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有毒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有毒药物使用剂量。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用量范围,收集本院门诊2012年4—6月的中药处方3387张,对处方中含有的29种常用有毒药物的实际用量进行分析。结果 3387张中药处方中,涉及有毒药物的处方1383张,29种有毒药物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相比较,存在超剂量使用的处方1 111张。结论处方中有毒中药超剂量使用现象较多应引起注意,临床应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医经典方药中极注意药剂物剂量的配比,现时一般认为中药副作用较小,对其用量往往管理不甚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以下简称药典)已规定部分中药用量范围,据此可检查中药处方的用药剂量情况。1987年5~7月我们对我省某医院3月上、中旬的500张门诊中药汤剂处方进行了药物用量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一、剂量超过药典规定在5000张处方中,共开到57443味次的中药,其中有174味次用量超过药典的规定(有少数中药因药典尚未载入,则按《中药大辞典》所载用量标准统计),占0.30%。在该174味次中,共包含25种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复杂网络技术,探讨叶桂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载医案,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Gephi 0.9.2软件建立复杂网络模型并分析其拓扑结构。结果:《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载44例医案,提取出48个处方,涉及74味中药;构建的《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处方复杂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效应及无标度网络特性,其中茯苓、半夏、桂枝、人参、生姜、陈皮、桃仁在药物配伍中发挥重要作用;运用k-core优化中药处方,筛选出28味核心药物,社团划分可归为三类:运脾祛湿,疏肝止痛;温中散寒,补虚祛瘀;宣肺畅中,调理气机。结论:叶桂治疗胃脘痛以"通"为治疗大法,从理气、化痰、散寒、祛瘀出发,用药以性温,味辛甘苦,归于脾、胃、肺三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味辛,性温,有毒,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系临床常用中药[1]。在清代《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中收集了167部医书中70多种半夏的炮制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多样,但总体目的却只有一个:增其疗效,解其毒性。中国药典2010版收录了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4个品种,规范了加工炮制工艺,对临床用药起到  相似文献   

5.
张国良 《当代医学》2007,(6):102-103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用药及剂量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中药处方10253张,对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作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频率大于10%的35味中药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61.07%.有33味药有超剂量使用现象,超剂量处方比例大于50%的中药有12味.结论 中药处方普遍存在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中草药耐受量也发生千变万化,而中药剂量的变化更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和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有人做过统计[1]2005年版《中国药典》[2]与1963年版《中国药典》进行比较,两部药典共有的31 3味中药进行剂量分析.结果中药使用剂量有变化的为165味,剂量上升的中药有1 37味(占变动的83.03%),其中使用范围(上下限)均上升的占上升药物的44.77%.如玉竹(上下限上升率均为25%)、土茯苓(上限上升率为100%)等.中药剂量增大同时疗效也增大,同时副作用也相应增大.笔者就针对中药处方药物剂量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就中药处方用量增大的原因和弊端进行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覃洁 《医学教育探索》2004,(11):i010-i010
中药因不良反应小,治疗广泛,一直被很多医生认可,并且在临床上长期被大量使用。但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常会遇见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被超剂量使用,有时超出常用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会对中药的用药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毒药原是指攻病愈疾的药物,现在则指具有剧烈毒性或药性猛烈,不良反应大,用得不当就可能严重影响机体健康或导致中毒而死亡的一类药物。虽然有毒中药的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有规定,但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有毒中药使用情况,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临证指南医案》中便秘的医案,分析叶天士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全书以便秘为主症的医案,将医案处方经过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处方中药物、药性药味、归经的频次,并对高频药味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75首处方,涉及中药127味.用药频次较高(≥10次)的依次为苦杏仁、...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的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物组成。功能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伤寒论》中的阳明、少阴、厥阴三阴之病都用到吴茱萸汤。  相似文献   

10.
