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哺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所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生产后2h的开奶率、奶量充足率、纯母乳喂养率等都比对照组产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实施产后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避免糖尿病发病风险,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苏文艳 《医学信息》2008,(11):46-48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促进产妇提前泌乳、增加泌乳量、乳房胀痛的发生率的影响,寻求一种产妇乐于接受的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方法,进一步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方法根据产妇意愿随机选择自愿接受康复仪治疗的500例产妇为观察组,不愿接受康复仪治疗的50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娩后返回产休室24小时内应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乳房催乳治疗,其余护理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责任护士观察询间记录乳汁分泌情况,统计纯母乳喂养率及乳房胀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乳汁分泌量增加时间提前,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低,出院时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用于产后催乳安全、方便、可靠,效果显著,产妇乐于接受,在产科护理中应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以口述方式告诉产妇实施脐部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应用Orem理论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宣教。提供知识为主的辅助教育,在产妇产后不同时间遵循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分阶段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让产妇掌握脐部护理技巧。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妇自主护理脐部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脐部护理,为新生儿脐部护理提供连续性,提高脐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分析我院100例玉a2~Ⅱa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后化疗护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评估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评估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阴部护理、饮食注意事护理等能力知晓率89.31%高于对照组64.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焦虑抑郁、失眠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46.00%,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1±2.1)d短于对照组(16±3.2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运用Orem自理理论可以很好地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在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护理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干预对提升产褥期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生产的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产妇行系统的产后干预,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与母乳喂养率等。结果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产后72h、42d实验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系统的产后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母乳分泌进程,提升母乳喂养率,产后干预对产褥期母乳喂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生产的214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成功率、乳房肿胀、乳头皲裂及泌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48h泌乳量充足率分别为98.1%、100%、90.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0.01;且乳房肿胀率、乳头皲裂率分别为4.7%、0%,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泌乳量,减少乳房肿胀、乳头皲裂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将160例初产妇接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产妇在健康知识掌握的程度、母乳喂养率、新生儿操作技能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最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由被动变主动,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处理中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2月与2013年1月~12月接收的经阴道分娩且第四产程产后出血的产妇资料,将2012年1月~12月时间段内行常规护理的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1月~12月时间段内行优质护理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第四产程产后出血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后,第四产程产后出血率以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护理满意度以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处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后,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童静  蔡辉琼 《医学信息》2010,23(2):395-396
目的 探讨产科母乳喂养工作中的细节,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 将179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对照组91例。实验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下,加以人文关怀,做好各环节的细致工作,协助并督导母乳喂养。对照组仅行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访视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及几乎纯母乳喂养人数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做好母乳喂养工作中的细节,消除产妇紧张、焦虑情绪,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孕产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产妇哺乳行为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本院就诊孕妇中选择130例,分为观察组6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65例,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开奶时间、4~6个月婴儿喂养情况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开奶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χ~2=19.747,P0.01);观察组1~6h及6~24h开奶的人数更多。比较两组4~6个月婴儿喂养情况,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9,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总分(10.38±3.04),对照组产后抑郁总分(18.92±3.74)(t=-14.25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产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缓解产后抑郁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哺乳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建档且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基础的分阶段整体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采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评定初产妇产后对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观察产后两组喂养方式的变化,统计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应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定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306,4.966;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角色适应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适应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708,5.565;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χ~2=6.000,5.217;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技能、心理活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827,4.447;P0.05);观察组产妇奶量足所占按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奶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232,8.106;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可纠正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心理,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进产妇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进行系统性综合干预,包括心理调节、早期母婴同室、指导早期吸允与喂养、康复锻炼、术后随访纠正错误与解决问题,对比早期泌乳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24h母乳喂养次数、次均吸允时间、泌乳初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1个月、2个月、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3.00%、88.00%、80.00%高于对照组43.00%、33.00%、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早期泌乳水平,注重院内母乳喂养指导,提高孕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与能力,同时注重随访,纠正产妇错误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维持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康复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按随机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奈哌齐改善认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理模式,两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临床疗效总评定量表CGI-SI评定其临床疗效,同时采用Alzheimer病行为病理学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CGI-SI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751,P0.01),BEHAVE-AD总分及行为紊乱、攻击行为、情感症状因子分亦具有显著性差异(t=5.022~7.157,P0.01)。结论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方面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妇及家属参与母乳喂养知识竞赛对产妇和婴儿的影响,以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产7病区收治的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尾数单双数分别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参与母乳喂养知识竞赛,对照组产妇及其家属不参加竞赛,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理论知识与哺乳技巧掌握程度,参赛后乳头皲裂发生率、乳汁淤积的发生率、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两组产妇参赛前母乳喂养理论知识与哺乳技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赛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理论知识与哺乳技巧掌握程度、乳头皲裂发生率、乳汁淤积的发生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及家属参与母乳喂养知识竞赛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理论知识与哺乳技巧、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可减少乳头皲裂、乳汁淤积的发生,可提高产妇的自信心,延长了产妇喂婴儿母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曹国敏 《医学信息》2008,21(2):174-175
我们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对住院产妇随机进行认知干预。通过分析两组乳汁分泌情况,探讨健康教育在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480例顺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进行实施.观察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合格率、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合格率、产后尿潴留及乳房硬结肿胀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初产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合格率、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合格率显著增高,产后尿潴留及乳房硬结肿胀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和循证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可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素社社区婴儿母乳喂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2004~2009年间采用入户随访的调查方法,以素社社区129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对1~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结果 纯母乳喂养率随婴儿月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4个月以后纯母乳喂养率急剧下降.2004~2009年间,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有逐年降低的现象.结论 通过增加在产后母乳喂养中给予正确指导和增加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鼓励乳母树立信心、认真做好早接触与早吸吮,坚持母乳喂养,让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何应芝  周翠仙 《医学信息》2009,22(10):2236-2236
产后母乳喂养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出生后最初几天的喂养,而孕产妇保健护理工作质量则是其中的关键,为年轻的父母提供母乳喂养知识,提供产后乳房护理技能,从而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我院在开展促进母乳喂养的工作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保健科对孕妇进行登记,建立保健卡,定期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培训,指导孕妇及其家属学习;产后由护士亲自指导母乳喂养方法,再次向她们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使其家属对母乳喂养产生信心,主动配合,为母乳喂养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思想基础。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在围产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以来在我院就诊并建立母子健康档案的120例初产妇。其中参加孕妇学校健康知识培训的为实验组60例,未参加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培训的为对照组60例。对实验组孕妇进行一对一的孕期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及生活方式的干预,比较两组最终选择自然分娩和纯母乳喂养的选择情况。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使孕妇充分了解自然分娩的过程和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从而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知识,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0.
王晓阳  周远  周宇凤 《医学信息》2007,20(5):831-832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对产妇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后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4年5月~2005年5月住院进行剖宫产的368例产妇并设为常规组(常规母乳喂养教育),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住院进行剖宫产的382例产妇并设为强化组;结合剖宫产产妇的特点,将强化组分4阶段进行围手术期强化母乳喂养的专项知识教育,出院时对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掌握合格率、满意度和新生儿体重进行评估并与常规组比较.产后4月随访了解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两组对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合格率、母乳喂养率、健康教育满意率及新生儿体重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剖宫产产妇在围手术期进行强化母乳喂养教育是保证母乳喂养落到实处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