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过程涉及动脉壁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等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结果均提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1,2].AGTs是体内的还原糖与蛋白质或脂质发生不可逆反应形成的,通过直接修饰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以及与AGTs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结合,通过受体依赖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本文就AGTs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通过增加常规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或糖尿病特有的危险因子(如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AGEs作为蛋白质或脂质与还原糖糖基化的终产物,在血管细胞中通过与RAGE结合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近年来,关于AGEs及其受体(RAGE)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较为深入。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有关AGEs/RAGE在糖尿病加速的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爱萍  张灏  田波  陈宇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0):913-916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日益提高。高血糖作为糖尿病的重要指征,通过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促进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生成。而AGEs在血液和组织中沉积,通过直接修饰蛋白质使基质功能和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机制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观察吡哆胺对晚期糖基化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试验和N-乙酰-甘氨酰-赖氨酸甲基酯-核糖两种体外试验,观察吡哆胺对糖基化反应及AGEs形成的抑制效果。结果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试验显示,吡哆胺对糖基化反应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在50 mmol/L和200 mmol/L葡萄糖浓度下,当吡哆胺浓度为50 mmol/L时,相对抑制率均在50%以上。200 mmol/L吡哆胺对糖基化的抑制作用最强,其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92.12%和86.73%。N-乙酰-甘氨酰-赖氨酸甲基酯-核糖试验证明,吡哆胺能明显抑制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的形成。随着吡哆胺剂量的增大,吡哆胺对AGEs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吡哆胺对体外晚期糖基化反应和AGEs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葛林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513-2514
近年来,随着对非酶糖基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的发现,AGEs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AGEs具有诱发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并且在糖尿病易患AS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在非酶促条件下,蛋白质、氨基酸、脂类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游离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经过缩合、重排、裂解、氧化修饰后产生一组稳定的终末产物。该反应早在1912年就被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故又称Maillard反应。在反应早期蛋白质的氨基与还原糖的醛基缩合成一不稳定的Schiff碱,该过程需时很短,而且是一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宁酸(tannic acid,TA)对糖尿病(DM)大鼠抗氧化能力及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7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基胍(AG)组和TA低高剂量组,给药10周后处死大鼠。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肾皮质MDA含量及GSH-Px、SOD、CAT活性。将单宁酸加入到体外建立的非酶糖基化体系,孵育2个月,荧光法进行AGEs测定并计算蛋白质糖基化抑制率。结果单宁酸可降低DM大鼠血清及肾皮质MDA含量,提高GSH-Px、SOD、CAT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结论单宁酸可提升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并具有抑制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是指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蛋白质、核酸或脂类等大分子物质与还原糖发生非酶促反应形成的稳定化合物。AGEs及其受体介导的通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皮肤AGEs荧光强度可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AGEs蓄积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可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就AGEs概述、AGEs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皮肤AGEs荧光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及并发症发生风险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赵振红  杨星林 《临床荟萃》2011,26(16):1470-1472
研究称,至2030年全世界将有37亿糖尿病患者[1],而且30%~50%的糖尿病患者将发生糖尿病肾病(DN)。DN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人群中有很高的致残、致死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表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如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在体内的大量聚集对DN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AGEs、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AGE-R)、氧化应激在DN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难愈创面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组织成熟和重建3个阶段。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机体内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加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升高,干扰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能使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抑,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且在创面浸润的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都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主要修复细胞,两者膜表面均存在多种AGEs结合蛋白。AGEs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可以诱导其凋亡,而且与作用时间及含量相关。AGEs也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生长因子对细胞趋化、增殖,细胞间基质(ECM)的形成和血管生成有显著作用,而糖基化修饰后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有丝分裂的活性明显降低。AGEs水平的升高可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总之,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病理过程,尽管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环节。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脑微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大脑内神经和血管的晚期糖基化蛋白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 l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积聚密切相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前期的实验证明AGEs能介导微血管内皮细胞重要的连接蛋白膜突蛋白(moesin)的磷酸化,并导致内皮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  相似文献   

