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贺生  甘启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99-1801
[目的]分析200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9.70/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3~8月为麻疹高发季节,6月和7月为发病最高峰.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其中,以1岁以下和3~5岁年龄组为最高.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7.92%,无免疫史者占42.45%,免疫史不详者占39.6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87%.[结论]1岁以内婴儿免疫工作和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德市蕉城区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07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为39.04/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暴发病例占10.2%,发病高峰在5~7月;8月龄至6岁占52.1%,8月龄至14岁无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占87.0%。[结论]应加强麻疹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提高疫苗及时接种率和流动儿童疫苗的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4~2008年15岁以下人群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策略。[方法]收集2004~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清远市2004~2008年共发生15岁以下麻疹病例1561人,年发病率为10.76/10万~77.46/10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病例分布在全市8个县区,流动人口病例占28.83%;以4~7月份发病较多,占全部发病的70%以上。病例以8~59月龄者为主,占15岁以下麻疹病例的53.30%,各年龄段病例有免疫接种史者所占比例较低,均不足25%。在暴发的146例病例中,仅有21.23%的患者接种过疫苗。[结论]做好低年龄段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和适时强化免疫、6~8月龄儿童的应急接种和对病例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钊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71-1173
[目的]分析宜春市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2007年宜春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合计报告麻疹1 690例,年均发病率为6.31/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10.93、3.89、9.84、4.09、2.96。1690例病人中,3~6月合计发病1133例,占67.04%;<1岁组占18.88%(其中2005~2007年0~7月龄125例,占同期病例总数的13.68%),1~6岁占38.11%,7~14岁占24.02%,15岁以上占18.99%。合计发生暴发疫情12起,发病380例,均为学龄前儿童与学生。≥8月龄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20.48%,免疫1次以上者仅占26.09%。[结论]宜春市麻疹发病率较高,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2—2006年金华市金东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有效防制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27/10万,2005年的发病率最高(83.07/10万),呈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流行模式。>15岁和<8月龄组发病数占70.5%。3~5月为高发季节,>8月龄的报告病例中有明确麻疹疫苗免疫史者仅25.3%。[结论]金东区近年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必须加强麻疹有关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代虹  王伟军  王青  刘洋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2-2723,2725
[目的]掌握重庆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累计发生麻疹7558例,暴发病例占30.79%,发病率为3.69/10万~6.85/10万。麻疹流行仍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强度不均匀,存在明显计免薄弱地区。麻疹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共6020例,占病例总数的79.65%。无免疫史1988例,8月龄~7岁以下儿童占52.06%。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呈上升趋势。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不十分理想,敏感性和报告及时性较差。[结论]切实作好基础免疫、控制暴发、加强疑似麻疹及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是降低麻疹发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济宁市1999~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发病特征、流行规律,制定防控对策.[方法]对济宁市1999~2006年确诊的1230例麻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6年累计确诊麻疹1230例,年均发病率为1.93/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最高年份是2006年,发病人数565例,年发病率为7.01/10万.全市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的状态,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影响全市的发病水平.[结论]济宁市麻疹发病主要以15岁以上人群和8月龄~6岁儿童为主,分别占44.2%和34.2%;<8月龄和15岁人群的发病呈增加趋势;未免疫和不全程免疫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麻疹年发病率为0.71/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发生于1—4月,占93.55%;0~1岁组占病例总数的51.61%(16例),15岁以上占38.71%(12例);以散居儿童为主(61.29%)。结论连云港市8月龄~1岁麻疹病例中无免疫史者所占比重很大。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接种力度,消除适龄儿童的免疫空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的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作好麻疹控制和计划免疫工作。[方法]对2004年东昌府区麻疹流行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10月合计报告疑似麻疹病人87例,发病率为8.59/10万,疫情呈流行态势,以散发为主,在城区4个办事处发生5起暴发。全部病人中,小于8月龄婴儿和15岁以上大年龄人群占20.69%。[结论]麻疹流行与局部暴发的主要原因是麻疹疫苗的接种存在空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2011年1—12月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原因,以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年1—12月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报告麻疹病例120例,报告发病率为9.04/10万,较2010年同期上升166.67%;其中75.00%的病例(90例)集中在甘州区;年龄分布呈现"双向移位",主要是<8月龄和≥15岁年龄组,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8.33%和24.17%;无免疫史者占69.17%(83例),免疫史不详者占23.33%(28例),有免疫史者仅占7.50%(9例);发生暴发8起22例,其中乡镇暴发1起6例,行政村(社区)暴发7起16例;复核流行病学调查63例,发病前7~21天有医院就诊史或接触史者占87.30%(55例),无医院就诊史者仅占9.52%(6例)。结论张掖市2011年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与基础免疫薄弱、及时接种率低下、接种质量不高、院内感染有关。防控重点对象为<8月龄和≥15岁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乐山市沙湾区1986-2005年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86-2005年,乐山市沙湾区共发生确诊麻疹病例32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86/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4~5月为高发季节;3~14岁人群发病较多,近年小于8月和大于18岁年龄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病例无免疫史者占10.75%,未全程免疫占54.30%,免疫史不详占28.50%. 结论 保持儿童麻疹疫苗有效的高水平的基础免疫,加强麻疹疫苗的复种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同时,提高对麻疹病例监测的敏感性,防止麻疹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5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总结控制工作中的经验。