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跗管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腓深神经在足背卡压的综合征。应与发生于内踝后方累及胫后神经的跗管综合征相区别。我院1990年~1996年共收治前跗管卡压综合征12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4岁~50岁。左侧5例,右侧7例。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前跗管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跗管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解剖学因素及其与临床表现和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13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解剖观察13例成人尸体下肢踝部标本。结果 (1)拇长伸肌肌腹进入中间管者,尸体解剖组4例;临床组3例。(2)静脉骑跨腓深神经者,尸体解剖组5例;临床组5例。(3)踝部伸肌下支持带上支深层构成前跗管前壁,系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结论 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爱压为发病的主要因素,其前置变异解  相似文献   

3.
跗管综合征     
跗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drome)由Keck于1962年报告一例并命名。国内有人称为跖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或跗骨隧道综合征等等。一般认为,跗管综合征是指胫后神经在跗管内受压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所谓跗管是指屈肌支持带(撕裂韧带)覆盖的跟骨与内踝之间纤骨性隧道,通过隧道的组织从前到后排列有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脉及两条伴行静脉、胫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跗管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61例成人下肢标本的跗管进行观测。结果:(1)跗管可分为前室、后浅室和后深室,胫神经、胫动静脉位于浅后室内;(2)跗管内容物有3%的变异率;(3)足内外侧神经分叉部59%位于踝跟轴线上方,26%位于下方,9%平轴线;(4)跟神经2支及2支以上者占51.3%。57.8%的跟神经来源于足外侧神经,35.4%来自胫神经,6.8%来自足内侧神经。结论:任何导致后浅室内高压的因素均可引起跗管综合征,手术以松解后浅室为主,各神经支的解剖变异在诊治时应加注意。  相似文献   

5.
踝部伸肌支持带下方的腓深神经受累综合征报告很少。作者报告4例,称之为前跗管综合征,并认为该病值得重视。病人男性66岁。主诉右足背持续疼痛、感觉异常并放散到(足母)趾,症状严重,夜间可痛醒。穿高筒靴、系紧靴带时症状加重。检查发现右足第一蹠骨间区感觉过敏,1,2趾间皮肤感觉消失。伸趾肌力无减弱,但伸趾短肌摸不到收缩。在右跗管前按压腓深神经处,第一趾间区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伸趾短肌呈去神经状态且自主活动性降低。腓深神经远段运动潜伏期为8.2毫秒。胫前肌无损害,腓骨小头至踝关节段腓深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右跗管前处类固醇封闭治疗,每周2次,疼痛和感觉异常消失,但4周后感觉缺失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2例前跗管综合症,并对25只新鲜成人足的前跗管利用显微解剖方法进行了研究。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受压为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本组病例发病原因为足背严重挫伤、束紧鞋带、前跗管内骨赘及腱鞘囊肿、空凹足等。除临床特征外,肌电图检查在鉴别诊断中颇有帮助。10例进行了手术,通过1.5年至4年随访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至2006年期间收治的中重度肘管综合征76例,分别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术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获得随访70例,其中尺神经皮下前置术28例,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42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2年)。疗效评定按照张高孟评分标准,尺神经皮下前置术者优良率64.3%,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者优良率85.7%,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宜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  相似文献   

8.
尺管综合征     
尺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称之为尺管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病,但很少被人们注意到.作者对38例尺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对该病的临床类型、诊断及治疗做了系统分析和介绍.尺管综合征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类型(Ⅰ型)是感觉与运动神经纤维同时受压,症状类似于腕管综合征,只不过表现在腕及手的尺侧而已.第二种类型(Ⅱ型)是尺神经深支受压,表现为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从解剖上来看,尺管起于豌豆骨的近端,止于钩  相似文献   

