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治疗的1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护理的85例为观察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质量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针对性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效果,完善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对照院前急救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急救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91.1%,显著优于对照组75.6%,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病死率8.9%,显著少于对照组24.4%,17.8%,P〈O.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急救质量,并且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闫晓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68-6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院前急救的措施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为观察组,由120医护人员到现场实施院前急救后送往医院,将未实施院前急救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家属或目击者直接送往医院,未实施院前急救。在患者转出急诊科时对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4.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12.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26.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常重要,能稳定病情、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患者是否进行院前急救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时间、误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去骨瓣减压率、GOS评分及死亡率。结果行院前急救的研究组患者术前时间较短(P<0.05),误吸及术后肺部感染率、因脑肿胀而行去骨瓣减压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有重要作用,可使患者更早地得到合适的治疗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诊的未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而直接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大于或等于1个月随访,对比分析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随访1个月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及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院前转运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未采取院前急救,实验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并转送至医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和护理水平。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我中心急救的128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院前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肯定,128例脑出血患者均在20min1h内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正确的护理,病情有所缓解,情绪比较稳定,并成功转运至我院急诊科。结论积极、准确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以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预后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 ,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 ,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血糖血脂代谢紊乱 ,应激性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 ( IR)以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 ( HIS) ,已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高血压性脑出血 ( HIH)患者的病情及愈后 [1 - 2 ] 。我们统计自 1998年 10月至今入 ICU病房的脑出血患者的血糖变化及转归 ,现整理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入选病例均在发病 2 4 h内入院 ,经颅脑 CT证实为高血压脑出血 ( HIH) ,计 12 6例 ,其中 10 3例行血肿清除术 ,年龄 4 0 -65岁 ,以血糖值 10 m mol/ L为分界 ,分为两组 … 相似文献
11.
12.
冯翠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181-182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科出诊院前急救的40例(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家属送至医院急救的40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急救方法、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并发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75.2±5.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56.2±23.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12.50%、心力衰竭发生率20.00%、死亡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休克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能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模式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20例HICH患者,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2年仅接受常规护理的2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NIHSS评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6±6.3)min、和(17.8±5.6)d,对照组分别为(34.9±11.3)min和(23.8±6.4)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5.0%(19/20),对照组满意率为65.0%(13/2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急救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依次为(10.8±3.1)分和(8.7±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依次为(11.2±3.0)分和(10.7±3.4)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者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HICH患者抢救过程能明显缩短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保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抢救疗效。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出诊现场就地抢救与未经处理送来医院的3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现场抢救211例,发病后6h内死亡35例,病死率16.59%,165例未经处理送来医院,其中死亡61例,病死率36.9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院前急救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和晚期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结果:超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早期组、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早期组及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意识情况恢复率明显高于早期组、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残疾率明显低于早期组、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患者GOS量表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早期组、晚期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早期康复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x2=2.81,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良好率(66.67%)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x2=2.69,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在脑出血手术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介入时间与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院前急救护理优化了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救治流程,缩短患者的急救介入时间以及待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了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值得在临床予以普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5)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单位实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均为35例。对A组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护理,对B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院前抢救情况、运送情况,及急诊、球囊扩张、溶栓、住院、下床活动的时间。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休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A组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B组患者;急诊时间、溶栓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与运送成功率,均高于B组患者,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为其实行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患者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院前抢救成功率和运送成功率,加快急救、溶栓、球囊扩张、下床活动的时间,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