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目的 对某核电站工人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前驱糖尿病、糖尿病发生率进行横断面调查。方法 收集该核电站1388名在职工人的健康检查资料,超重、肥胖、代谢综合征、前驱糖尿病、糖尿病分别按WHO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有关标准诊断。结果 核电站在职工人(21~59岁)年龄标化的超重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7.50%(95%可信区间34.95%~40.05%)和14.02%(95%可信区间12.16%~15.88%),均高于中国成年人群水平(P <0.01);年龄标化的肥胖发生率为3.27%(95%可信区间2.33%~4.21%),与中国成年人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标化的前驱糖尿病和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14%(95%可信区间3.98%~6.30%)和2.70%(95%可信区间1.85%~3.55%),均低于中国成年人群水平(P < 0.01)。1~9 a和10~19 a工龄组工人超重发生风险分别是< 1a工龄组工人的2.94倍(95%可信区间1.23~7.06)和3.50倍(95%可信区间1.37~8.91)。工人超重和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随工龄增高呈显著上升趋势(P趋势< 0.01)。结论 该核电站工人发生超重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这是否与接触核素辐射有关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核电站检修工人血象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核电检修公司141名男性检修工人进行调查。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评价历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是否发生改变;不同年龄工人血细胞计数是否有差异以及年龄和时间是否具有交互作用。结果 核电站检修工人红细胞数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F = 40.89,P < 0.001),时间与年龄具有交互作用(F = 3.74,P = 0.005);白细胞数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F = 5.78,P < 0.001),时间与年龄无交互作用(F = 0.77,P = 0.578);血小板数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F = 30.37,P < 0.001),时间与年龄无交互作用(F = 0.67,P = 0.668)。不同年龄工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无差异(P > 0.05)。结论 核电站检修工人各血细胞数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改变,总体规律为先降低再升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职业性接触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调查分析1 189名职业接触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外周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检验结果。结果 在年均个人剂量为0.23mSv的低剂量电离辐射下,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微核率与放射工龄进行相关性分析,血细胞、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 在长期职业接触0.23mSv年均个人剂量对放射工作人员血细胞和淋巴细胞微核率未发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的相关性,为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2月选取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收集的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地区8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肥胖组,按照1∶1配对选取8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检测两组的FABP2基因G54A多态性,检测两组的血生化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FABP2基因G54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脂肪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甘油三酯(TG)、瘦素、皮质醇、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脂联素(AP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FABP2基因G54A位点等位基因A频率(43.1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P<0.05);儿童血清TG(OR=1.528,95%CI:1.221~4.007)、瘦素(leptin)(OR=1.694,95%CI:1.381~4.214)、皮质醇水平升高(OR=1.664,95%CI:1.360~4.815)、等位基因A增加(OR=1.773,95%CI:1.468~5.598),APN的水平降低(OR=0.728,95%CI:0.517~0.839)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BP2基因G54A多态性中等位基因A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防止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山东省5所医院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156名为介入组,介入组根据工龄分为 ≤ 10、10~20、≥ 20年3个组,选择非放射工作人员134名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介入组及不同工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抗氧化功能和外周血细胞检测结果。结果 介入组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染色体畸变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SOD活性和GSH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D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SOD活性、GSH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和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组白细胞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血液指标产生影响,应加强介入放射的辐射防护工作,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个体化健康管理与常规干预1年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探究更为有效的肥胖儿童干预模式。方法 共入组3~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130例,随机接受个体化的饮食、运动、行为干预(个体化组)与常规干预(常规组)。比较两组在干预1年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体脂百分比等身体形态指标及糖脂代谢、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有无差异,比较个体化组中不同性别、不同学习地点肥胖儿童干预前后身体形态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个体化组BMI、腰围、体重、体脂百分比的减少比常规组更明显(P值均<0.001),身高增长高于常规组(P<0.001);个体化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LDL、TG、TC、CRP均较常规组降低(P值均<0.01),HDL较常规组升高(P<0.01)。