9.
陈劼  徐雷  田东 《骨科》2022,13(1):25-2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跗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32例(35侧)跗管综合征病人的神经电生理检测资料:(1)足内肌(小趾展肌或展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2)足底内侧皮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3)足内肌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测结果。结果足内肌CMAP的潜伏期为(6.4±2.0)ms,较健侧延长47.6%,波幅为(7.5±5.2)mV,较健侧降低59.7%;足底内侧皮神经SNAP的潜伏期为(2.4±0.6)ms,较健侧延长30.5%,波幅为(3.1±3.1)μV,较健侧降低78.4%;EMG检测结果:29侧足内肌出现自发电活动,34侧出现不同程度的主动募集反应减弱。结论 CMAP、SNAP、EMG检测对诊断跗管综合征均有重要价值,其中SNAP的波幅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指对掌肌浅头腱性起点近侧缘形成的锐利腱弓样结构称为小指对掌肌腱弓,小指对掌肌浅深两头腱性起点和钩骨钩之间的间隙为小指对掌肌间隙,即小指对掌肌管[1].钩骨钩及附近的病变卡压尺神经深支所引起的临床病症,就称为对掌肌管综合征[2].临床上腕尺管综合征并不多见,其病因各种各样,临床症状和体征也不尽相同,可伴有其它疾病,诊断困难.在腕尺管段内的尺神经卡压称为腕尺管综合征.对掌肌管为腕尺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肌管处尺神经深支的卡压称为对掌肌管综合征.自199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收治非外伤性对掌肌管综合征9例,下面就其诊治体会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带伴行动脉尺神经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伴行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施行带伴行动脉尺神经前置术.术中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方式,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8.9个月,按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7例,良10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术后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 带伴行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肘管综合征临床上较常见,尺神经前置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999年9月-2007年10月,我院对临床确诊为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尺神经松解前置的基础上,采用尺神经周围静脉壁包绕激素注入的方法,并与单纯行尺神经松解的患者进行术后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13.
尺神经周围静脉壁包绕激素注入在肘管综合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肘管综合征临床上较常见,尺神经前置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1999年9月-2007年10月,我院对临床确诊为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尺神经松解前置的基础上,采用尺神经周围静脉壁包绕激素注入的方法,并与单纯行尺神经松解的患者进行术后疗效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在肘管综合征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把年龄19~78岁的49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随即分为:单纯尺神经皮下前置术组(对照组)18例和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组(治疗组)31例。术后就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恢复优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环、小指爪形指畸形,手指内收外展受限及感觉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手术治疗后优、良、可、差、有效及无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带血管蒂深筋膜瓣下前置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尺神经皮下前置术,临床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2004年9月~2008年8月,我院对8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9~51岁.  相似文献   

16.
背屈外翻试验诊断踝管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踝管足小腿深筋膜在内踝关节处局部增厚.并张于跟骨内侧与内踝之间.与跟骨共同构成的软组织通道1962年Keck将胫神经在内蹑处受压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义为踝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  相似文献   

17.
双侧腕管、跗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手及双足发麻,十分容易被误诊为颈椎病。虽然在临床上很少见,对四肢麻木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仍应仔细检查,以鉴别有无该病的可能性。1990年至今,我科发现3例双侧腕管、跗管综合征的患者,均误诊为颈椎病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尺神经肌下前置术后解剖学变化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从解剖学的角度为治疗肘管综合征选择肌下前置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分析32例肘管综合征临床资料,男22例,女10例.年龄17~73岁.观察尺侧上副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其与尺神经的关系,尺神经病变的部位、范围、粗细等;用扩张器测量新肘管容积.将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分别制成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模型,动态观测设定范围内尺神经移位前后肘关节不同伸屈状态下的长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尺侧上副动脉可与尺神经一同前置,新肘管重建后可充分容纳尺神经.皮下前置伸肘位时,尺神经较移位前被拉长7.5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下前置伸肘位时,尺神经长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肘部尺神经肌下前置术较好地解决了尺神经肘部受压迫及屈肘受牵拉的问题,尺神经前置后其血供及组织床良好,新肘管宽松,对尺神经无卡压,术式符合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理学要求,是治疗肘管综合征可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初步探讨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79例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肘管切开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35例、深部前置(带血管蒂肌下前置术:带血管蒂肌内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44例.结果 随访6个月~8年,平均随访3.5年.疗效按Macnicol肘管综合征术后客观判断标准评定,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者35例,优8例,良12例,可11例,差4例;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深部前置44例,优14例,良11例,可15例,差3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带血管蒂尺神经松解前置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效果确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可有效的保护神经外膜伴行的营养血管,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儿童跗管综合征较少见.我院自1978年~1991年收治本病10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8~14岁.病程半年到7年.3例有外伤史.10例均为单侧足痛,其中5例为行走时疼痛,3例休息时痛,2例有夜间痛.疼痛为足底灼性痛,尤以足内侧为甚,有时放射到小腿.检查:所有病人足部均有感觉过敏,叩击内踝后侧胫神经时,疼痛向足趾放射.6例足呈旋后姿势,以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