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种手术术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前路组(41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7例)。前路组行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组行后路复位减压侧块钢板固定融合术;前后路联合组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观察三组术后12个月骨折脱位恢复情况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的 Cobb 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小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而前路组和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 JOA 评分及 JOA 评分改善优良率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王忻  赵毅  祁学强  常建旗 《河北医药》2016,(14):2146-2148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单纯前路手术组(前路组, n=28)、单纯后路手术组(后路组, n =23)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联合组, n =38)。比较3组患者术后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3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组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均低于前路组和后路组,JOA评分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Cobb 角、椎体间滑移距离、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联合组D级+E级比例显著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D级+E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单一入路手术相比,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明显提高了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椎体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效果,且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后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减压复位,前路融合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无内固定失败。3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平均提高1.8级。结论后路单纯减压联合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13例采用前路手术,8例采用后路手术,6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道、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90%患者术后获得完全复位,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压缩型骨折脱位15例,颈椎爆裂性骨折脱位4例,单侧小关节脱位5例,双侧小关节脱位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分:A级5例,B级7例,C级12例,D级3例。采用前路手术13例,后路手术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6例。结果术中均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脊髓意外损伤。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植骨于术后12周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骨不连发生。术后颈椎间高度、生理曲度无丢失。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恢复,但上肢疼痛、麻木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不完全性脊髓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恢复,平均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根据颈椎损伤的类型采用适合的手术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均能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在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后行颈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7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2例完全复位,5例复位90%以上;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植物并发症,28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获改善,3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级B级、2例ASIA评级C级及2例A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恢复,2例E级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无加重。结论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情况,有无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术后随访,定期拍X线片观察复位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16例均于术后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根据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进行判断均有1~2个级别提高。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有效地使下颈椎骨折脱位获得良好的复位效果,充分减压,增强脊椎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资料:术前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和颅骨牵引快速复位;术中行前路减压复位、Cage植骨、钛网植骨及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术后观察疗效。结果5l例患者屈曲位牵引后,40例均完全复位,11例在术中复位,牵引成功率80.39%。所有患者实施颈前路手术无一例死亡,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脊髓功能Frankel评分:51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提高1~2级;其中B级恢复20例,C级恢复25例,D级恢复6例。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手术是一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实用外科治疗方法,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Ⅰ级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改善,上肢疼痛麻木缓解,肌力有所恢复,无褥疮、肺部感染和严重泌尿系统症状出现。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保持颈椎稳定,加强对各项生命指针的观察、监测,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40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所恢复,D~E级占比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椎间高度与ASI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结论 在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脊髓情况,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路术式治疗高位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我院2006年-2010年高位颈椎损伤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3~62岁。其中,齿状突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4例。本组采用经颈前入路松解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4年,本组通过高位前入路显露完成内固定置入,无1例舌下神经、颈动脉分支、颈动脉鞘和喉上神经损伤以及咽后壁损伤,对术后颈椎生理旋转功能影响较小,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神经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采用经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能明显改善高位颈椎的稳定性,固定确切,不影响c1、c2活动,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目前治疗高位颈椎损伤手术方式众多,各有其优点及缺点,选择不一样的术式需根据患者损伤特点及是否椎体间脱位,严格把握适应症,在解除症状的前提下给予稳定固定和不影响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经临床确诊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60例,分为颈前路手术组和颈后路手术组各30例,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前路手术组出现并发症10例(33.33%),其中脑脊液漏3例、植骨块滑脱2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血肿2例。颈后路手术组出现并发症5例(16.67%),其中颈部疼痛3例、颈屈伸活动受限1例、脊髓损伤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并发症发生率比颈前路低,可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东升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776-1777
目的观察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减压、融合、带锁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均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自体三面髂骨皮质骨23例,钛网植骨5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于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至少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脱位复位满意,植骨块均获融合,无钢板螺钉钛网松动、断裂、退出、下沉等并发症。术后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1.2级。结论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满意复位和即刻稳定.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脊髓型颈椎病56、颈椎骨折脱位21例、颈椎肿瘤11例、寰枢椎脱位5例、Chiari 畸形3例;颈椎前路手术57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联合手术15例,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策。结果96例颈椎手术中2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9.2%,其中死亡1例,切口血肿2例,切口感染4例,脊髓或神经损伤3例,脑脊液瘘3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4例,无食管瘘及椎动脉损伤病例。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4.6%(14/57),后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6.8%(7/19),联合入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0.0%(6/15)。结论颈椎手术早期并发症较多,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准确进行术前评估,精心术后护理,是减少颈椎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外科针对性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2007年1至2011年3月,共收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41.5岁;病理基础:先天性颈椎管狭窄3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11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5例,后纵韧带骨化3例,颈椎不稳3例,黄韧带骨化1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例,颈椎不稳合并椎管狭窄3例;JOA脊髓功能评分为0-8分,平均4.5分。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病理基础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前路减压融合、后路椎板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结合侧块螺钉固定等手术方式进行减压治疗,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并获得8~55个月随访,平均38.6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为9~17分,平均13.2分。改善率为64.4%;优良率为79.8%。结论针对不同病理基础所致的无骨折脱位的颈脊髓损伤进行有针对性减压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