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癃闭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病变日久多损伤肾元。其治多予温肾助阳,其中有有效者,亦有乏效者。究其原因,乃未重视调理气机之故。今就此浅述于下,以飨同道。 癃闭的发生与膀胱、肾关系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卅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而膀胱的气化功能隶属于肾,故肾元亏虚,则气化不及卅都,净府失化,小便不利矣。亦即癃闭的发生主要是由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司所致。气化运  相似文献   

2.
产后尿潴留是因产后暂时性排尿功能障碍,使部分或全部尿液不能从膀胱排出所致,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之为“癃闭”。临床上若失治或治疗不当,病情可迁延日久,缠绵难愈,给产妇造成很大痛苦。我科自2008年以来运用隔姜灸辨证治疗本病1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其中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癃与闭虽有所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少腹窘迫胀痛。其病发于膀胱,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本病虽以下焦的肾与膀胱为发病的主要关键,但与上焦、中焦亦有密切的关系,若上焦肺热气壅,热燥伤津,热从中焦而移于膀胱,则上下焦均为邪热闭阻,而成癃闭,又如中焦湿热不解,下注于膀胱,膀胱湿热阻滞,气化运行失畅而致小便不通,下焦肾阳虚微,命…  相似文献   

4.
张国铿 《新中医》2003,35(7):78-78
前列腺肥大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的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癃闭范畴,多因久病或劳伤肾精,或感受外邪,致三焦水液的运化及气化失司而发病。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湿热下注膀胱;肾阳虚衰,下焦气化失司,致开阖不利。故应从肺、脾、肾三脏入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朱晓升 《河南中医》2007,27(9):82-82
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石淋”、“砂淋”、“腰痛”、“癃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嗜食辛热肥甘酒醪之品,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湿热内蕴膀胱,日久熬津烁液,肾与膀胱气化失调,郁而成石。正如《中藏经》所云:“砂淋者……又如以水煮盐。  相似文献   

6.
李兴起 《河北中医》2006,28(12):934-935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淋证、癃闭范畴,其病因不外乎肾虚、膀胱湿热、瘀血.《内经》云:"诸淋所发皆肾虚、膀胱湿热."指出了本病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如房事不节,纵欲过度,相火妄动,或欲念不遂,蕴结下焦均可致肾虚;外感湿热毒邪,或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致湿热内生;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互结,日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必致瘀;肾阳不足,阳虚生寒,寒凝则可致瘀;脾胃虚损,气血生化乏源,气虚生化无力,即可致瘀;阳虚血少,脉道枯涩亦可致瘀.临床上随年龄增长,瘀血越显,如色素斑等即是佐证.肾虚,则封藏失利,膀胱气化不利,即可产生排尿无力,尿细或尿有余沥,尿后滴白,阳萎早泄等;膀胱湿热则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然本病往往肾虚与膀胱湿热并存,应分清肾虚、膀胱湿热孰轻孰重.以肾虚为主时还应区分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俱虚.以湿热为重时,要分清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或湿热并重.  相似文献   

7.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而涩,则淋沥不宣。”说明淋症初起,多属湿热渗结膀胱,日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若湿热下注膀胱,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为淋,若湿热渗结于下以致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脂液随小便而去,小便如脂如膏。本病是不洁性交,秽浊之邪侵入下焦,酿成湿热,渗结于膀胱,致使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泌浊,染成此疾。它是一种由淋病双球菌所致的男女泌尿生殖系的特异性感染。淋病双球菌是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在急性感染期,将尿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氏染色检查,可见到在多形核细胞中有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方可诊断为淋病。现代医学认为,淋病最常  相似文献   

8.
癃闭是小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的疾患的简称.包括现代医学的尿潴留,少尿或无尿等。中医学认为对病势较缓,小便短少,艰涩但仍可少量排出者称之为"癃";对小便不通,欲解之无尿、病势急迫者称之为"闭",临床一般统称为"癃闭".本症的病位在膀胱,膀胱既是尿液的处所,又是管理尿液出人的机关,膀胱的气化、开合功能失调是形成癃闭的关键,导致膀胱气化、开合不利的原因多由膀胱湿热阻滞或肾移热于膀胱,湿热互结,气化障碍;或肺气不宣,热壅于上,津液不布,通调水道之功能失调;或七情内伤,气机不调,三焦运化失常,水道受阻;或由…  相似文献   

9.
一、宣降肺气治癃闭癃闭一病,医多责之于下焦,以湿热为多见,治以八正散之属。殊不知肺主气,为水之上源。若肺失宣降,则水道不通。疏上源以洁下流,则有提壶揭盖之妙。曾治患者王某,女性,35岁。1982年5月14日于某院肛肠科行外痔切除术。术后4小  相似文献   

