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和C-反应蛋白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变化特点,探讨二者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5例(COPD组)及健康体检者13例(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测定SP-D、CRP,行肺功能检测,收集体质指数、吸烟量及其他临床资料.对COPD组和对照组SP-D、CRP等进行比较,COPD组SP-D、CRP与体质指数、肺功能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的CRP和SP-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体质指数显著正相关(r=0.21),SP-D与1 s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预计值)显著负相关(r=-0.48).结论 在COPD病程中可能存在脂肪细胞诱导的全身炎症;SP-D可能是监测COP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反应蛋白(CRP)是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特别是在伴有炎症和组织坏死疾病的急性期,近年国内外对此研究颇多,但对其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的意义国内鲜有报道,为了更好更早地诊断老年COPD急性感染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其急性加重,我们测定了其血清CRP水平,并与其他常规指标比较,探索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SP-D对于维持肺部正常免疫功能和监测COPD病情具有积极意义,完全能够作为COPD炎症状态监测、预后的重要观察指标.该综述主要研究了肺表面活性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的关系,为拓展SP-D的临床应用价值、发挥SP-D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空间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的应用意义和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检查的COPD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时期内接受诊断检查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参与者的血清指标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针对血清降钙素原来说,其实际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是比较高的,可以应用到COPD疾病诊断过程中,在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明显,而白细胞浓度变化程度不大.结论:COPD中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SP-D与COP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大鼠肺、支气管的病理改变,定量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及平均肺泡数(MAN)以评估肺气肿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SP-D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SP-D含量变化。结果 COPD组大鼠肺、支气管的HE染色下病理变化符合COPD的典型病理改变。COPD组大鼠MLI较对照组明显增宽[(80±5)μm/个比(49±2)μm/个,P〈0.05],MAN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74±13)个/mm2比(406±12)个/mm2,P〈0.01);内毒素组MLI、MA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内毒素组和COPD组大鼠血清SP-D含量分别为(42.14±2.52)ng/mL、(49.59±2.81)ng/mL和(53.21±4.17)ng/mL,肺组织SP-D含量分别为0.39±0.01、0.56±0.01和0.63±0.01。内毒素组及COPD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SP-D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COPD组又显著高于内毒素组(P〈0.05)。3组血清SP-D水平与肺组织中SP-D含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0.94和0.93,P〈0.01)。结论 COPD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含量明显升高,并且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COPD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SP-D水平的研究为将SP-D作为COPD的生物标记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比80例AECOPD患者入院前后血清CRP水平、白细胞总数(WBC)、肺功能(FEV1%预计值)和动脉血气分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AECOPD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患者(P〈0.01),治疗后CRP在WBC未显著变化时已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沉、体温。结论CRP升高不仅提示COPD的急性加重,极度升高提示COPD患者病情严重并且可能预后不良。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疗效上比WBC更迅速、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的变化及其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AECOPD患者做为观察组,以5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s-CRP及肺功能的差别,并对观察组患者肺功能与hs-CRP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57.31±9.42)、(5.6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肺功能FEV1、FEV1/FVC显著相关。结论:AECOPD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与肺功能损害程度正相关,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观察5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当天治疗前测定血清PCT及CRP水平,并进行痰液细菌学培养和相应的影像学等检查。治疗后达稳定期时再次复测血清PCT及CRP水平。根据临床特征、实验室、痰液细菌学培养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急性加重期,感染组血清PCT及CRP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稳定期两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联合CRP测定可协助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Sp-d 主要由Ⅱ型肺泡细胞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上clara细胞分泌,属于胶原凝集素亚族,具有调节免疫和炎症的作用,有助于机体对病原体清除.血清Sp-d浓度变化,受到基因叠加作用、编码成熟蛋白的核苷酸多态性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健康人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和血清Sp-d浓度分别降低和升高,此变化与肺组织的损伤和肺功能减低相关,药物干预使健康状态改善,肺泡灌洗液和血清Sp-d浓度分别升高和降低,Sp-d对COPD炎症状态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77例,男42例,女35例;年龄45~82 a,平均年龄(67.19±10.17)a.