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老年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内痔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治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但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为100%,略优于对照组的97.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老年痔出血疗效好,且术中出血量较内痔消痔灵注射术少,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针对痔病患者予以消痔灵注射术与胶圈套扎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痔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予以对照组采用胶圈套扎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加用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2.50%低于研究组的9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20.00%高于研究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痔病患者联合消痔灵注射术与胶圈套扎术治疗,其疗效显著,能使肛门疼痛病症得到缓解,使创面愈合加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聚桂醇注射液和消痔灵注射液治疗Ⅰ、Ⅱ度出血性内痔的疗效。方法将182例Ⅰ、Ⅱ度出血性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注射液组(治疗组)94例和消痔灵注射液组(对照组)88例,均采用注射术;对2种注射方法在术后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 d 2组痔核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2组间治疗Ⅰ度内痔出血、肛门溢液及Ⅱ度内痔出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在治疗Ⅱ度内痔脱垂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7 d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桂醇硬化剂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优于消痔灵,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痔剥切内痔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外痔剥切内痔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外切内扎术。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治愈230例。好转10例,均无复发、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外痔剥切内痔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高,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改良消痔灵注射术治疗Ⅲ、Ⅳ期内痔6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对比改良消痔灵注射术与北京广安门医院史兆歧倡用的“消痔灵四步注射法”治疗Ⅲ、Ⅳ期内痔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Ⅲ、Ⅳ期内痔分别采用两种方法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用药量小,操作易掌握,术后并发症少,痔核脱出、出血、坠胀等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消痔灵注射术更适合于Ⅲ、Ⅳ期内痔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痔剥切内痔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外痔剥切内痔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外切内扎术.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治愈230例,好转10例,均无复发、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外痔刺切内痔结扎加消痔灵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高,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消痔灵注射术与Ligasure痔切除术治疗Ⅲ、Ⅳ期内痔的效果。方法将35例Ⅲ、Ⅳ期内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行消痔灵注射,B组行Ligasure痔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率等。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A组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Ⅲ、Ⅳ期内痔的治疗上,消痔灵注射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减少术中创伤和减轻术后疼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消痔灵固脱法与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治疗重度内痔患者的效果。方法将重度内痔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消痔灵注射与PPH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槐榆煎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出血程度、坠胀程度、水肿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4%,住院时间为(4.8±1.7)d;对照组治愈率为81%,住院时间为(8.2±2.1)d。2组治愈率、住院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出血程度和水肿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消痔灵注射术与PPH联合自拟方槐榆煎治疗重度内痔创伤小,且对肛垫有较好的保护,治疗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痔灵注射治疗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35人)。治疗组:给予消痔灵内痔注射术,对照组采用PPH术。两组在治疗后随访1月,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均达到显效标准,但是在术后并发症,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上,消痔灵注射治疗Ⅲ期内痔优势明显(P0.05)。结论消痔灵内痔注射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痛苦少及疗效明显等优势,值得我们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东莞市南城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及痣核扎线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与痣核扎线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混合痔患者采用消痔灵注射结合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Ⅱ~Ⅳ期痔病行RPH联合硬化剂注射,并与传统手术切除组比较,分析疗效、术后并发症和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套扎组手术时间、痊愈时间、术后疼痛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脱出改善评分和治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RPH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痔病,操作简便、微创,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痔上黏膜分点套扎术治疗II期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痔上黏膜分点套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痔核基底套扎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观察时点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观察时点便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2天、第7天、第10天水肿、肛门不适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黏膜分点套扎术治疗II期内痔较之于传统套扎法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可有效减轻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水肿、便血、尿潴留、肛门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远期复发、皮赘残留、肛门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内扎外剥保留齿线后侧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扎外剥术加肛门成形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内扎外剥术加肛门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剥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及第12天治疗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扎外剥术加肛门成形术治疗混合痔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肛垫缝扎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贯穿结扎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肛门功能、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近,总有效率均为100%,术后肛门功能保护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垫缝扎固定术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疼痛、出血、水肿、排尿困难、排便困难)、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垫缝扎固定术与贯穿结扎术治疗内痔疗效相似,是一种有效治疗内痔的微创外科手术方法,具有安全、痛苦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痔疮套扎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痔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痔疮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9.4±1.8)d,平均住院时间(12.9±2.5)d,肛周水肿、疼痛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8.2%、21.6%、7.2%;而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为(5.5±0.6)d,平均住院时间(8.9±1.7)d,肛周水肿、疼痛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是0、0.97%、1.9%;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9.7%,总好转率为88.60%;观察组的治愈率为77.7%,总好转率为97.1%,以上情况两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性,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痔疮套扎术联合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痔疮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分段锯齿形结扎皮桥整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与对照组(8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愈时间((17.38±3.39)d)与对照组((22.92±3.02)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皮赘残留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分段锯齿形结扎皮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至2013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温水熏洗,治疗组术后用中药熏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肛门下坠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便血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减轻创缘水肿等症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早期治疗混合痔嵌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混合痔嵌顿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运用外剥内扎术早期治疗痔嵌顿,对照组先进行抗菌消炎,待炎症消除、水肿吸收、核回缩后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缩短疼痛时间,消炎消肿和疗程等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早期治疗混合痔嵌顿疗效显著,不会出现术后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也不会出现肛门狭窄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叶升福 《中草药》2014,45(9):1297-1299
目的 评价剥离切除加痔动脉结扎柱状缝合术治疗混合痔术后应用麻仁软胶囊防治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设立对照A组60例,行常规外剥内扎术,术后进行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对照B组60例,行剥离切除加痔动脉结扎缝合术,术后进行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引导;观察组60例,手术方法同对照B组,但术后加服麻仁软胶囊,每次2粒,2次/d。比较3组疗效、术后排便情况等。结果 3组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B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排便情况观察组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剥离切除加痔动脉结扎柱状缝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混合痔较好的手术方式。麻仁软胶囊能有效防治术后便秘,减少术后排便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