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人之文章《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一文在贵刊1995,11(3):212上刊出后,陈东来同志提出了一些质疑,现答复如下。一、痂下药代动力学的提出与研究目前外伤(烧伤)感染的抗生素治疗仍以静脉或肌肉注射的给药方式为主,并以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资料证实,单纯用血药浓度来说明感染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是不够的。有人经过实验研究证实,烧伤早期(≤24小时)静脉给药,其Ⅲ度焦痂下存在“库存”样效果和伤后晚期(≥3天)静脉注药,药物浓度不能抵达感染的Ⅲ度焦痂下。那么烧伤局部焦痂下感染的治疗除常规的换药和手术外要不要应用抗生素?痂下  相似文献   

2.
有关《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的商榷陈东来拜读贵刊1985,11(3):212韩凤华等撰写的有关《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之文章,获益匪浅。文章结论中认为可以达到两个效益:①痂下给药是治疗和预防Ⅲ度焦痂...  相似文献   

3.
采用家兔10%~15%Ⅲ度烫伤模型,将21只纯种家兔随机分为痂下给药Ⅰ、Ⅱ组和静脉给药组。每只兔分三期给药(25mg/kg)。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微生物法(MBPD)对照检测头孢哌酮(CPZ)局部和血中药浓度,并以电子计算机处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烫伤后痂下CPZ浓度痂下给药组比静脉给药组明显增高(2681/28mg/L);②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组消除相半衰期明显延长;③烫伤后9大的创面静脉给药组痂下未检测出药浓度,而痂下给药组局部药浓度消除相半衰期延长;④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血中出现两次具有治疗意义的药峰,可以相当两次静脉给药;⑤痂下给药组在直径13cm的周边区,烫伤早期注药后24h和烫伤后第9天注药后36hCPZ药浓度一直大于最小抑菌浓度(MIC)5~8倍。提示:痂下给药是治疗和预防Ⅲ度焦痂下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介绍Ⅲ度烫伤区焦痂下应用抗生素药代动力学的一种实验方法韩凤华,陈壁鉴于临床应用抗生素多采用全身给药方式,抵达感染局部药量少,且易产生全身药物毒副作用。据报道采取焦痂下直接用药效果较好[1,2]。但其焦痂下药代动力学尚无标准可循。为此我们制作了兔Ⅲ度烫...  相似文献   

5.
采用家兔10%~15%III度烫伤模型,将21只纯种家兔随机分为痂下给药I、II组和静脉给药组。每只兔分三期给药(25mg/kg)。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微生物法(MBPD)对照检测头孢哌酮(CPZ)局部和血中药浓度,并以电子计算机处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烫伤后痂下CPZ浓度痂下给药组比静脉给药组明显增高(2681/28mg/L);②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组消除相半衰期明显延长;③烫伤后9天的创面静脉给药组痂下未检测出药浓度,而痂下给药组局部药浓度消除相半衰期延长;④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血中出现两次具有治疗意义的药峰,可以相当两次静脉给药;⑤痂下给药组在直径13cm的周边区,烫伤早期注药后24h和烫伤后第9天注药后36hCPZ药浓度一直大于最小抑菌浓度(MIC)5~8倍。提示:痂下给药是治疗和预防III度焦痂下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鉴于临床应用抗生素多采用全身给药方式,抵达感染局部药量少,且易产生全身药物毒副作用。据报道采取焦痂下直接用药效果较好。但其焦痂下药代动力学尚无标准可循。为此我们制作了兔Ⅲ度烫伤模  相似文献   

7.
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家兔10%-15%Ⅲ度烫伤模型,将21只纯种家兔随机舂为痂下给药Ⅰ,Ⅱ组和静脉给药组。每只兔分三期给药(25mg/kg)。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谱法(HPLC)和微生物法(MBPD)对照检测头孢哌酮(CPZ)局部和血中药浓度,并以电子计算机处理药代动力参数。结果表明:①烫伤后痂下CPZ浓度痂下给药组比静脉给药组业增高(2681/28mg/L);②烫伤后立即痂下给药组消除相半衰期明显延长;③汤伤后9天  相似文献   

8.
关于《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一文的解释韩凤华本人之文章《Ⅲ度烫伤家兔应用头孢哌酮后的局部药代动力学变化》一文在贵刊1995,11(3):212上刊出后,陈东来同志提出了一些质疑,现答复如下。一、痂下药代动力学的提出与研究目前...  相似文献   

