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多发性硬化(MS)易感性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酶切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分析方法,检测83例河南汉族人群MS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BsmⅠ酶切多态性。结果MS组和对照组VDR基因BsmⅠ酶切多态性均未见BB型。Bb、bb两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61%、96.39%和16.67%、83.33%,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B、b等位基因的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1%、98.19%和8.33%、91.67%,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河南汉族人群中MS易感性与VDR基因BsmⅠ酶切多态性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吉林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维生素D受体(VDR) Bsm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探讨VDR Bsm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吉林地区T2DM患者150例纳入T2DM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T2DM患者VDR Bsm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根据VDR Bsm1位点基因是否携带B等位基因型分为BB+Bb组和bb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如下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T2DM组中BB+Bb基因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7.33%vs 12.0%,P0.05),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34%vs 7.0%,P0.05),基因型bb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2.67%vs 88.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DR Bsm1位点多态性与中国吉林地区汉族人群T2DM密切相关,可能是该地区人群T2DM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以53例慢性乙肝患者和56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VDR基因FokⅠ和Bsm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两组间基因型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5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BB、B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20.8%、69.8%,其中BB基因型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等位基因频率在慢乙肝组为1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9%(P〈0.05)。病例组中FF、FT、ff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1%、52.8%、15.1%,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F等位基因频率在慢乙肝组为58.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有关,特别是Bsml酶切位点多态性可增加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FokⅠ的多态性与T2DM及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提取全血DNA,PCR扩增VDR基因,FokⅠ酶切扩增产物,检测大连地区T2DM合并AS者(AS组),DM非AS者(non-AS组)及健康对照者(NC组)的基因型。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VDR基因变异对T2DM及合并AS的影响。结果(1)VDR基因FokⅠ酶切位点各基因型在T2DM组和NC组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AS组和non-AS组VDR基因FokⅠ酶切各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3)VDR等位基因f与T2DM呈显著正相关,等位基因F与T2DM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大连地区的汉族人群中,VDR基因FokⅠ的多态性与T2DM相关,而与T2DM合并AS无关。等位基因f是T2DM的易感基因,而等位基因F对T2DM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群  马增霞  邱书娟 《山东医药》2007,47(26):71-72
应用PCR技术检测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67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间ACE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伴DN者(80例)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不伴DN者(64例)(P〈0.05);DN患者中肾功能不全者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者(P〈0.05)。提示ACE基因I/D多态性与T2DM的易感性无关,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无血缘关系江苏地区汉族人1535例,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糖耐量减低组(IGT)和正常糖耐量组(NGT),LDR法检测TCF7L2基因rs7903146(C/T)及rs12255372(G/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1)T2DM、IGT组rs7903146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N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代谢异常组rs7903146位点C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则显著高于NGT组(P均〈0.05),T等位基因参与糖代谢异常发生的相对风险为1.589,人群归因危险度为2.1%。结论TCF7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异质性,rs7903146位点T突变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糖代谢异常发生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14启动子-260位点基因多态性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43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组)及145例正常者(对照组)的CD14启动子C-260T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CD14启动子-260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DN与DN患者比较,其CD14启动子-260位点CC基因与CT+TT基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D14启动子-260C/T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发病无相关性,但其CC基因是T2DM患者进展为DN的遗传学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北方地区汉族人群261例T2DM患者的抵抗素基因内含子2区299G/A突变。结果T2DM组GG、GA、AA基因型及G/A等位基因频率与非T2DM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T2DM组GG基因型携带者空腹血糖明显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抵抗素基因+299G/A与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与T2DM有关.与高血压病元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宁夏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肥胖、胰岛素抵抗(IR)及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技术,对100例T2DM患者和101例正常对照(NC)者脂联素基因+4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计算BMI和HOMA-IR。结果(1)T2DM组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1),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组(P〈0.01)。(2)在T2DM组中,GG+TG基因型的BMI、HOMA-IR大于TT基因型(P〈0.01)。在NC组中,各基因型间BMI、HOMA-I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DM组中,而BMII〉25组的GG+TG基因型频率高于BMI〈25组(P〈0.01),G等位基因频率也高于BMI〈25组(P〈0.01)。结论脂联素基因+45位核苷酸T/G多态性与肥胖、IR及T2DM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184例T2DM患者,其中110例为DN者[DN(+)组]、74例为无肾病者[DN(-)组]及56例正常对照组(NC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结果(1)昆明汉族正常人群中AT1R基因型AA型86%,AC型14%,CC型未检出;A等位基因频率93%,C等位基因频率7%。(2)T2DM组与NC组A1R基因T的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3)DN(+)与DN(-)中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结论(1)昆明地区汉族正常人群AT1R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征。(2)昆明汉族T2DM及2型DN与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关。  相似文献   

11.
观察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对3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予口服那格列奈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再序贯加用二甲双胍,患者分为那格列奈单药组(单药组,14例)和那格列奈序贯二甲双胍组(双药组,20例).以HbA1C及动态血糖谱中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联合反映患者血糖稳定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糖稳定性指标.经过治疗后两组MAGE、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使用那格列奈单药或序贯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性.