12.
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糖化低密度脂蛋白(LDL )可以影响脂蛋白正常代谢途径,并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AGEs通过和其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AGE)相互作用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综述重点讨论了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GEs水平。依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38)和冠心病组(n=94),病变程度定量采用Gemini评分系统。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n=32)、单支病变组(n=34)、双支病变组(n=35)及多支病变组(n=31)。结合AGEs、Gemini积分对各组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AGEs浓度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增加血清AGEs水平相应升高。校正年龄、血压、血脂、血糖等影响后,AGEs与ISI、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17、r=0.658,P〈0.0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亦呈正相关(r=0.742,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ensini积分、BMI、ISI是影响AGEs的独立因素;ISI、BMI、AGEs、年龄、SBP是影响Gensini积分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AGEs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升高,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提示AGEs不仅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还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难愈创面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组织成熟和重建3个阶段。糖尿病(diabetes mellitlls,DM)机体内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加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升高,干扰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还能使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受抑,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且在创面漫润的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和成圩堆细胞都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主要修复细胞,两膜表面均存在多种AGEs结合蛋白。AGEs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可以诱导其凋亡,而且与作用时闻及含量相关。AGEs也能抑制成纤堆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生长因子对细胞趋化、增殖,细胞闻基质(ECM)的形成和血管生成有显作用,而糖基化修饰后的碱性成纤堆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有丝分裂的活性明显降低。AGEs水平的升高可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总之,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参与的病理过程,尽管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肥胖儿童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在肥胖儿童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标准方法 进行体重分组,检测血压,以RF-54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20例肥胖儿童及20例肥胖伴高血压和20名正常体重儿童(对照组)的血清AGEs含量.结果 肥胖组、肥胖伴高血压组及正常对照组AGEs分别为(7.373±1.816)、(10.971±0.861)、(4.830±1.056)mg/L,肥胖儿童组及肥胖伴高血压组儿童血清AGE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1,20.16,P均<0.05).肥胖组与肥胖伴高血压组比较血清AGEs亦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P<0.05).结论 肥胖及肥胖伴高血压儿童血清AGEs明显升高,AGEs可能参与了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60%~90%,其临床常表现为感觉障碍、感觉过敏、肢体疼痛,重者感觉减退甚至消失,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会发生足溃疡、坏死甚或截肢,甚至致残、死亡[1~3]。有研究[4]认为氧化应激反应贯穿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多元醇代谢、蛋白激酶C(PKC)途径激活、己糖胺通路和微血管病变等不同假说之中,认为DPN 的发生与进展是细胞氧化应激导致多个代谢途径受损的最终结果。其中线粒体与细胞内氧化应激和生化途径受损起关键作用[5]。目前有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8-异前列腺素F2α(8-iso- PGF2α)可作为评价体内脂质过氧化敏感的生物学标志[6]。成为DPN病情进展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糖基化终末产物、细胞外基质及药物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终末产物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导致不同组织血管细胞外基质的重构,采用药物干预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和生物学效应,有助于防治上述病变。目前,药物的干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于氨基胍、噻唑衍生物类、维生素类。  相似文献   

18.
高糖、AGEs对U937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用高浓度葡萄糖联合高浓度AGEs刺激U937细胞,观察24h内不同时间点细胞ROS产量变化.[结果]无论在正常培养还是高糖环境,加入高浓度AGEs均能够显著促进U937细胞ROS产量,而同一高浓度的AGEs存在下,高浓度葡萄糖对U937细胞ROS产量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高糖和高AGEs联合作用可以明显改变U937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高浓度AGEs是促进U937细胞ROS产量增加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邵冬  冷瀛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2):1466-1468
目的 观察外源性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模型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方法 应用鼠血清白蛋白(RSA)体外孵育AGEs修饰蛋白,并将其注入健康大鼠体内,每日一次,连续两周。对大鼠行VEP检查后取视网膜行HE染色检查。结果 AGEs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减少。其V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同正常对照组及RSA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GEs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视网膜组织损害,并引起大鼠VEP改变。  相似文献   

20.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rcts,AGEs)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AGEs作为监视伴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正被认识并在临床应用。本文介绍AGEs的形成过程、化学结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