结论 个体化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3~8岁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体形态,改善糖脂代谢及CRP水平,是对肥胖儿童的一种有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放射工作人员职业体检资料,评价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项目,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常规异常率占6.3%,晶体皮质混浊占6.5%,CB法淋巴细胞微核率放射治疗组与X射线诊断组比较P < 0.05,男性与女性比较P < 0.01;放射工龄10~20a组及 > 30a组与 < 10a组比较P < 0.05,放射工龄20~30a与< 10a组比较P < 0.01。结论 岗前检查无职业禁忌症,岗中检查4人暂时脱离放射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水平,探究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招募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96例6~12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胰岛素、血清钙、血维生素D、血脂检测和体成分、双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腹部超声检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名学龄期肥胖儿童平均年龄(9.10±1.88)岁,左、右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童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组肥胖儿童骨密度明显高于6~7岁组和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17,P<0.05)。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与年龄、肌肉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359、0.315,P<0.05),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钙均呈负相关关系(r=-0.311、-0.203、-0.246、-0.207,P<0.05)。奶及奶制品、含糖碳酸饮料、中等强度运动、阳光直射时间会影响肥胖学龄期儿童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光直射时间为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36,t=2.836,P<0.05)。结论 学龄期肥胖儿童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膳食、环境因素对骨密度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的损伤情况。方法 对1156名从事医院放射工作的人员眼晶状体进行专科检查。结果 1156名放射工作人员中眼晶状体混浊率7.96%,女性放射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异常率高于男性(P < 0.05)。放射治疗及放射技术工作人员的眼晶状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P < 0.05)。随着放射工龄的延长,眼晶状体混浊的发生率随之增高,20年以上工龄发生率明显高于工龄较短者。结论 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对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钱小莲  蔡卫华 《职业与健康》2014,(18):2553-2555
目的观察分析南京市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人员外周血象(包括WBC、PLT、RBC和H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碱酯酶(CHE)结果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性别与研究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某有机磷农药生产企业1 138名人员和某外厂692名未接触有机磷农药的工人进行外周血象、ALT和CHE检测分析。结果有机磷组的WBC为(6.0±1.47)×10^9/L,PLT为(158.2±52.29)×10^9/L,RBC为(4.59±0.49)×10^12/L,Hb为(137.3±15.93)g/L,ALT为(24.9±19.78)U/L,CHE为(248.3±85.43)U/L,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但WBC、PLT、RBC、Hb和CH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工种间,PLT、Hb、RBC、ALT和CH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工的WBC为(5.97±1.47)×10^9/L,PLT为(155.7±51.55)×10^9/L,RBC为(4.58±0.49)×10^12/L,Hb为(137.1±16.0)g/L,ALT为(24.1±17.33)U/L,CHE为(236.3±86.06)U/L,均低于管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5-15 a组的CHE为(213.6±83.85)U/L,RBC(4.49±0.52)×10^12/L,Hb为(133.9±16.99)g/L,显著低于〈5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E的异常率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对生产工人的外周血象,ALT和CHE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工龄5-15年的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体温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1个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Ⅺ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单笼置寒冷环境模拟实验室中于-30℃环境进行冷暴露,Ⅱ-Ⅳ组为低体温组,分别于-30℃冷暴露30、60、80min;Ⅴ-Ⅺ组为低体温后复温组,于-30℃冷暴露80min后室温自然复温,分别复温4、8、12,16、24、72、120h,采血测定血液有形成分数量。结果-30℃冷暴露30min,血液中WBC、RBC、PLT数量均增多;冷暴露80min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至复温120h,WBC、PLT数量始终较对照组增高,RBC数量呈现波动变化。结论低体温可引起WBC、RBC、PLT3种血液有形成分数量明显变化,为低体温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氨作业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方法 对某石油炼制企业氨作业工人218人,非氨作业工人1 741人的血常规、血压、心电图和血清ALT活性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性工人中,氨作业工人的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计数减少的检出率与非氨作业工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P < 0.01;χ2=6.56,P < 0.05),男性氨作业工人的血红蛋白(Hb)含量及RBC计数均值均低于非氨作业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 < 0.05;t=-5.08,P < 0.01)。男性和女性氨作业工人的PLT计数均值均低于非氨作业工人(t=-5.45、-6.12,P < 0.01)。女性氨接触工人血清ALT活性均值高于非氨作业组工人(t=2.42,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氨接触是男性工人RBC计数和Hb含量降低的危险因素(OR=2.36,95%CI:1.56~3.56;OR=2.37,95%CI:1.07~5.23),是男女工人PLT降低的危险因素(OR=8.12,95%CI:2.02~32.69)。在女性工人中,氨接触是血清ALT升高的危险因素(OR=3.25,95%CI:1.04~10.21)。 结论 提示该企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部分氨作业工人的健康受到损害,故应重视低浓度氨接触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verapanil)对冻僵大鼠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对照组、冻僵组、干预1组、干预2组和干预3组。