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介入、全身化疗加放疗治疗Ⅱ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给药(ADM、DDP)后,连续静滴VP165天,每28天为一周期,2周期后再行放疗。结果:有效率(CR PR)为97.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8.9%、22.2%。结论:介入、全身化疗加放疗联合治疗Ⅱ期、Ⅲ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肯定的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戈  符仁义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103-104,134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粒子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四甲基氮唑蓝(MTT)测定等方法。将不同浓度的HAP纳米粒子(0.001~0.02)mg/mL分别加入HL-60细胞培养液中,置37℃、5%CO2培养48h。结果:1)不同浓度HAP对HL-60细胞增殖均可产生影响,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全部测定孔细胞增殖均较对照孔低下,且呈明显量效关系。2)不同浓度HAP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明显正相关性,在浓度为1.0、5.0、10.0、15.0、20.0时,抑制率相应为16.80、39.20、53.60、64.20、75.00。结论:HAP纳米粒子明显抑制HL-60细胞生长,具有细胞毒和基因毒作用。HAP纳米粒子对白血病及肿瘤的治疗将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7例外耳道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岩  马元煦  赵晖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3):773-774
目的:探讨外耳道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本院27例外耳道癌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以腺样囊腺癌多见.主要症状为耳痛、耳道肿物、耳溢液根据其病变范围不同行不同的根治性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结果:27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59.2%(16/27),5年生存率为44.4%(12/27),10年生存率为11.1%(3/27);T1期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6%(13/15)、80.0%(12/15)、20.0%(3/15),结论:外耳道癌具有高度的复发倾向,因此强调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一次性根治性切除、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肺鳞癌的供血动脉进行动物实验与DSA造影研究,探讨肺动脉是否参与肺癌供血。方法:在48只大白鼠诱发肺鳞癌模型中,用2种颜色的硅酮灌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肺癌的供血动脉。对原发支气管肺癌(病理证实为鳞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78例)和肺动脉(26例)DSA检查(用Philips VS000血管机)。结果:肺鳞癌供血动脉均为支气管动脉。在人体肺癌肺动脉造影中,42.3%(11/26)为正常:肺动脉萎缩闭塞38.5%(10/26),其中9例伴肺不张: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短路19.2%(5/26)。动物实验发现支气管动脉明显增粗,62.5%肺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萎缩、破坏,37.5%肺动脉表现基本正常。结论:诱发性肺鳞癌与人肺鳞癌均为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不参与肺癌的供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体外诱导甲状腺癌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方法:分别以终浓度为0、10^-7、10^-6、10^-5、10^-4mol/L作用3种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K1、8505C),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特征变化;利用Annexin-V FITC/PI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ATRA作用后.FTC-133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排列较规整.呈梭形;对照组K1细胞成团生长,经维甲酸作用后细胞成团减少:8505C细胞经ATRA处理后.形态未见明显变化,但ATRA浓度为10^-4mol/L时可见细胞贴壁能力下降。ATRA在10^-5、10^-4mol/L时,FTC-13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2.6)%和(11.6±3.7)%.K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6)%和(10.8±3.3)%、ATRA在10^-4mol/L时.8505C细胞凋亡率为(15.3±4.7)%,与对照组[(2.8±0.7)%、(3.1±0.9)%、(6.7±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ATRA可诱导FTC-133、K1、8505C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表达、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蓝(MTT)法检测As2O3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对BI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As2O3作用72h后细胞中与凋亡有关蛋白Fas、bcl-2及MDR1蛋白表达、细胞周期变化。结果:As2O3可有效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增殖,与浓度、时间相关,P<0.05;Fas、bcl-2的表达分别与浓度增高呈正、负相关,P<0.05,且二者随浓度增高呈负相关,P<0.05;MDR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As2O3 1 μmol/L作用后升高,P<0.05,2、5 μmol/L作用后降低,P<0.05;随As2O3浓度升高,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As2O3可有效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能高效表达且可溶性好的NGAL(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融合表达载体。方法:将NGAL cDNA全长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的BamHI EcoRI位点,构建NGAL基因的4种融合表达载体,然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IPTG诱导小样表达,监测各NGAL融合蛋白在不同诱导时间内的表达量及其可溶性等。选择pHis-NGAL和pDsbA2.0-NGAL进行IPTG诱导大样表达,通过SDS-PAGE比较表达产物的量与可溶性。结果:成功构建出4种NGAL融合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小样表达后,4种载体的表达水平及其可溶性明显不同,DsbA2.0-NGAL、His-NGAL和Trx-NGAL融合蛋白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33.3%、32.3%、28.7%,而它们的可溶性部分分别占各自总NGAL融合蛋白的96.8%、95.3%和63.0%。对pDsbA2.0-NGAL和pHis-NGAL进行IPTG诱导大样表达后发现,DsbA2.0-NGAL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与可溶性较好。