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及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51例非高血压患者及120例高血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未见异常的为冠脉正常组,再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单支、双支、3支病变三组,高血压病患者按照上述条件分组,并检测血清尿酸、胆红素水平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冠脉造影阳性率为75.85%,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70.69%,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且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且降低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成正相关,而血总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尿酸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及左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晓云 《广西医学》2007,29(1):53-5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左心功能的相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5例,非冠心病人40例,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左心功能正常和左心功能不全组.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升高者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组中,多支病变组和左心功能不全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左心功能正常组.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DF-15血浆水平与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单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以冠状动脉正常101例作为对照,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清GDF-15检测.比较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对照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同时在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将不同亚组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进一步比较,明确血浆GDF-15水平与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冠脉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血浆GDF-15水平是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生物标志物,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4例,其中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4例。另选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纽,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及危险因素的测定。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酸与冠心病冠脉狭窄支数存在一定关系,即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血尿酸水平越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70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脉造影,以病变血管支数作为冠脉病变特点,另外选取冠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20例为对照。结果 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lc)Z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双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及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结论 血清HbAlc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及其与尿酸(UricAcid U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80例,其中绝经前40例,绝经后40例,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3组,分别测定血尿酸水平,观察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与绝经前比较,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组冠脉病变程度较严重,单支病变26/8、双支病变9/14、多支病变5/18。②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③绝经后血尿酸较绝经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①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较绝经前严重,血清尿酸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升高。②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尿酸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Chemerin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60)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44);同期选取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记分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Chemerin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支病变组Chemeri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merin与冠脉狭窄积分正相关(r=0.483,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hemerin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病变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hemerin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和病变程度加重,Chemerin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的稳定性、恶化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将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造影结果正常者14例为对照组,异常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22例,2支病变组21例和3支病变组32例。于造影前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定量测定4组患者Lp-PLA2、RBP4 水平。结果:3支病变组患者血清RBP4和Lp-PLA2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和2支病变组(P<0.01),而2支病变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P<0.01) ;单支病变与对照组Lp-PLA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和2支病变组及对照组血清RBP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p-PLA2、RBP4 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岁及以上拟诊冠心病的女性患者270例,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脉病变组及对照组。计算Gensini积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各组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冠脉病变组血清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1)。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例132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4组,即:A组,冠脉造影除外冠心病(无狭窄或狭窄<50%)(25例);B组,单支病变(35例);C组,双支病变(35例);D组,三支病变(37例).冠脉造影前取静脉血及插管时取动脉血,采用免疫竞争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非冠心病者.动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单支病变组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丁可可 《中外医疗》2010,29(26):6-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2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82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48例,三支病变组56例。测定血清尿酸(SUA),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酸 (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 结果 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非冠心病患者29例,进行血清APN、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均<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0.05)。0~1分组和2~20分组AP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APN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负相关(=-0.584,<0.05);0~1分组和2~20分组血尿酸水平分别显著低于21~40分组和>40分组(均<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0.05)。结论 APN、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曹勇 《西部医学》2010,22(11):2014-20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9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86例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0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2例,按照其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2例)、双支病变组(43例)、三支病变组(55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入院时患者均测定尿酸水平。结果①四组患者在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患者尿酸水平分别为(330±81)μmmol/L、(341±80)μmmol/L、(372±83)μmmol/L、(288±78)μmmol/L,其水平随着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显示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与其冠脉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河北医学》2011,17(5):614-6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66 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79)和冠心病组(n=187),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并分析血UA与冠心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非冠心病组(4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24例),测定SUA、PWV和ABI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SUA、PWV高于非冠心病组(均<0.05),ABI低于非冠心病组(<0.01);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及PWV值越高均(<0.05),多支病变组ABI低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均<0.05)。结论 SUA、PWV、ABI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用于预测及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11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定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组,其中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清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BIL、DBIL、IBIL、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血清UA、TC、TG、L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升高、血脂异常与CHD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和评定冠状动脉病变发展(病变范围或/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63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98)和冠心病组(n=165,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测定各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血清尿酸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尿酸分别为(288.47±62.18)μmol/L和(436.32±65.3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与冠脉病变范围不相关,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敏 《中外医疗》2013,(30):12-13
目的探讨血尿酸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8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设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两组患者血尿酸、肌酐、尿素氮等实验室数据,探讨血尿酸变化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UA、Cr、BUN、TC、T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与冠心病患者发展具有相关性,临床诊治冠心病时,需要根据血尿酸等生化检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