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淼  梁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535-1536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2月~2009年2月200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14例,发生率7%,其原因主要与穿刺静脉的选择、测量留置长度及体位摆放等有关.结论:护士在置管时应正确评估留置长度,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摆放正确体位,能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发生异位后应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PICC导管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并探讨相关的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留置PICC导管的80例患者,观察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并分析血栓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例数为4例(5.00%)。其中2例发生于左侧肱深静脉中下段,在留置导管第75天出现,有血管壁损伤以及血小板功能异常现象;1例发生于头静脉血栓,在留置导管第92天发现,有静脉血流瘀滞现象;1例发生于右侧头静脉,在留置导管第120天发现,患者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后,患者血栓情况全部好转。结论 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静脉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对出现血栓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用以规避该情况的发生。方法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就诊的70例接受PICII置管导管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诱发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发现,发生导管异位者9例,发生率为12.9%;分析诱发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间均无显著差别(P0.05);分析各静脉间导管异位发生率,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P0.05),而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间的导管异位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别(P0.05);分析乳腺癌左右侧穿刺导管异位发生率,左侧导管异位发生率显著高于右侧(P0.05)。结论在PICC支管时必须要严格遵循规范流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循操作指南,确保无菌操作,静脉部位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切实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保障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CC置管异位的相关因素及纠正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脑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168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置管异位的例数和异位部位,分析不同异位部位的原因和纠正方法。结果 168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25例置管异位,占总例数的14.88%,异位部位有颈内静脉(44.00%)、锁骨下静脉(16.00%)、右心房(16.00%)、腋静脉(12.00%)、胸部静脉(8.00%)和1例面静脉异位(4.00%)。针对不同异位部位分别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并予胸片检查复位情况,均复位成功。结论 PICC置管异位是难以避免的,通过针对不同部位的异位予相应的纠正方法可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导管异位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留置PICC导管异位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行导管复位。结果52例PICC置管患者中发生异位8例,除1例患者复位失败,其余均复位成功。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预防PICC异位入右心房并发心律失常,减少不良后果。[方法]回顾分析5例PICC异位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应急处理及防护措施[结果]PICC异位并发心律失常与外测量方法、X线漏诊、异位时间、疾病本身等有关。[结论]精确外测量,精确定位减少漏诊,导管内置长度管理,专科护士具备阅片能力是防护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预防PICC异位入右心房并发心律失常,减少不良后果。[方法]回顾分析5例PICC异位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总结了应急处理及防护措施[结果]PICC异位并发心律失常与外测量方法、X线漏诊、异位时间、疾病本身等有关。[结论]精确外测量,精确定位减少漏诊,导管内置长度管理,专科护士具备阅片能力是防护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临床治疗的常见方法之一[1]。因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已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2]。但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及导管在血管内的异物特性,仍有可能发生导管堵塞、感染、异位等并发症[3],其中置入导管时发生导管尖端异位较常见,其发生率可达34.2%[4]。我科室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148例患者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移位颈内静脉的有13例。我们对13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玲  王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08-108
PICC(peripherauy inserl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此技术在肿瘤化疗中较常见,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降低了因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在PICC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现介绍1例导管异位的护理教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外周中心静脉留置管(PICC)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发生堵塞这一现象,探寻导管堵塞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一例骨髓移植患者导管堵塞采用再通方法。结果能有效再通。结论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PICC的维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PICC临床使用价值,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再次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从PICC导管在我国各大医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已经认识到能节省大量的临床工作,也可以防止液体外渗,造成血管的坏死,提高输液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减轻痛苦[1]。现阶段PICC主要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血液病、肿瘤患者的化疗、静脉高营养物疗法、大面积烧伤及长期静脉治疗的病人[2]。但同时目PICC穿刺术后继发感染是PICC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3]。现将PICC导管护理与预防导管感染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PICC继发性异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兆蓉  余伟 《医学综述》2014,(2):279-281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继发性异位增加了血栓、血栓性静脉炎、心律失常、心包积液、心脏压塞、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危险。留置期间的观察及后继的X线检查对发现并及时处理导管继发性异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加强对PICC继发性异位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导管监测、异位预防以及出现异位后的妥善处理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确保置管后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娟  米元  谢玲玲 《血栓与止血学》2022,(2):320-321+324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以80例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导管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既往血栓病史与PICC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存在联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73)、肿瘤分期(OR=3.682)、置入静脉(OR=3.864)、导管尖端位置(OR=3.979)、aPTT(OR=2.844)、既往血栓病史(OR=2.581)为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PICC导管血栓的发生与年龄、肿瘤分期、aPTT、置入静脉、既往血栓病史、导管尖端位置等有关,临床需密切观察此类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防止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34例行PICC置管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218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发生CRI的1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分析发生CRI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早产儿PICC导管CRI的危险因素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管、白细胞数等因素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进行早产儿PICC置管时,减少穿刺次数和置管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密切观察和监测,是减少早产儿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胡艳 《中国医疗前沿》2013,(16):111-111,98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9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细菌培养,分析年龄、穿刺技术、固定方法、导管维护周期、留置时间、导管移动、化疗方法、穿刺部位8个影响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结果189例患者中共有23例细菌培养阳性,感染率为12.1%;其中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与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相关,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性的注意肿瘤患者PICC导管的维护和减少导管移动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6.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减少全过程大剂量、强刺激的静脉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目前临床上采用了比较简单安全的PICC的输液途径,但PICC后,导管堵塞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临床上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PICC导管感染的因素,寻找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6月留置PICC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ICC导管的感染与高龄及病人的自身状况、侵入性操作、输入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无菌操作不规范、及外置导管破损有关。结论了解并合理应用PICC,正确选择病人,加强无菌观念,加强PICC护理,掌握导管固定技术及局部皮肤消毒原则,及时发现导管破损处,可防止导管感染,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技术可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者、老年输液者及对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PICC穿刺术后继发感染是PICC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此病感染致死率为3%[1]。现将导致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萍 《中外医疗》2008,27(13):19-20
目的 探讨导致异位妊娠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7年内收治的122例异位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异位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发生在放王宫内节育器术后,有慢性盆腔炎病史,不育,患过输卵管史或者做过输卵管手术及输卵管发育异常等.病史不典型及未婚者易延误诊断,治疗.结论 要加强对异位妊娠的认识,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死亡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于我院肿瘤科接受PICC置管的100例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0例和未感染组80例,分析导致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置管穿刺次数、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化疗次数及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感染组护理质量评分、平均置管时间、依从度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感染组(均P<0.05)。结论 引起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以置管穿刺次数、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化疗次数及糖尿病为主;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靶向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化疗效果,进而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