9.
探讨混合移植治疗大面积Ⅲ度烧伤技术的发展要素。方法:1966年1995年底收住并经混合移植治疗的大面积Ⅲ度烧伤(Ⅲ度50%~99%,下称ETDB)184例,以1977年底前后分界分为两组。两组的烧伤面积(TBSA)、Ⅲ度、年龄的均值都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的治愈率、首切痂日期、首切痂面积、总切痂面积、切痂次数、自体供皮总面积、头皮重复供皮次数、大张皮种类及创面闭合的伤后天数。结果:稳定渡过休克期后的早期切痂、扩大首切痂面积、扩大总切痂面积、多途径的扩大自体供皮总面积、灵活应用大张异体皮或异种猪皮覆盖切痂创面、缩短创面闭合天数等是该技术的发展要素,并与提高生存率有关。结论:坚持实施和发展混合移植在救治ETDB中仍具重要意义。结合应用异体(种)皮开孔嵌皮法及微粒植皮法等混合植皮封闭切痂创面,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望继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防治烧伤感染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防治烧伤感染的疗效。 方法 选择脓毒症或烧伤总面积大于 5 0 %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 30 %TBSA的脓毒症高危患者 6 3例。给药方案为 ,治疗脓毒症剂量 4 .5g ,1次 /6~ 8h ;预防性治疗剂量 4 .5g ,1次 /8h。静脉给药。脓毒症状完全消失或局部创面感染未发展成脓毒症为有效。 结果 总有效率为 90 .4 % ,控制脓毒症有效率为 75 % ,预防局部创面感染发展成脓毒症有效率为 95 .7%。治疗组和预防性治疗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71.4 %和5 1 4 %。 结论 在烧伤中心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是治疗病原菌敏感的脓毒症和预防性治疗经验性用药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1例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应用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术后获5~40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参照改良Baird及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片评价:优1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该方法是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石丹琴 《护理学杂志》2000,15(6):377-377
烧伤创面感染,易形成败血症,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能将度烧伤创面转为度,导致创面修复迟缓,尤其痂下感染者,常需切痂植皮。我科1998年1月至1999年10月,对12例感染性烧伤创面采用敷料下局部持续滴药,治疗深度、度感染性烧伤创面,免除了植皮,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2例病人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岁。热烫伤9例,火焰烧伤2例,电击伤1例;烧伤面积5%5例,10%5例,15%2例;深度10例,深度、度混合2例;面颈部烧伤4例,左上肢2例,左下肢3例,双下肢1例,右上肢、胸、背混合烧伤2例。12例细菌培养结果:绿脓杆菌4例,大肠杆菌3例,链球菌3例,霉菌2例…  相似文献   

13.
Ⅲ度烧伤创面全切术治疗幼儿严重烧伤创面脓毒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4月和11月,我们对2例幼儿严重烧伤创面脓毒症采用Ⅲ度烧伤创面全切除术治疗,均获成功。例1 男,3岁。沸水烫伤40%Ⅲ度。伤后在当地涂中药治疗12天,致过早溶痂,创面感染坏死加深。查:嗜睡状,体温39.5℃,肢端冰冷,发绀,血压测不到。创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我院20年中488例中小面积烧伤的治疗。特别是近10年来采用了简便的治疗方法,使浅Ⅱ度和部分深Ⅱ度创面达到痴下愈合。对部分深Ⅱ度和Ⅲ度烧伤创面,采取早期切削痂植皮和肌腱移植,感染创面功能部位行带真皮下血管网全厚度片移植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烧伤切痂植皮创面应用碘伏止血及预防感染的效果观察孙振友于冠杰张连玉刘文霄王业江血肿和感染是影响深度烧伤切痂植皮术成败的主要因素,我们于1994年3月~1994年12月对26例病人48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应用含碘浓度1%的碘伏(PVP-Ⅰ)液止血和抗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四肢创面采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选择双侧肢体创面烧伤深度相同的患者48例,深Ⅱ度创面浅削痂,Ⅲ度创面切痂植皮,同一患者双侧肢体创面处理方法相同,然后,一侧肢体创面采取整体封闭负压引流,作为观察组,对侧肢体常规纱布包扎,作为对照组.比较48例成活患者治疗后第4、7、10、14天两组间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10、14天深Ⅱ度浅削痂创面和Ⅲ度切痂植皮创面的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创面在早期切削痂治疗后应用整体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时间,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7岁,因被汽油火焰烧伤,在当地医院初步治疗,伤后9h转入笔者单位。入院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25%,其中浅Ⅱ度5%、深Ⅱ度10%、Ⅲ度10%TBSA.创面分布于面部、双手、下腹部及双下肢。患者入院后行积极抗休克、抗感染及创面处理。伤后10d见患者右下眼睑浅Ⅱ度愈合创面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的红色结节,硬度一般,周围无红肿。伤后2周行双手切痂大张自体中厚皮移植术及双下肢切削痂植皮术。术后右下眼睑部结节迅速增大成为包块,术后5d直径达5cm(图1),考虑可能为局部感染所致,外涂莫匹罗星软膏但无明显效果。双手及双下肢术区术后9d拆线,皮片成活…  相似文献   

18.
Ⅲ度烧伤创面全切术治疗幼儿严重烧伤创面脓毒症黄跃生,杨宗城1993年4月和11月,我们对2例幼儿严重烧伤创面脓毒症采用Ⅲ度烧伤创面全切除术治疗,均获成功。例1男,3岁。沸水烫伤40%Ⅲ度。伤后在当地涂中药治疗12天,致过早溶痂,创面感染坏死加深。查:...  相似文献   

19.
常规的切痂手术是将坏死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全部切除,在深筋膜上植皮,愈合后,切痂部位缺少皮下脂肪组织,局部明显凹陷,弹性及柔韧性亦较差。部分患者由于浅静脉系统和淋巴系统被破坏,肢体远端回流障碍,水肿消退缓慢。削痂平面出血多,创面削痂平面不易掌握。近5年来,笔者对Ⅲ度和混合度烧伤区施行浅切痂植皮术,术后外形好,功能恢复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硝酸铈的应用价值,比较了烧伤创面行硝酸铈湿敷和早期切痂对严重烧伤后大鼠存活率和 T 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30%TBSA Ⅲ度烧伤后第14天,存活率低,外周血 Th/Ts 比值显著降低,而烧伤后早期手术切痂或创面硝酸铈湿敷则能明显提高大鼠存活率和外周血 Th/Ts比值。认为,早期切痂或创面硝酸铈湿敷均有防止烧伤后 T 细胞 Th/Ts 比值下降和提高存活率的作用。烧伤休克期,如不具备早期手术切痂的条件,用硝酸铈湿敷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