结论:pDsbA2.0-NGAL表达载体是能高效表达且可溶性好的NGAL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我们调查了某大型铜矿的不同工种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该矿3万余职工,露天开采.采选过程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为:粉尘、重金属(pb.Cd.Cu等),浮选剂(黄药,CS2,氰化物等).工人接触有害物质和金属粉尘的程度不同.我们调查了721名不同工种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按不同工种分为4个组和1个对照组,各组的微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endoglin(CD1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有丝分裂抑制因子(p57^kip2)的表达与组织形态学和自然病程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143例资料完整的HCC中63例获访者肝癌组织和20例非肝癌肝组织中endoglin(CD127)、VEGF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endoglin(CD127)、VEGF和p57^kip2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8.3%(43/63)、73.0%(46/63)和68.3%(43/6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肝组织.P=0.0000。癌组织分化与VEGF、endoglin(CD127)和p57^ki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78、0.1393和0.8397)。endoglin(CD27)、VEGF和p57^kip2表达不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差别(P值分别为0.0013、0.0039和0.0008).endoglin(CD127)和VEGF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差,而p57^kip2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好。p57^kip2表达与endoglin(CD127)和VEGF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71和-0.1725。结论:endoglin(CD127)、VEGF蛋白的过度表达和p57^kip2丢失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法检测57例AML患者单个核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7例AML患者不同程度表达bcl—2基因,范围从0—98%,其中初治组的阳性率为46.2%(24/52),缓解组的阳性率为40.7%(11/27),难治复发组的阳性率为100%(15/15);难治复发组与初治组及缓解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AML各亚型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析发现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阴性组缓解率(76.2%)显著高于阳性组(42.1%)(P<0.05)。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对AML的预后有重要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NP(长春瑞滨 顺铂)与GP(吉西他滨 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78例不能手术的Ⅲ~Ⅳ期NSCLC患者分别接受NP或GP方案化疗2~3个周期。结果:两种方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47.50%(19/40)和47.37%(1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991。不良反应两组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发热。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NP组发生率为32.04%(33/103),GP组发生率为49.06%(52/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6,P=0.043;中性粒细胞减少,NP组发生率为2.91%(3/103),GP组发生率为16.04%(17/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33,P=0.005;血小板减少,NP组发生率为15.53%(16/103),GP组发生率为3.77%(4/1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9,P=0.004。消化道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NP组发生率为57.28%(59/103),GP组发生率为60.38%(64/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4,P=0.585。发热的发生率位居第3位,NP组发生率为26.21%(27/103),GP组发生率为22.64%(24/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1,P=0.548。结论:NP、G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相似,毒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对58例中晚期肺癌,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丝裂霉素、阿霉素或足叶乙甙等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结果:完全缓解9例(15.5%),部分缓解42例(72.4%),稳定5例(8.6%),恶化2例(3.4%);总有效率达88%。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希罗达(Xeloda)治疗国人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6月至2002年8月,共入选76例转移性乳腺癌病人。所有病人均予希罗达2500mg/m^2/天,分早晚两次,饭后30分钟内口服,连服14天,间歇7天,即每个治疗周期为2l天;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76例中,l例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病情稳定34例(44.7%),疾病进展为15例(19.7%)。总有效率为34.2%。肿瘤控制率(CR PR SD)为78.9%。毒性反应Ⅰ/Ⅱ级主要为手足综合征19例(25.0%)、恶心13例(17.1%)和腹泻12例(15.8%);Ⅲ级主要为恶心2例(2.6%)、呕吐2例(2.6%)、血小板减少2例(2.6%)、GOT升高2例(2.6%)及头晕l例(1.3%),无Ⅳ级毒性。结论:口服希罗达治疗国人复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较高,耐受性好,可以失言应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五种介入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几种介入治疗大肝癌方法优劣。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到肝动脉并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的方法(TACE),合并B超引导下门静脉化疗栓塞(SPVE)或B超引导下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入(PEI)或结合多频治疗;对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行Ⅱ期外科手术切除的综合治疗。结果:TACE,TACE SPVE,TACE PEI,TACE及Ⅱ期手术切除,TACE结合射频治疗的肿瘤缩小率≥50%,分别为30.2%,44.9%,45.2%,58.4%;其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36.2%,57.9%,70.9%,94.7%,96.4%和22.9%,39.5%,41.9%,67.9%。(TACE结合射频治疗的2年生存率未随访)。结论:大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5.
