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丁明宁吉顺姚树汉陈治平(第89医院麻醉科潍坊261200)剖胸手术后因刀口疼痛影响呼吸运动,降低潮气量及肺活量〔1〕,使开胸后本已受损的通气功能进一步加重。我们采用持续胸腔内肋间神经阻滞,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同时改善了患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对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Ⅲ择期开胸手术的病人90例,分为三组,分别实施PCEA、PCIA以及肋间神经阻滞复合PCIA三种镇痛方法。观察三组病人术后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Ⅱ组在T0、T1时刻的VAS评分、MAP、HR显著增高(P〈0.05),在其余时刻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镇痛期间,三组间各时间点的镇静评分、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病人术后镇痛期间没有发生呼吸抑制,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PCA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能获得与PCEA相似的镇痛,同时更弥补了静脉PCA早期镇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术后疼痛是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直接影响手术预后。为了减轻和消除术后疼痛 ,我们对 6 6例各种疾病所致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 ,关胸前均在直视下行肋间神经阻滞 ,术后 2 4小时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使患者的痛阈提高 ,平稳的度过术后 2 4小时 ,极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6 6例患者中 ,男 43例 ,女 2 3例 ,年龄 19~6 7岁 ,平均年龄 43岁。左侧开胸 37例 ,右侧开胸 2 9例。肺部疾病开胸 30例 ,胸腔疾病 2例 ,食管疾病 11例 ,胸外伤 2 3例。1.2 方法 关胸之际在手术…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作者对40例开胸手术病人应用0.5%布比卡因施行肋间神经阻滞于术后止痛,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并对肺通气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减少全身用药对各系统的影响,有利于病人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宋阳  孙辉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2-1043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式应用于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实施开胸手术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患者静脉镇痛泵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关闭胸腔前,在腋中线肋骨下缘处,切口上下各2~3个肋间行肋间神经阻滞,术毕接静脉镇痛泵,记录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输注可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n=25)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合并皮下自控镇痛;B组(n=25)为单纯使用皮下自控镇痛,两组均于术毕关胸前启动皮下PCA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后、术后4 h的VAS疼痛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早期镇痛的有效率、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术后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行肋间神经阻滞可增强开胸术后早期皮下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正> 术后镇痛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临床上术后镇痛方法较多,如硬膜外镇痛,自控性镇痛,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等。但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腹部手术的镇痛,在国内报道尚少。本试验旨在评估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阑尾术后镇痛的效果。选择40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右侧腋中线阻滞第8~12肋间神经,每组20例,组Ⅰ注生理盐水2  相似文献   

8.
孙大新  邵军进  刘莹 《当代医学》2010,16(31):88-89
目的探讨特耐(帕瑞昔布钠)复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疼痛的影响,并探讨是否减少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82例行食管贲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静脉给予特耐复合肋间神经阻滞,B组(61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C组(61例)仅静脉给予特耐,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对比观察各组术前、术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B组止痛有效率与C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3组之间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A组用量最少,C组最多。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特耐复合术中肋间神经阻滞能加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并有效改善呼吸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9.
郝景宇  赵尤美  林康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403-140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4例开胸术后患者按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A、B、C及D组,各21例。A组镇痛方式为舒芬太尼0.1 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为舒芬太尼0.2 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为舒芬太尼0.3 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l,D组为单纯0.375%罗哌卡因20 ml。观察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及镇静评分,观察术后48 h镇痛给药次数、镇痛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VASr及VASm评分术后各时点均低于其他组(均〈0.05),镇痛维持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他组(均〈0.05)。4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组术后镇痛药的给药次数明显少于其他组(均〈0.05)。4组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 0.3 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最好,镇痛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0.
刘桂颖 《吉林医学》2010,31(5):594-59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即肋间神经阻滞+PCIA组;对照组(B组),即单纯PCIA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测定心率、血压、血气PaO2及PaCO2。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镇痛药用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明显少于B组。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关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复合PCIA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并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应用冷冻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将12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与对照组各60例,冷冻组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对照组不用冷冻治疗。结果: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VAS评分为2.2,而对照组为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冷冻组总有效率为97%,吗啡平均用量为2.5mg;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6%,吗啡平均用量为15.2m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剧烈胸痛。  相似文献   

12.