10.
答: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是指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之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属中医癃闭、淋证、遗溺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位在膀胱,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但正常人体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气化的正常。若先天不足,肾精亏虚;素嗜肥甘厚味,内生湿热下注于下焦;情志不遂,肝郁致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或肺失宣降,清气不升致浊气不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肥大是老龄男性常见病,属中医“癃闭”的范畴,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特征。祖国医学认为主要病变在膀胱。然小便的通利或滞涩,与三焦气化有关,而三焦气化又依赖肺、脾、肾三脏来维持,故本病的发生,与以上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历代医家有从肺热气壅,水道不通,治以清肺热,利水道的;有从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治以升清降浊的;有从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影响三焦气化,水道不利,治以疏利气机,通利小便的;有从湿热蕴  相似文献   

12.
1 四妙丸新用四川省合川县太和区卫生院(631555)夏斌说:四妙丸录自《成方便读》,由黄柏、苍术、牛膝、苡仁四药组成。方虽小制,疗效高妙,因此得名。原治湿热下注,两足麻痿肿痛之症。根据证同治同的原则,近代对其运用,已有新的突破。癃闭证,有由湿热下注,影响膀胱气化而发者。若肾移热于膀胱,热与湿合,或外之湿热内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癃闭即成。《千金方·膀胱腑》说;“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足见此种癃闭多与肾及膀胱功能失调相关。常有小便不通,或点滴灼痛,小腹硬满,心烦焦躁,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症,当予四妙丸加  相似文献   

13.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承勇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44-445
癃闭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临床治疗比较棘手。徐福松教授长期从事隆闭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其法其方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1 清利湿热 活血化瘀本法适用于膀胱湿热证。本证多缘于过食辛辣厚味,酿成湿热;或湿热素盛,移于膀胱,气化不利则成癃闭。正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热也”。刘河间亦云:“热客于肾部,郁结而气血不能宣通”,说明本证与气滞血瘀也有关系。临床常见:小便灼热黄赤,尿道涩痛,滴沥不尽,甚则点滴难出,少腹拘急,口干苦而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热利湿,兼以活血化瘀。方用公英葫芦茶:公英15g,陈葫…  相似文献   

15.
王秀玲 《河南中医》2012,32(3):376-377
李新民教授认为治疗小儿尿频多由于湿热下注、肾气不固所致.湿热之邪蕴结下焦,客于肾与膀胱,则湿阻热郁,气化不利,开阖失司,膀胱失约而致尿频;肾气不足,膀胱约束无能,气化失司,影响津液蒸化,变生湿浊而见尿频.因此本证多易兼挟湿邪而成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宜虚实并治,攻补兼施,应以清热利湿、益肾固涩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产后小便不通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敏 《江苏中医药》2009,41(9):69-70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产后小便不通”又称“产后癃闭”^[1]。多发生于产后3日内,亦可发生于产褥期.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尿潴留”,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的主要病机为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原因,与产后多虚及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和肾司二便功能失常等有关。若肺脾气虚、肾阳不足或瘀血阻滞.均可致膀胱气化失常而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17.
延髓麻痹,就其临床主要症状,当属于中医学的“咳逆嗽”(《丹溪心法·咳嗽》)范畴。本病之治,初起或祛其痰而折其势,或化其瘀而通其络;病久而深者,当温肾阳以固其本,化痰饮、通瘀结、降肺气、理气滞,以治其标。下面就其临床所见,谈谈个人的辨治体会。1 化痰湿祛饮邪以折其势脾得运化,肺得宣降则清窍通利。若脾失健运,肺失宣降,则聚湿为痰,痰郁日久,热生于内,痰热交融,气机不降,壅塞气道,窍道不利,则进食呛逆而出,此乃本病之源。故本病初起,证见进食呛逆,言语含糊不清,或语声沉闷,或头晕目眩,心烦不安,胸膈痞满,舌质红,苔黄,脉滑而数。治当辛…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陕西中医》2001,22(1):61-62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乃由于偶失摄养,湿热疫毒内侵,密而不去,伤及肝脾,进而损及正气,瘀阻肝络,逐渐而成。据其临床特点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 1湿热毒邪留恋湿热毒邪留恋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致余邪残留潜伏;病久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又湿热内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结郁蒸,胶着难解,上郁肺金,中困脾土,下注膀胱,阻遏三焦,致气化不利,水湿内生。湿郁化热,热郁成毒,湿、热、毒邪相互胶结,缠绵难祛。久蕴不解,必从化伤正,从阳明燥…  相似文献   

19.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产后“癃闭”。此症一般虽不致危及生命,却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究其病因,多为产时过长,耗气伤血,致使膀胱气化失司,开阖不利,无力鼓动尿液排出;或素体肾虚,产时倍伤,不能温阳化气,而致膀胱气化不利,溺不得出;也可因难产、滞产,胎儿对产道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加之产妇过劳,以致体内气机失调,膀胱气化失司所致。多年来,在临床中通过用指针治疗此  相似文献   

20.
申子龙 《国医论坛》2013,28(4):56-56
本文在梳理古今文献基础上,提出痛风内伤致病学说,认为其发病与体质相关,再加上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阻滞经脉气血而发痛风,可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若治不得法,久病迁延损及肝肾,导致筋骨失养,肢体废用;湿热下注,煎熬尿液成石,肾与膀胱气化失司,可成石淋;湿热下注又可损伤肾元肾失气化而致湿浊内阻升降失职可发展为关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