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性休克复苏治疗时的液体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74-1376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常常伴有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时,由于全身和微循环血流分布异常,毛细血管的有效灌注减少。导致组织灌注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低血容量。所有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循环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因此,液体复苏治疗以及必要时应用适当的强心或升压药物成为感染性休克的一线治疗,并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10年里,随着人口老龄化,全身性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罹患严重感染,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30%-60%。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液体复苏被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液体复苏在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肺水肿加重及液体复苏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正>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理生理特点为高心输出量及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防止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相似文献   

4.
孙会芳 《当代医学》2022,(5):145-147
目的 探究重症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超声组采用超声监测指导治疗,中心静脉压(CVP)组采用CVP监测指导治疗,比较两组血乳酸、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双指标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6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通过监测ScvO2指导液体复苏,研究组通过监测ScvO2、Pcv-aCO2双指标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前3天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查看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病例记录,入选病例必须严格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既往无肾功能不全病史。采集病例相关数据以及诊断后第1、2、3天的液体平衡值。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继发器官衰竭评分(SOFA)、液体平衡和病死率等数据。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和描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与在前3天的液体复苏治疗中出现的负平衡((0mL)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负液体平衡患者与未出现负液体平衡患者2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4%vs87.5%,χ2=5.303,P=0.021)。通过对入组时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第1天和第3天SOFA评分和正负平衡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前3天的治疗中,若有1d出现负液体平衡即可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结论在感染性休克前3天的治疗中,若有1d出现液体平衡负值即可成为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感染性休克的28d生存预后有较强的预测性。在前3天的治疗中出现液体平衡为负值((0mL)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比液体平衡为正值的患者的28d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7.
许艳军  杨喆 《河北医学》2016,(11):1782-1784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中以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CRRT治疗中选择常规液体管理方式与PICOO指导液体管理.结果:患者复苏后6h乳酸<2mmoL/L以及ScvO2≥7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48h复苏液体用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水肿发生率与28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可以提供患者血流动力学量化监测指标,有利于患者CRRT治疗的预后,减少药物及液体用量.  相似文献   

8.
各种类型的休克均有血容量不足,原因是:①休克时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大量血液淤滞于微循环内,使有效血容量降低.②休克时毛细血管内血流减慢,压力增高,加上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大量渗到组织间隙.③液体摄入量减少,丧失量增多,如发热、出汗、吐、泻、出血等。因而在休克的(?)疗中,首要的关键措施是扩容治疗。扩容治疗对感染性休克的主要作用有:(1)扩充血容量,使毛细血管血液灌流量增加,组织缺血缺氧得到改善.(2)毛细血管灌注改善,使堆积的酸性产物被移去,加之补充适量碱性溶液,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疗法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2008年12月符合感染性休克的60例病例,均采用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复苏前后血Na+、血pH值、C l-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体复苏一期成功率85%(51/60),复苏后新近单个或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8.33%(5/60);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使用所需5%碳酸氢钠1/2总量的例数占86.67%(52/60)。结论:液体复苏疗法是休克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进行儿童休克液体复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常见儿科危重症的输液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属于分布性休克的一种常见类型,虽然不象低血容量休克那样存在总体液量的丢失,但仍存在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因此,必须在2小时内补足有效循环量,24小时内使患儿脱离休克状态,以恢复正常组织灌注,纠正酸中毒及其他酸碱平衡紊乱。同低血容量休克一样,输液治疗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极为重要1.1扩容 在稳妥扩容的前提下,应体现一早、二快、三足量的快速补液原则,力争在短期内补足有效循环量,这也是其他抗休克治疗是否有效的必要前提。常选用的液体有2∶1等张含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  相似文献   

11.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的常见住院原因,病死率高达30%,临床上复苏包括早期液体复苏和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来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近年来随着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重视,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以在感染性休克发病6h内达到复苏为目标,强调复苏治疗的时间性,力争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发现和及早纠正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休克致体循环阻力血管功能瘫痪,严重的低血压引起多脏器灌注不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而肺脏是最易受累的器官[1].肺循环阻力包括肺动脉阻力和肺静脉阻力,两者阻力大致相等.近几年来,去甲肾上腺素(NE)已经成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它可直接收缩血管达到升血压作用.但NE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肺循环的作用是加重肺高压还是改善肺高压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积极有效的复苏是非常重要的,液体复苏更是至关重要的。复苏的不充分或延迟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患儿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如何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快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高热、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给予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结果 3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尿量恢复正常,最后治愈出院。结论梗阻积水合并感染、术中液体高压灌注和手术时间过长是引起感染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严重感染及相关的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当前重症医学科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血乳酸是监测和评估感染性休克全身的氧代谢及组织灌注的指标.我院3年来使用血乳酸水平指导感染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共2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稍作总结.  相似文献   

16.
感染性休克     
姚生涛 《中级医刊》2013,(12):16-17
感染性休克是由细菌或其他感染原的毒素引起的严重系统性炎症反应,可引起的微循环内皮细胞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其主要的变化是造成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使大量的循环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中,造成循环容量下降,导致分布性休克,在临床上表现为低血压、器官灌注不足等,进而引起神志不清,心、肾等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通常将严重感染分为败血症、严重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4例小儿感染性休克诊治的回顾分析,探讨小儿感染性休克诊治的经验和有待改进之处。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4例感染性休克患儿,2例由消化道感染所致,抢救成功;1例重症肺炎所致,1例感染灶未明,均治疗失败。结论:早期诊断和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中极其重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是由感染所导致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易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新型抗生素治疗、代谢支持及重要器官支持等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脓毒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一大障碍.笔者采用综合方法治疗24例脓毒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庞小青 《黑龙江医学》2021,45(6):659-661
目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效果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将入选患者依据监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B组患者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结果:A组监测治疗后危重评分(81.36±0.97)分,显著低于B组监测治疗后的危重诊断评分(97.25±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38.00%显著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15 min、30 min、60 min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波动(P>0.05),而A组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转归,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陈盛奎 《中外医疗》2014,(12):66-6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入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的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得出的ITBVI与EVLWI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心静脉压(CVP)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比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疗效与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治疗72 h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APACHEI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28 d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可使ITBVI、EVLW逐渐趋于正常,有效提高液体复苏成功率,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