌CK和CK7(+)。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合并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及腺癌,肿瘤成分多样,混合比例不等,临床上容易漏诊误治。需要与膀胱的一些原发性肿瘤及其他部位来源的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马蹄肾合并肾盂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和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马蹄肾合并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该病的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肾盂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应用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测可对马蹄肾合并肾盂尿路上皮癌准确作出诊断,其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应坚持膀胱灌注化疗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内灌注apaziquone,后者为新全合成的丝裂霉素C衍生物。对于其中完全性反应的患者,对其复发时间及反应持续时间进行研究。作者选择pTa~T1,G1~2期尿路移行上皮癌患者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切除所有可见病灶,并对切除标本进行病检以确认肿瘤完全被切除。留下一处直径约0.5~1.0cm标记性病变,对此区域的位置予以记录。在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4±3d进行膀胱灌注apaziquone,每次4mg,保留1h,每周一次,持续6周。如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则灌注剂量减为2mg。最后一次灌注后2~4周在麻醉下对标记性病变反应进行组织活检。通过肉眼观察及组织活检,标记性病变完全消失判为完全性反应,肿瘤仍然存在判为无反应,并对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膀胱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6例均一次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25例均定期行膀胱药物灌注化疗。1例行输尿管口电切的患者术后未发生同侧输尿管口狭窄、膀胱输尿管返流。术中未发生大出血、严重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43个月:23例均无瘤存活,3例患者死于其他疾病;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5.4%;4例复发患者,2例再次行TURBT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辅以术后灌注化疗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其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且没有增加肿瘤复发或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同期住院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分别给予THP联合维拉帕米、单用THP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观察两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THP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后1年、1~3年、3~5年膀胱癌复发率及总复发率、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单用THP组(P<0.05)。其余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HP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比单用THP更有效,且副作用较小,费用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和Studer原位膀胱术的手术、肿瘤学等指标,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最佳术式。方法腹腔镜下膀胱全切Bricker回肠膀胱术15例和Studer原位膀胱术12例,其中男性分别为14和10例,女性分别为1和2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4.47±11.31)和(69.33±10.46)岁,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79±1.82)和(2.63±1.00)cm。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Bricker回肠膀胱术和Studer原位膀胱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22.00±131.97)和(370.00±104.1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3.33±377.43)和(575.00 ±491.52)ml,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14.26±357.03)和(320.00±413.12)ml,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19.40±4.48)和(23.92±11.25)d。随访3~4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Bricker回肠膀胱术组1例患者术后13个月因心脑血管意外死亡。Studer原位膀胱术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输尿管套叠,输尿管镜下将其顺利还纳。Studer原位膀胱术后3个月时,患者白天控尿率和夜间控尿率分别为83.33%和75.00%;术后6个月时,患者白天控尿率和夜间控尿率均为100%。术后病理类型,Bricker回肠膀胱术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10例,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4例和腺癌1例;Studer原位膀胱术组低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2例,高分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6例和腺癌4例。术后病理分期,Bricker回肠膀胱术组pT2aN0M05例,pT2bN0M09例,pT2bN00例,pT3aN0M01例;Studer原位膀胱术组pT2aN0M02例,pT2bN0M07例,pT2bN2M01例,pT3aN0M02例。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Studer原位膀胱术与Bricker回肠膀胱术具有相似的手术和肿瘤学等方面的结果,但Studer原位膀胱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效果良好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