根据Rankin 评分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MRS≤2分,预后良好;B组,MRS>2分,预后差;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即C组.分别于入院时、发病后第3天、7天、14天时,采静脉血化验血常规、Hs-CRP及SF;于入院时和发病后第3天时,进行头颅CT检查.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分别于入院及随访12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77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2个月随访时, 53例患者MRS≤2分,预后良好;24例患者MRS>2分,预后较差.于入院时、发病后第3天、7天、14天,脑出血患者的Hs-CRP及S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点脑出血患者中的预后较差组Hs-CRP及SF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但在入院发病后第3天则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脑出血患者中的预后较差组脑水肿量及水肿系数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NIHSS评分(P=0.012),Hs-CRP(P=0.027)和SF水平(P=0.041).结论 Hs-CRP及SF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脑出血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对照组含量上有无差异,从而对DR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DR患者216例,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眼底检查结果分成背景性DR(BDR)组104例与增生性DR(PDR)组112例。正常对照(NC)组100例。三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结果BDR组、PDR组和NC组血清中CRP含量分别为(3.8±1.0)mg/L、(4.1±1.2)mg/L和(1.3±1.2)mg/L。BDR组、PDR组血清中CRP含量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DR组与PDR组进行血清中CR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在DR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6例肝硬化患者CRP、WBC和GR百分率(GR%),计算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者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合并感染组和继发感染组CRP、WBC和GR%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组和无继发感染组(P〈0.01);合并感染组和继发感染组抗感染治疗后3d和7d,三者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抗感染治疗前和治疗后3d(P〈0.01)。治疗前、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WBC和GR%阳性率(P〈0.01)。结论检测CRP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感染的进展及抗感染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5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13.2~36.4)21.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9~8.2)4.8mg/L],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脑梗死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患者64例,按照是否有感染及感染程度分为严重感染组(n=12)、非严重感染组(n=34)及未感染组(n=18),检测感染症状出现24h内的血常规及CRP。结果:严重感染组CRP显著高于非严重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感染组CRP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感染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非严重感染组及未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重感染组ANC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合并感染的检测指标,对于感染程度的判断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根据梗死灶大小又分为小面积亚组(n=30),中面积业组(n=24)和大面积亚组(n=36),再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n=33)、中度亚组(n=19)和重度亚组(n=38);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同型Hcy、hs-CPR及D-D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Hcy、hs-CRP、D-D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面积亚组患者血清Hcy、hs-CRP、D-D的含量>中面积亚组>小面积亚组(P<0.05);重度亚组患者血清中的Hcy、hs-CRP、D-D的含量>中度亚组>轻度亚组(P<0.05)。结论 Hcy、hs-CRP和D-D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测定急性阑尾炎患儿外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CRP对急性阑尾炎患儿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采集32例急性阑尾炙、36例慢性胃炎和4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清,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CRP水平,评估其对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急性阑尾炎患儿血清血沉水平比慢性胃炎和健康儿童明显升高(P〈0.05)12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接受药物治疗,20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后,血清中CRP水平显著下降,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惠几血清中CRP水平升高,CRP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是临床上判断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早期肝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13例不同类型的急性中毒患者,于中毒第1、3天分别测定血清R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肌酐(Scr)和Cys-C,对照组为37位健康人。结果:急性中毒组血清RBP、PA、AL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Cys-C、BUN、Scr、ALT和AST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各检测指标水平在中毒第1、3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中毒患者在中毒第1天肾功能不全的血Cys-C阳性检出率高达48.2%,肝功能不全的血RBP阳性检出率高达47.7%。结论:血清RBP浓度较灵敏地反映早期肝功能改变,血清Cys-C浓度也能较早地反映肾功能改变,两者联合检测对尽早发现急性中毒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全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