Abstract:
The effect of nateglinide o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on glycemic stabilit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was investigated. Thirty-four cases of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received nateglinide therapy, o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according to fasting and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were classified into isolated nateglinide therapy group(n=14) and sequentially treated with metformin group(n=20). Glycemic stability, reflected by 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 and HbA1C, was determined in all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for three months. HbA1C and MAGE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0.05). The therapy of nateglinide alone or combined with metformi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lycemic stability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治疗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低脂联素血症。方法 T2DM患者106例及正常对照49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对其中的68例T2DM患者追踪观察,强化血糖和血脂治疗,一年后再次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1)血浆脂联素水平在T2DM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FPG是影响脂联素的独立危险因素。(3)T2DM患者血糖、血脂强化治疗后下降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得到明显升高。结论 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脂联素水平主要受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血糖及血脂的长期强化治疗能够纠正T2DM的低脂联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我院近13年来收治的58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败血症患者致病菌入侵途径分别为:泌尿系统19例,呼吸系统17例,深静脉导管7例,胆管7例,破损皮肤1例,入侵途径未明7例。58例中,医院感染23例,占39.7%。血培养显示:肺炎克雷伯菌24例,大肠埃希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科氏葡萄球菌科氏亚种、表皮葡萄球菌、恶臭假单胞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2例。24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者中,肝脓肿12例(50.0%),有肝内胆管积气现象15例(62.5%)。58例患者均用胰岛素强化降糖,其中56例细菌性败血症患者应用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2例光滑假丝酵母菌败血症患者静脉应用氟康唑。死亡7例,病死率12.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以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常有迁移病灶形成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积气现象。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与留置导尿是导致医院感染败血症危险的因素。强有力抗菌及病菌迁移病灶的处理非常重要,同时胰岛素强化降糖和对症支持治疗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突出中国特点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这对中国的糖尿病管理工作是很大的挑战,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诊疗规范来指导临床工作者应对这一挑战.2007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该指南针对中国患者的特点,提出了一些不同于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重视儿童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国家和地区发现儿童糖尿病中的2型糖尿病(T2DM)比例逐年增加,但我国儿童T2DM患病率调查报道较少。国内外所报道的患病率差异,除了受地区、种族、经济状况等影响外,还与调查方法、年龄段、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有关,但总的结果是儿童以青春期女性多发。此外儿童T2DM的概念以及病理生理的相关信息均来自成人的研究,国外有研究认为儿童T2DM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与成人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有一定差异。而且儿童T2DM的治疗基本是参考成人方案,但其治疗建议应严格分级。儿童T2DM的患病率、诊断和治疗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9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姓1 463例,女性1 503例,年龄(56.4±11.2)岁,病程(6.3±5.7)年.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进行分组,抑郁标准:≤4分,非抑郁组;5~13分,轻度抑郁组;14 ~20分,中度抑郁组;21分或更高,重度抑郁组.同时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相关生化代谢指标及与糖尿病有关的一般资料(如吸烟史、糖尿病教育、治疗等).计算抑郁的患病率,用logistic回归筛选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 5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其中轻度抑郁占38%,中度8%,重度5%.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中女性性别、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接受糖尿病教育及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比例高(P<0.01),年收入大于20000元者比例低(P<0.01).重度抑郁组中吸烟者比例较高,年龄偏低(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与女性性别、糖尿病教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成正相关,与年龄成负相关(P<0.05).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女性性别(OR=1.37),年龄(20~40岁,OR=1.52),糖尿病教育(OR=1.51),周围神经并发症(OR=1.87),均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抑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抑郁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下称“新版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是继2010年版指南之后的新版指南,其内容强调需符合我国国情和疾病变迁特征,反映了我国糖尿病相关研究和防治策略的进展.新版指南在汇集国内证据和参考国外证据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并对前一版指南的内容进行了丰富,更加关注T2DM防治的临床和应用.本文着重从T2DM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与国外指南及循证证据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2至8月于天津市三家三级医院内分泌科就医的T1DM(21例)和T2DM(2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53.8%),女134例(46.2%),年龄(55.12±9.54)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0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减组(糖尿病+甲减组)及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糖尿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糖尿病+甲减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并存冠心病、代谢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甲减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较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分别为肾病62.8%对46.0%(P<0.01),视网膜病变40.0%对28.7%(P<0.05).周围神经病变33.8%对24.0% (P<0.05),外周动脉病变50.7%对38.0% (P<0.05),糖尿病足22.3%对12.3%(P<0.01);而踝臂指数、E峰/A峰值低于糖尿病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促甲状腺激素是糖尿病肾病(β=0.1273,OR=1.1361)、糖尿病足(β=0.1163,OR=1.1222)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糖毒性可改变甲状腺自身免疫功能,亚临床甲减可促进糖尿病进程,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较长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干预亚临床甲减,从而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强化治疗与常规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方法 初诊T2DM患者选用非胰岛素促泌药物治疗后,HbA_1c≤6.5%者53例,>6.5%者58例,对OGTT血糖、Ins、HOMA-β、HOMA-IR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达标组OGTT的5个时点血糖均显著降低(P均<0.01);180min Ins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Ins也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OMA-IR明显降低,HOMA-β明显升高(P均<0.05);葡萄糖处置指数显著升高(P<0.01);△I_(30)/△G_(30)和AUC_(In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初诊T2DM患者早期血糖强化达标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改善高血糖状态,减轻IR程度,提高β细胞基础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