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52岁,反复晕厥1个月,诊断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后3天后胸闷不适。2个月体表心电图未发现心房起搏信号后P′波,心电图示起搏电极脉冲-心房传导延迟,S-A间期:416 ms。经过调整起搏器电极位置后起搏脉冲-心房传导间期恢复正常,患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设置起搏的房室间期(PAV)的方法及远期心房起搏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lOOms的患者10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房室间期设置为最大值,并最大限度开启房室问期滞后功能;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设置PAV的值为:140~180ms+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不开启AV滞后。结果经1个月至7年随访,5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10%,3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30%。50%,Holter显示心室起搏时为假性融合波,l例SSS患者及1例AVB患者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比例〉99%,保证了房室问期的生理性。10例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均〈1.5/0.4ms,未发生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及失夺获。结论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远期的心房起搏夺获是安全的;设置起搏器PAV间期要将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计算其中,程控随访中应注意观察程控仪中监护图的心房波,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延长房室间期后观察心房波,部分患者因监护导联显示不清,需要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进行观察,避免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病例被遗漏.导致增加心室起搏及非生理性的房室间期。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头晕6年,阵发性意识丧失2天"入院.诊断为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雅培双腔起搏器.手术顺利,术后1年随访动态心电图可见心房电极间歇性起搏心室,复查影像学排除心房电极脱位,程控参数正常排除心房电极穿孔,是一种少见的心房电极间歇性起搏右室流出道的现象,此种现象在较高电压时更常见,提醒我们在临床工... 相似文献
5.
心房起搏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研究提示心房起搏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目的。本文就房颤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生理性起搏、双房起搏及右房多部位起搏、抗心律失常起搏等在房颤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20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氯沙坦组,分别灌胃给药1周,以600次/分的频率起搏心房8h后,生理盐水组心房肌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排列紊乱,部分可见断裂、融合或消失,糖原颗粒聚集、溶解,部分心肌肌节排列紊乱。氯沙坦组上述变化较轻。结论:氯沙坦可以减轻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的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因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Ⅰ类适应证而植入带有Home Monitoring功能的双室同步起搏器(CRT-P)。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远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双室起搏比例下降,心房起搏比例增高。后及时通过程控分析仪发现其原因为心房感知问题,通过调整感知设置恢复了高比例的双室起搏。 相似文献
8.
起搏脉冲至心房应激时间延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18岁 ,拟诊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病窦综合征 ,经安装AAI起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但心电图检查发现起搏脉冲至心房应激时间延长 ,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鉴于心脏任何部位的起搏点都可发生传出阻滞 ,推测该患者右心耳的起搏电极周围存在一度传出阻滞 ,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病导致右心耳心肌组织变性或纤维化有关 ,但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2岁,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因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设置过长造成心房不应期感知,双心室起搏抑制,心力衰竭加重,经缩短PVARP后好转。提示行CRT时PVARP设置不易过长,以防影响双心室起搏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心房起搏时,通常起搏脉冲之后紧接着出现P波,而起搏脉冲至心房应激时让(S--P)延迟是安置起搏器患者的一种少见心电图表现,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简单、易认的心室起搏心电图的变化来明确心房起搏阈值。方法和结果通过一例测试心房起搏阈值的打印报告单说明测试的过程将起搏模式程控成DDD模式,增加起搏频率,延长A-V间期。通过心室心内心电图或直接连接体表心电图,观察QRS波,直至窄QRS波演变成心室起搏的宽QRS波,未引起波变化的最小电压就是心房起搏阈值。结论通过心室起搏心电图的变化来明确心房起搏阈值是传统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6)
患者男性,66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3年,加重5天入院。入院行心电图检查示两种形态的P波,一种窦性P波,另一种P′波窄小,自成节律,不下传心室,也未侵犯窦房结节律,排除伪差干扰,拟诊为心房分离。入院第2天复查心电图仍存在此现象。该例患者心房分离可能与患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造成的心肌缺氧和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心房J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例采用普通心房电极行RVOT起搏(其中5例进行了永久性置入)的患者进行了起搏阈值测定及随访。结果心房电极行RVOT起搏,起搏阈值、R波振幅和电极阻抗与心尖部起搏比较无差异(P>0.05);操作简单、起搏成功率高。随访3~6个月无电极脱位,起搏功能良好。结论普通心房J型电极似可以替代螺旋电极行RVOT永久起搏。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0岁,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术前诊断为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左束支起搏。术后随访6个月,各项参数稳定,患者无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6)
目的应用微电极阵(MEA)技术研究小檗碱对快速心房起搏(RAP)兔心房肌场电位时程(fAPD)及兴奋传导速度(ECV)的影响,探讨其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n=8),起搏组(n=8),起搏+小檗碱A组(5μmol/L,n=8),起搏+小檗碱B组(10μmol/L,n=8),起搏+小檗碱C组(20μmol/L,n=8)。RAP 24h后,对照组于相应时间,迅速开胸取出心脏,分别灌流改良台氏液或含5、10、20μmol/L小檗碱的改良台氏液行Langendroff灌流,用柔性电极贴附右房,分别记录各组fAPD和ECV的变化。结果相较对照组,起搏组心房肌fAPD缩短,传导速度减慢(P0.05)。相较起搏组,小檗碱A、B、C组心房肌fAPD逐渐延长,ECV逐渐加快(P0.05)。结论在RAP兔模型中,小檗碱不仅能有效延长心房肌fAPD,还能加快ECV,显示出可能具有较好的抗房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2)
患者女性,72岁,因病窦综合征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第4天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感知不良,反复出现心房起搏脉冲后宽大QRS波及相隔110ms起搏脉冲,胸片检查提示心房电极导线脱落至心室内,心房起搏脉冲起搏心室,宽大QRS波落在交叉感知窗内触发反复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19.
经左上腔静脉行心房起搏一例王梦洪罗雄彭景添何理邓林云朱小英患者男,49岁。因反复头晕、乏力5年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6/10kPa(120/75mmHg),颈静脉较充盈,心率35~43次/分,律不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结性逸搏。食管心房调搏示:... 相似文献
20.
心房起搏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继鸿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1):53-55
近年来起搏器新功能如自动频率夺获心房起搏方式 ,频率平稳功能 ,频率适应性功能的出现 ,以及双心房同步或心房多部位起搏技术的临床应用 ,明显提高了心房起搏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使心房起搏已成为治疗心房颤动 (房颤 )的重要、有效的方法。 一、治疗和预防心房颤动的心房起搏方式 按照心房起搏部位 ,治疗和预防房颤的心房起搏可分为两种 1单部位心房起搏 [1] :单部位心房起搏的位置可在右心耳、高位右房、右侧房间隔、界嵴、冠状静脉窦开口附近等部位。右心耳是目前最常采用的部位 ,仅需被动固定方式的心房导线电极则可。而高位右房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