探讨敦煌医方半夏汤与古代医籍中同名方组方配伍的相关性。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古籍名不重复计,检索清以前古医籍中正异名半夏汤,仅西汉、周代、东晋、南北朝、北周、唐、宋、元、明、清10代共60部,涉及有关半夏汤169首。其中49部出现正名半夏汤145首,14部出现异名半夏汤24首。整理不同组方的半夏汤共125首涉及中药107味,药物分为16类,单味用药总次数886次。通过分析研究历代半夏汤的组成显示:1历代半夏汤的组方核心药为半夏、生姜、甘草、人参、肉桂、茯苓、陈皮、白术,为两个经典方四君子汤和二陈汤的药物组成。2《敦煌古医方》半夏汤由4味核心药物半夏、生姜、茯苓、陈皮加吴茱萸组成,均为频率大于1.0%的主干药。3敦煌医方中的半夏汤可能是《金匮要略》由半夏、生姜组成的异名半夏汤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用药及剂量使用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门诊中药处方10253张,对中药用药及剂量进行统计,并与《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作比较分析.结果 用药频率大于10%的35味中药中,甘草使用频率最高,61.07%.有33味药有超剂量使用现象,超剂量处方比例大于50%的中药有12味.结论 中药处方普遍存在中药用药剂量偏大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根,呈类球形,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精氨酸、β-氨基酸;另含胆碱、微量挥发油、原儿茶醛等。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临床有生半夏和制半夏之分,但规定处方写半夏必须标明制半夏。生半夏历来被视为有毒药物,《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下品,现代把其列为二类有毒中药,限制使用,使生半夏在临床上受到限制。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结合历代典籍所载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搜集整理清代以前敦煌古医方及古代医籍,仅西汉、南北朝、南朝、唐、宋、元、明、清8代共46部,按不同年代及医籍引用同名方剂重复计,涉及有关麻黄汤133首.其中35部出现正名麻黄汤112首,17部出现异名麻黄汤22首.整理组方不同麻黄汤112首涉及中药119味,药物分为19类,单味用药总次数937次.分析研究历代麻黄汤组成可知:《伤寒论》麻黄汤由历代麻黄汤组成核心药物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构成.《敦煌古医方》麻黄汤组方中除青木香、吴茱萸、枳壳外,其他15味药均为频率大于0.6%的主干药.敦煌古医方所载麻黄汤组方与《备急千金要方》麻黄汤相比仅少犀角,可能为其后者的加减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剂量,并对其相关的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数据统计,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我院门诊开具的1972张中药饮片处方单进行分析,由资深医师和药师对处方单的药物用量同《中国药典》中的用药标准进行对比,统计门诊中药饮片中使用剂量、平均剂量、中药药品使用频率、药品使用总量,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用药剂量合理性情况。结果使用频率位列前3位的是甘草、茯苓、白术;超量最严重的是半夏、柴胡、陈皮、桂枝、川芎。结论与《中国药典》相比,临床处方的饮片用量呈增大趋势,大部分药物超出其规定范围,部分药物的用量范围与药典规定用量范围相差甚远。同时不排除我院在中药饮片处方剂量使用中可能存在一些的不合理现象。药物超剂不仅会造成药物的浪费,还会产生不良重要反应,我院医务人员应重视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合理性,主动肩负起认真审查核对处方的重任,对患者负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代52位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类病证的164则医案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古代医家治疗该类病证的证治规律:明代治疗胸痹心痛以补益、行气、化痰止咳药最为常用,清-民国时期则以化痰止咳、行气、补益药最为常用;半夏、瓜蒌、茯苓、薤白、陈皮、甘草、白芍、当归、郁金、桂枝、旋覆花、白术、干姜、香附、杏仁、生姜、橘红、枳壳、吴茱萸、厚朴、木香、延胡索、人参、川楝子、栀子、桃仁、白豆蔻是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药物和有效药物;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用药以温热性质为多,辛、苦二味居多,多入脾、肺、胃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伤科补要》治疗骨伤用药规律。方法 整理中治伤的内服及外用方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学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归纳,使用SPSS Modeler 14.1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并关联规则分析。统计药物使用频率,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涉及95个内服方,35个外用方。内服药物中使用频率≥10次的中药共24味;外用药物≥5次的共16味;内服和外用药物多见性温,以辛、苦和甘味为主;归经多见心、肝;功效以活血化瘀和补虚为主。关联规则得出川芎-当归等13组内服核心药物,乳香-没药等5组外用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内服药物共4类,外用药物共3类。结论 该书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敛疮生肌为主要思想,运用当归、川芎等内服药物和乳香、没药等外用药物治疗骨伤科疾病,为临床治疗骨伤科疾病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玉英  李水福 《医学教育探索》2005,(10):i0002-i0002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在世界医药界中所独有的药物形式,为此,我国在药品法规与标准中都有明确规定。首先是《药品管理法》及配套的法规中均对饮片作出相应的规定,其次是专门制定两级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即国家级的《中国药典》和省级的各省中药炮制规范,另外还有卫生部药政局编制的《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但从未执行过)。笔者在2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在执行有关中药饮片的法规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遇到较多问题,现就以下3个重点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1新版《中国药典》饮片概念问题新版《中国药典》饮片部分比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饮片品种多,其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临证指南医案》是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着, 由其门人华岫云等依据叶天士临证医案整理编撰而成。书中辑录经方医案展示了叶天士的诊疗经验和思想且包括许多方症具备的案例, 反映了叶天士对张仲景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心得, 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毒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国家药典规定、名家理论经验及实验结果,阐述有毒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思考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结果:有毒中药从理论、实验及临床经验均有广泛应用,解毒扶正培本理论从理论与现代研究上均取得一定的成就,解毒法从外治到内治亦取得一定疗效.结论:抗肿瘤治疗可以应用有毒中药,但需要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统计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热证医案,总结叶天士辨治湿热证的特色.方法:收集《临床指南医案》中167例湿热证相关医案,将医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收集167首处方,涉及中药163味,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依次为苦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