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赵京丹  张萍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077-5078,5081
目的探讨神经介导性晕厥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收住院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年龄小于45岁者占62%,大于60岁者占24%;男性占62%,有基础疾病者占62%,复发率16%,病死率11%。结论神经介导性晕厥可见于各年龄组,男性多见,多数伴有基础疾病,以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见,且预后良好,多数见于青年患者且有发作前及发作后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晕厥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以“晕厥”主诉收治住院的3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年龄在8~13岁,男6例,女24例。神经系统疾病晕厥3例,占10%,包括癫痫2例,癌症1例,心源性晕厥1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占3.3%;月经失血性贫血2例,占6.7%;其余24例病因不明,占80%,其中6例为运动后或站立时间过久。结论:儿童晕厥发病年龄绝大多数在学龄期,女性多见,病因多种,有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等,青春发育期女性发生晕厥还应考虑到月经失血性贫血所致,其余患儿病因不明,可能为神经血管介导性晕厥,需通过直立倾斜试验等检查及进一步随访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晕厥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晕厥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发生率占普通人群的 2 0 % ,约占急诊患者的 5 % [1 ] 。晕厥是心血管疾病常见临床表现 ,其病因复杂 ,有时诊断比较困难。现对我院自 1 998年以来因晕厥待查住院的 2 7例患者的病因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1 0例 ;年龄1 8~ 73岁 ,平均 46岁。2 7例均突然发作。首次发作就诊入院 5例 ,多次发作 2 2例 ;一次发作持续时间≤ 5min者 1 9例 ,>5min者 8例。有诱因者 1 4例 ,其中体位改变 3例 ,重体力劳动 5例 ,排尿 3例 ,酒后 1例。临床表现头晕 1 3例(48.1 % ) ,胸…  相似文献   

4.
排尿性晕厥为发生于排尿时或排尿结束时的突然晕厥 ,笔者现将经治 4例排尿性晕厥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例 1 .患者男性 ,62岁。 1 999年 5月于起床排尿时 ,突然晕倒在地 ,4min后恢复正常 ,查体无异常发现 ,心电图正常。例 2 .患者男性 ,48岁。 2 0 0 0年 6月夜间起床排尿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晕厥的临床症状。方法收集65例老年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老年人晕厥以男性居多,心源性为主,脑源性次之;晕厥发作大多在运动时;绝大数病例存在2种或2种以上基础疾病和(或)合并症。结论晕厥在老年人群中常见,自限性差,是疾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复杂的基础疾病和(或)合并症等多个因素共同参与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大补元煎加味治疗排尿性晕厥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尿性晕厥是指发生在排尿时或排尿结束时突然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 ,常反复发作。现代医学报道较多 ,但无特殊治疗。我们应用大补元煎加味治疗 30例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男 2 9例 ,女 1例 ;发病年龄在1 8~ 40岁 2 5例 ,40岁以上 5例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6年。发生于清晨或午睡起床排尿者 1 2例 ,午夜起床排尿者 1 0例 ,发生于其他时间者 8例。多数 ( 2 3例 )患者无诱因可循 ,只有少数 ( 7例 )患者在发作前有饮酒、精神紧张、受凉等因素。晕厥前期症状多不明显 ,可有极短的头晕、眼花、下肢发软 ,发作时患…  相似文献   

7.
53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行直立倾斜试验以确诊。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患者首位,占35.7%,其次为直立性、脑血管性、心源性、精神心理障碍性晕厥等。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类型,明确其发病机理对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刺大横穴治疗癔症性晕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79~1987年,以大横穴作为主穴,经治癔症性晕厥,共152例,现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经治者,皆具有典型的临床病状。152例中有147例情感暴发时发生,占96.7%,单独发生的5例,占3.3%;男性患者22例,占14.5%,女性患者130例,占85.5%;年龄10~16岁7例;17~25岁36例;26~63岁109例;在152例病历中  相似文献   