椎旁间隙神经阻滞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改进开胸麻醉术。方法:20例39~76岁,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Ⅰ~Ⅱ级的胸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A组(全麻对照组)和B组(全麻加椎旁阻滞组),各10例。A组患者吸入七氟醚和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以椎旁阻滞加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结果:B组患者麻醉维持期七氟醚的吸入气浓度(FISEVO)与A组相比平均下降62.8%(P<0.01);B组麻醉维持期循环变化较平稳,术毕初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A组提前(P<0.01),且术毕拔管后切口出现疼痛时间亦延迟6~10h。结论:椎旁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开胸手术可减少全麻药及镇痛药用量,减轻麻醉药副作用,更有利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使苏醒加快,拔管提前,且延缓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多模式复合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肋间神经阻滞+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组(MA组)、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合并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RP组)及芬太尼-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记录并比较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Ramsay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泵药量消耗情况。结果 MA组与RP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1、6 h MA组的VAS评分又明显低于RP组(P<0.05);术后1、6、24 hMA和RP组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三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数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嗜睡在MA组和RP组均显著少于P组(P<0.05);PCA药量消耗MA与RP组均显著低于P组(P<0.05),而MA组的消耗量又明显低于RP组(P<0.05)。结论 MA组、RP组与P组相比镇痛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开胸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有利于缓解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在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吸割患儿的应用,观察其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吸割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组1在手术前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5 mg,组2在手术结束即刻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不给予双氯芬酸钠栓.记录所有患儿的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滞留时间;进入恢复室后进行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于入恢复室后10、20、30 min分别进行儿童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结果 各组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恢复室后10 min,组1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组2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恢复室后20和30 min,组1和组2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入恢复室即刻的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和组2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儿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双氯芬酸钠栓在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吸割患儿的应用,观察其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腺样体吸割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组1在手术前气管插管后即刻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5 mg,组2在手术结束即刻给予双氯芬酸钠栓12.5 mg,对照组手术前后均不给予双氯芬酸钠栓。记录所有患儿的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滞留时间;进入恢复室后进行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于入恢复室后10、20、30 min分别进行儿童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结果 各组拔管时间和恢复室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恢复室后10 min,组1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组2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恢复室后20和30 min,组1和组2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入恢复室即刻的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1和组2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氯芬酸钠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儿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拟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Ⅳ级患者单侧下肢手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3 组(n =20),联合组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完成,超声组、神经刺激仪组分别于超声、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完成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后缓慢推注0.5% 盐酸罗哌卡因25 ml。记录3 组不同时刻血液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 组患者同时点比较及与同组T0 时刻比较,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刺激仪组比较,联合组及超声组神经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均降低,且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均增加(P <0.05);与超声组比较,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均降低,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增加(P <0.05)。与神经刺激仪组比较,联合组及超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P <0.05);与超声组比较,联合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ASA Ⅲ - Ⅳ级患者单侧下肢手术效果较佳,可缩短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且血流动力学平稳,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美蓝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清霞  许瑞彬  何秀丽  胡彬 《医学争鸣》2001,22(17):1615-1617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用美蓝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例 .A组为对照组 ,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 im镇痛药 ;B组开胸前以 10 g· L- 1 美蓝 2 m L +3.75 g· L- 1 布比卡因 10 m L 手术区肋间神经阻滞 ;C组手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入 3.75 g· L- 1布比卡因 5 m L+吗啡 2 m g.观察术后 48h内 3组患者使用镇痛药次数及镇痛维持时间 ;术后 8,2 4及 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及副作用 .结果  B和 C组给镇痛药次数明显少于 A组 (P<0 .0 5 ) ;镇痛维持时间 :B(38±16 ) h>C (2 0± 13) h>A (5± 5 ) h (P<0 .0 5 ) ;术后 2 4h内B和 C组疼痛明显轻于 A组 ,48h时 B组疼痛明显轻于 A和C组 (P<0 .0 5 ) .结论 用美蓝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维持时间长、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术前超前镇痛组)、B组(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C组(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D组(生理盐水组),每组30例。比较4组术后2,4,12,24,48 h阿片类药物用量、疼痛程度,比较4组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复苏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随时间延长,4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均呈升高趋势,C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最少,D组阿片类药物用量最多,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FLACC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C组变化幅度最小,D组变化幅度最大,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4组MAP和HR均高于切皮前,C组MAP和HR显著低于A、B、D组,A、B组MAP和HR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超前镇痛联合B型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控制疼痛,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