对照组于室温20℃下饲养,干预1、2、3组冷暴露前30min分别腹腔注射维拉帕米5、10和20mg/kg,冻僵组和干预组大鼠-30℃环境进行冷暴露80min后复温4h。观察血液WBC、RBC、PLT数量和肛温的变化。结果冻僵组和干预1组WBC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2组WBC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组WBC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红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僵组PLT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干预组PLT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僵组和干预组肛温均低于31℃,与对照组比较,温差差异P〈0.05,干预3组温差明显低于冻僵组(P〉0.05)。结论10mg/kg维拉帕米能有效调节重度冻僵大鼠的血液有形成分数量,改善血液循环,防止体温过低的副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判断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肥胖176例、超重58例、正常45例三组儿童,B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TMT)和舒张功能;化验生化指标和血管慢性炎症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敏感指数。结果三组间比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部分慢性炎症指标、TMT(F=3.209,P=0.046)、颈动脉血管弹性(F=6.576,P=0.002)有显著性差别。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IMT(R=-0.201,P=0.010)、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R=-0.197,P=0.010)、脂联素(R=0.419,P=0.000)密切相关;随着胰岛素敏感指数的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冈素和血管损伤逐渐增加。多元回归分析IMT与腹型肥胖程度、平均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结论肥胖儿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启动,预防成人心脑血管疾病应该从预防儿童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新鲜全血样本对我科的2台血球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使2台血球分析仪检测参数之间具有可比性与溯源性。方法参考NccLs标准文件EP9-A2,先对参比分析仪LH750(Beckmancolllter公司)进行校准,并以此仪器作为基准仪器,与待评仪器sYsMEX XS-800iNO:1173进行比对分析。结果LH750与XS-800iNO:1173间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数(PLT)五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0.975,系统误差(Se)均〈规定的允许总误差(Ea)范围..按美国CLIA88比对标准,比对前的WBC、RBC、HGB、PLT的40个比对偏倚值中,有29个值(29/40,占72.5%)在控;比对后,这40个比对偏倚值中,有39个值(39,40,占97.5%)在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结论该方法能对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血球分析仪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且具有可比性与溯源性。  相似文献   

17.
张抒怡  吴静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386-1387
目的研究国产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5180与进口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E-2100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化学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化文件EP9-A的要求,以Sysmex XE-2100为基准,分别测定40例患者当日标本不同浓度水平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算两种方法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A'88)中能力验证对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要求的可接受范围的1/2为标准,评估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结果迈瑞BC5180检测WBC、RBC、Hb、PLT的结果与Sysmex XE-2100比较具有相关性(r>0.975,SE%均在判断标准内)。结论国产仪器可代替进口仪器,以此可节约医疗成本,得到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与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入选253例40岁以上健康体检男性,经询问病史,测身高、体重、腰围、体脂肪率、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前列腺B超,排除肥胖相关性疾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组(18.5~23.9kg/m^2)、超重组(24.0~27.9kg/m^2)及肥胖组(≥28kg/m^2),按腰围分为正常组(〈85cm)及腹型肥胖组(≥85cm),按体脂肪率分为正常组(≤25%)及超标组(〉25%),分析各组前列腺体积的差异,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BMI正常组前列腺体积为(18.2±6.1)ml,超重组为(21.6±6.3)ml,肥胖组为(24.9±7.6)ml,正常组与超重组、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围正常组前列腺体积为(20.65.6)ml,腹型肥胖组为(23.5±6.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脂肪率正常组前列腺体积为(19.6±6.5)ml,超标组为(23.9±5.3)ml,两组比较前列腺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MI、腰围及体脂肪率高的人群前列腺体积更大。BMI≥24kg/m^2人群中腰围正常或者体脂肪率正常人群,BPH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结论肥胖是BPH的危险因素;腰围及体脂率超标者,发生BPH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的变化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173名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249人为医疗组,924人为工业组,同时选取进行上岗前放射职业健康检查的480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的变化情况。
  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接受的人均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08~0.85 mSv,低于年有效剂量职业接触限值。医疗组和工业组的白细胞(WBC)总数、红细胞(RBC)总数、血红蛋白(Hb)含量较对照组低,而血小板(PLT)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BC中,放射工作人员中性粒细胞(NEUT)占比降低,淋巴细胞(LYMP)占比升高(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医疗组和工业组的WBC、Hb异常率升高(P < 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RBC、PLT和Hb的异常率低于女性(P < 0.05)。WBC和Hb异常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 < 0.05)。
  结论  低剂量职业外照射可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造成影响,对女性放射工作人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