9.
晕厥是小儿常见急症。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小儿晕厥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晕厥患儿的80%,发病时表现为低血压和短暂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意外伤害。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并不困难,病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VVS是由多种因素触发引起周围血管扩张、神经介导性晕厥,能自行恢复(一般不超过20s),无神经定位体征。治疗方面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5例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晕厥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发病特征、病因构成及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等方面均有其特点。结论心源性晕厥多见于老年男性,以心律失常性晕厥最常见,发作前后可有明显的症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心源性晕厥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真实世界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中医证候与节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的骨折患者进行相关信息分析,了解该患者中医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以2003-2014年全国26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中医证候和发病节气。结果:45-64岁患者最多,占39.84%,其中18-44岁男性患者使用较多,占43.38%;45-64岁女性患者较多,占44.33%。入院与出院患者主证均为气滞血瘀证,分别占总人数的60.53%、53.08%;立夏和雨水两个节气入院患者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5.26%、5.24%。结论:使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患者病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立夏、雨水入院患者居多。为临床骨折治疗时应中医辨证论治,顺应疾病本身特点及节气变化,辨证用药的特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科2年间住院湿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008年8月~2010年8月期间本科住院治疗的107例湿疹患者的一般情况、皮损部位及特点、治疗方案、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7例湿疹患者中男76例,女31例;年龄20岁-90岁,平均67.1岁;病程从2天至40年不等,平均62月;局限性湿疹21例(19.62%),泛发性湿疹86例(80.37%);急性湿疹17例(15.88%),亚急性湿疹8例(7.47%),慢性湿疹82例(76.63%);治愈22例(20.56%),显效72例(67.29%),微效10例(9.34%),无效3例(2.8%);平均住院天数11.26天。结论:住院湿疹病人中慢性湿疹为主,老年患者居多,咪唑斯汀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湿疹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索使用清开灵注射液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用药特征。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全国16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HIS系统收录的1998—2011年住院病例,提取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青少年患者615例。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使用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355例)多于女性患者(243例);患者年龄14岁以下最多,平均年龄为9.40岁;住院天数以4~7 d居多;患者多集中于儿科,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以门诊方式入院居多(451例,75.54%);有中医辨证信息的患者中,主要有痰湿内阻证(38.46%)、肝气郁结(15.38%)、气阴两虚证(11.54%)、阳气虚衰证(11.54%)等;患者入院率最多的节气为小寒(13.01%)。临床联合2种化药时,最常联合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为24.60%);联合2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4.065%);联合3种化药时,最常联合氯化钾注射液+头孢注射液+维生素C组合(支持度15.93%);联合3种中药时,最常联合双黄连+云南白药+感冒清热颗粒组合(支持度1.138%)。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亦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患者诊断及使用方法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节气特点与中医证候高度一致,清开灵注射液联合用药以化药为主,也兼顾使用中药,联合用药比较合理。基于HIS真实世界的研究结果为清开灵注射液在青少年患者中规范用药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黏滞血症临床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调查发现: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高黏滞血症发病率为56.40%,其中男性占58.30%,女性占41.70%,小于45岁者占27.11%,46~59岁者占36.14%,60岁及以上者占36.75%。吸烟、饮酒、喜食肉类、食盐、饮茶、暴躁易怒及抑郁、压力、少动、脑血管病及慢性肝病家族史对高黏滞血症发病具有促进作用。[结论]高黏滞血症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吸烟等11种因素促使其病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5.
张艳 《西部中医药》2016,(11):75-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饮食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出院的382例患者从7个方面进行饮食治疗依从性调查;患者出院3个月和6个月时通过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来评估饮食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影响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常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初复诊、文化水平、职业等,其中≥60岁患者依从性优于<60岁(P<0.05),女性优于男性(P<0.05),病程较长者优于病程较短者(P<0.05),复诊患者优于初诊患者(P<0.05),大学文化程度患者优于中小学文化程度患者(P<0.05),干部类职业优于工农类职业(P<0.05).出院3个月和6个月血糖水平依从性较差者明显高于总依从性好的患者(P<0.05).结论:饮食治疗依从性较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60岁、男性、糖尿病病程较短、初诊、文化程度较低及工人农民患者,主要原因是这类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度较差,对糖尿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真实世界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传染病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但由于其收治医院包括传染病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中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医院,对其分型、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的尚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多家不同医院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该文以17家三级甲等医院HIS数据库中41 18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信息、亚型分布、病情预后、合并疾病、发病和节气的关系及治疗药物。研究发现患者中以18~59岁的中青年男性多见;入院方式以普通门诊为多;医保为最常见医疗支付方式;从预后角度看,急性肝炎好于慢性者,年轻患者好于年老者,女性好于男性;合并疾病中以肝硬化和肝脏恶性肿瘤为多见;发病高峰为夏至、小暑和大暑3个节气;关于治疗药物,化学药以还原型谷胱甘肽为最常见,中药以甘草酸二胺最常见,中西药联合治疗是最多见的治疗模式,联合用药模式中以甘草酸二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胸腺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主。由于该文为回顾性描述分析,疗效和治疗方案的之间的相关性未做分析,因此仅供临床医生在治疗选择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针针刺治疗耳鸣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2,22(2):6-14
方法:采用电针治疗耳鸣88例,并和针刺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为81.82%,针刺组为62.50%,2组疗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电针组中,有效率50岁以下优于50岁以上(P<0.01);发病在1个月以内的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1);听力正常者优于听力下降者(P<0.01)。结论:电针可大大提高针刺治疗的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并提示50岁以下,病程在1个月以内,听力正常者,其疗效愈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性猝死的病因及复苏策略,以预防和减少心性猝死的发生,提高复苏成功率,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28例医院内心性猝死病例进行年龄、性别、猝死前主要疾病、诱发因素、复苏方法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性猝死患者45~60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女性=3:1,其中冠心病患者为67.8%,53.6%为情绪不稳定或用力排便诱发。复苏成功18例,其中2例遗留有永久性脑损害。死亡10例,占35.7%。结论:心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存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可望减少猝死的发生,及时电除颤和气管插管及后续高压氧治疗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62例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既往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于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62例视神经脊髓炎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6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3,以40岁以上常见。视神经受累症状为首发者占56%,发生于双侧视神经者占75.8%,约36%的患眼几近失明。62例患者MRI示颈段异常35例(56.45%),胸段异常17例(27.42%)。43例患者以往病史中VEP检查42人为异常。病程超过1个半月以上患者出现视神经萎缩者达53%。结论视神经脊髓炎以女性较为多见,常在40岁左右发病,早期多表现为视神经症状(球后视神经炎和视神经乳头炎),脊髓MRI显示,脱髓鞘多发生于颈段和胸段(病灶大于3个椎体节段),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是确诊敏感指标,视神经萎缩是常见后遗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