MMPs及TIMPs在脑膜瘤脑浸润和瘤周水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特异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脑浸润和瘤周水肿及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脑膜瘤组织中MMP-2、MMP-9、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分析其意义。结果:有脑浸润或瘤周水肿的脑膜瘤MMP-2、MMP-9阳性表达率较无脑浸润,无瘤周水肿的脑膜瘤高(P=0.023、0.028,P=0.027、0.031);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较良性脑膜瘤高表达MMP=2、MMP=9,P=0.023、0.025;TIMP-1、TIMP-2的表达阳性率在各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65、0.075;脑浸润与瘤周水肿关系密切(χ^2=11.23,P=0.0024)。结论:MMP-2、MMP-9、TIMP-1、TIMP-2对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12(2):F0002-F0002
文题(不超过20字)作者11,作者22,作者31……(1.学校系名,城市邮编;2.单位名称2,城市邮编)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200字以上,信息具体。关键词:关键词1(与分类号对应);关键词2;关键词3;…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文献标识码:英文摘要文题ZHANG San1,LI Siwu2,ZHOU Wangshi1…(1.Department…,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Department…,City Postcode,Country)Abstract:要求与中文意思对应,语言流利,信息具体。Key words:key word 1;key word 2;key word…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地区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998-2001年新诊断的原发性肺癌病例445例按性别、年龄l:l配对选取445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32个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肺癌有9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他们是:1)吸烟OR及95%CI为3.19(2.18~4.67);2)被动吸烟来源于父亲OR为2.43(1.5l~3.90);3)被动吸烟来源于配偶OR为2.33(1.26~4.30);4)肺结核病史OR为2.36(1.13~4.94);5)家庭用煤为燃料OR为3.44(1.38~8.57);6)常食用腌、酸菜OR为3.83(2.34~6.27);7)常食用咸鱼OR为4.49(2.86~7.06);8)经常下厨用猛火炒菜OR为4.45(3.03~6.56);9)职业接触金属类毒物OR为8.76(2.28~33.64)。10)经常体育锻炼OR为0.59(0.33~1.06),可能是一个候选的保护因素。结论:肺癌的发生与多种暴露因素有关,从其病因学来看,肺癌是可以预防与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活环境和职业因素对乳腺癌的生存时间影响。方法:收集1998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入户随访资料中的1986年1月1日~1990年12月30日557例乳腺癌住院患例,分析不同居住地、职业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结果:557例乳腺癌患者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72.53%(404/557)和52.24%(291/557)。Ⅲ期乳腺癌城镇患者8年生存率达55.10%(27/49),明显高于Ⅲ期农村患者的38.27%(31/81),χ^2=4.05,P=0.04425。Ⅲ期干部患者8年生存率高于农民惠者(73.33%vs 45.65%,χ^2=4.03,P=0.04459)。结论:乳腺癌的生存率存在城乡差异和职业差异。这可能与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经济文化、医疗环境等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The Bethede System(17BS)诊断标准,对妇科细胞学普查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妇科宫颈刮片,H.E染色,TBS标准诊断报告。结果:504例宫颈刮片标本,取材满意494例(98.0%),满意但受限10例(2.0%);正常细胞学383例(76.0%),良性细胞改变112例(22.2%),上皮细胞异常改变9例(1.8%),其中癌2例(0.4%)。结论:TBS诊断方式全面、具体、可信度大,其报告内容直观易懂,与临床和病理结合更加密切。在职工妇科普查中,应用TB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探讨EBV与肝炎病毒有无协同致癌作用。方法:研究组为78例HCC石蜡标本,对照组为26例非癌症肝组织标本。用PCR检测EBV,DNA(BarnHl W,LMP1)、HBV DNA(S基因、X基因),用RT—PCR检测HCV RNA和HDV RNA,用免疫组化检测EBV(LMP1)、HBV(HBsAg、HbcAg)和HCV。结果:EBV DNA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28.2%vs8.0%),X^2=4.622,P=0.032;HBV DNA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56.4%vs23.1%),X^2=8.681,P=0.008;EBV与HBV在HCC组无相关关系,X^2=0.835,P=0.375。HCV RNA、HDV RNA在18例HCC中阳性分别为1和0例。免疫细化测EBV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细(32.1%vs2.5%),X^2=6.02,P=0.012;HBV在HCC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细(57.7%vs5.1%),X^2=10.03。P=0.001。结论:EBV在HCC发生中可能起作用,与HBV无明显协同致癌作用;HCV、HDV检出率不高,与EBV关系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