[方法]根据绵阳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2005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描述绵阳市麻疹流行近况;流行病学分析麻疹的流行因素,包括人群免疫状况、感染方式、传染源管理、麻疹疫苗(MV)保护效力,对免疫干预预防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05年共发生麻疹348例,发病率为6.73/10万,较2004年上升7.74倍;发生暴发疫情7起154例;72.41%的病例﹤15岁;86.21%的病例发生在3~6月份和9月份;72.13%的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监测指标达到监测方案要求。[结论]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是供方未及时对流动儿童提供第1针MV免疫服务的重要原因;不在学校接种MV,后期又无督促机制,严重影响MV第2针接种率。麻疹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主要与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有关,控制麻疹暴发的重点在学校,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是减少麻疹发病和控制麻疹暴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感染麻疹的主要因素为医院暴露、与病例接触、未接种MV。传染源管理目前存在薄弱环节。按卫生部新免疫程序针对6岁以上儿童不开展MV接种,绵阳市可通过对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全程接种。针对≥15岁成人麻疹的控制,尚需现场证据证明其有效和可行性。减少暴露机会、控制传染源等措施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椒江区除大陈岛外都有发病,发病率为30.76/10万;流动人口占病例总数的26.0%。病例集中在第14~18周;<1岁组和>20岁组2个发病高峰;散居儿童为主;有免疫史者占28.8%,本地有免疫史者高于流动人口。[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补充策略;初免接种提到6足月或初、高中女生等复种麻苗以保护未达初免年龄的小婴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加强疫情监测力度,预测疫情趋势。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2007年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流行因素。方法对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发病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散发为主伴局部暴发,15岁以下年龄组高发,流动人口占较大比例,小于8月龄也占一定比例,病例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低下。结论人群免疫力低下是本次流行的主要因素,人口流动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德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德州市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指导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德州市2005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47例,确诊369例,发病率为6.72/10万.在15处暴发点发病56例,其他均为散发.369例病人中,8月龄至5岁占36.85%,18岁以上占38.49%;3~7月占全年总数的88.62%;麻疹流行初期,25例为院内感染;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69.38%.[结论]2005年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主要原因是基础免疫存在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尉氏县近几年麻疹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爆发和流行原因,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4—2007年全县麻疹疫情报告及调查检测信息。结果2004年和2007年麻疹疫情呈散发,2005年实行门诊化接种,2005年和2006年麻疹疫情呈现大幅上升并出现多起暴发。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11例,其中实验室确诊57例,临床诊断及符合154例。<8月龄者23例,占10.90%,9月龄—5岁属高发年龄组共121例,占57.34%,2—5月为发病高峰。结论全县麻疹疫苗接种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运行的门诊化预防接种模式急需改进。对<8月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策略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麻疹疫情分析,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麻疹病例的实验室诊断,对麻疹高发村开展麻疹疫苗效力调查。[结果]2008年9月1日~2009年7月1日间连云港市局部地区发生了麻疹暴发流行,病例数为1234例,主要集中在3个县:灌云县(40.94/10万)、灌南县(44.15/10万)、赣榆县(24.34/10万)。在0~5岁儿童发病为多,占1234例麻疹病例的71.39%,其中8~24月龄婴幼儿发病占0~5岁组病例的69.92%。实验室诊断病例占91.65%;麻疹疫苗效力:下口村0~60月龄儿童为56.52%、元邦村为75.95%,平均为64.29%;麻疹疫苗调查平均接种率为58.33%。[结论]部分适龄儿童的漏种或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是连云港市3个县2008年9月~2009年7月间麻疹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提高适龄儿童麻疹接种的及时性和接种率,确保2012年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田林县2014年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今后当地麻疹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县2014年各乡镇麻疹病例疫情报告和处置资料,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2014年该县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持续6个月,流行高峰出现在1、2月,报告麻疹病例共105例,发病率为40.72/10万,无死亡病例.8月龄至3岁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24.76%,未免疫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占92.30%,散居儿童占病例的46.67%.发病前7~21天有到医院就诊或治疗史者占52.38%.结论 常规免疫接种率低及存在免疫薄弱区或空白点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县麻疹流行特点和流行现状,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密云县2005~2009年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密云县累计发生麻疹病例1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4/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12月~次年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8.98%;本地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30岁年龄组,流动人口发病主要集中在15~30岁;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均为外来人口较多的工厂。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发病22例,占总病例数的20.56%;38例属于流动人口,89例为本地人口,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免疫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8月龄仍为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城乡结合部和山区应切实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重点防控外来人口中的麻疹暴发疫情;对本地适龄成人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成人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8-2017年石嘴山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石嘴山市麻疹的发生和流行。方法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石嘴山市麻疹发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8-2017年石嘴山市共报告305例确诊麻疹例,发病例数最多的是平罗县,占60.0%;2~4月是发病高发季节,占82.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28.9%和25.6%;发病年龄主要是20岁~39岁176人(占57.7%),<8月龄儿童41人(占13.4%),8月龄~2岁儿童37人(占12.1%),呈典型小年龄组模式和趋向大年龄组模式。结论 8月龄~2岁儿童、20~39岁成人构成石嘴山市麻疹发病年龄分布主要特征,有免疫史的病例占麻疹发病总病例的1/4,暴发疫情病例数占总病例24.0%,春节外出走亲访友引起麻疹疫情是石嘴山市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医疗机构疑似麻疹病例主动搜索,落实预检分诊工作;各预防接种单位做好麻疹类疫苗常规接种及查漏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及时接种率及接种质量,是降低麻疹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