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观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4年10月对132例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治疗,其中男82例,女50例;年龄2~14岁,平均5.8岁。根据骨折远端移位方向选择骨膜撕裂侧入路,在医师手指引导下行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石膏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结果:132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7个月。优95例,良27例,一般8例,差2例。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单,不受肘部肿胀的影响,复位成功率高,术后肘部功能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4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22例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患儿,男14例,女8例;年龄6~18岁,平均9岁.采用手法闭合复位,透视C型臂X线机监控下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评定疗效. 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获6 ~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患儿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针道感染患者,1例患儿因术后过早、过度负重活动出现克氏针松动及骨折断端成角,及时给予夹板外固定矫正后,推迟行功能锻炼时间,12周后骨折愈合良好.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方法:优1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5.4%. 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对骨折愈合干扰小、固定可靠及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近端移位不稳定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病例资料,按照Gartland分型均为Ⅱ型骨折,其中ⅡA型16例,ⅡB型2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3~12)岁。所有病例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术后长臂管型石膏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2(20~45)min。本组36例患儿无一例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或肘内翻畸形,其中1例出现针道轻度感染,拔出克氏针后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后痊愈。平均随访13.2(12~24)个月,末次随访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9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7.2%。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是治疗Gartland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早期复位固定可有效减少单纯石膏固定引起的骨折移位、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及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0例,男76例,女34例;年龄2~13岁,平均7岁;伸直型98例,屈曲型12例;GartlandⅡ型32例,GartlandⅢ型78例;伴有远折端旋转移位37例。分别在血肿内、臂丛及氯胺酮麻醉下,握持患肢的上臂及前臂对抗牵引,牵引数分钟后行手法闭合复位,经C形臂X线透视示骨折复位满意后用石膏托固定,对不稳定性骨折复位后经皮桡侧穿入1~2枚克氏针内固定再加石膏外固定。术后3~4周摄X线片,拆除石膏并拔出克氏针,开始康复锻炼。结果:110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儿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8周,平均6.9周。无一例出现肘内翻畸形、血管神经损伤或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按Flynn标准评定疗效:优74例,良26例,可10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并对不稳定性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和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属GartlandⅢ型,均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结果平均随访6(3~12)个月,所有骨折术后平均8.8(6~12)周愈合。参照F 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2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安全、简便、损伤小、固定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16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90例,女72例;年龄2~14岁,平均7.1岁.骨折Gartland分型:Ⅱ型98例,Ⅲ型64例.患儿受伤至就诊时间为lh至3d,平均24 h.首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2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对于闭合复位效果不满意的患儿,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162例患儿术后获9 ~ 60个月(平均3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5周(4~6周).术后6个月参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8例,良19例,差5例,优良率为96.9%.主要并发症包括肘内翻3例、肘外翻2例、骨化性肌炎1例、尺神经损伤1例. 结论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可靠及疗效良好,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小儿全部肘关节损伤的60%。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保守治疗常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功能结果,但早期Volkmann挛缩和残余的肘内翻畸形是主要的并发症。以前对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畸形、Volkmann挛缩及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尺神经损伤发生率占3.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5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5例, 女17例;年龄2.5~12岁, 平均6.7岁;均为GartlandⅡ-Ⅲ型骨折, 其中51例伸直型, 1例屈曲型。采用肘关节功能Flynn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2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12~18个月, 平均16个月。按照肘关节功能评价Flynn标准进行评价, 优41例, 良8例, 可3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定等优点, 还可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防止肘内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手法闭合复位后采用克氏针桡侧扇形固定和尺桡双侧交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穿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组(A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0(5.00±2.10)岁;Gartland分型,Ⅱ型21例,Ⅲ型9例。尺桡双侧3枚针交叉固定组(B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9 (5.13±2.08)岁;Gartland分型,Ⅱ型19例,Ⅲ型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前臂旋转活动度恢复情况,术后肘关节提携角及其角度丢失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均获得随访,但两组患儿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B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2例发生轻度骨折再移位,B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肘内翻畸形、针道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肘关节提携角及其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早期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具有创伤小,易复位,固定稳定,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的优势。桡侧3枚针扇形固定造成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风险较尺桡双侧3枚针交叉固定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桡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桡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法治疗72例GartlandⅢ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3~10(5.4±1.3)岁;GartlandⅢA型39例,GartlandⅢB型33例。观察患儿的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功能锻炼时间,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7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2~6(3.5±1.4)个月。手术时间25~90(37.8±10.4) min,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8~45(38.8±9.4) d,功能锻炼时间22~60(36.9±11.2) d。术后未出现肘内外翻畸形、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复位丢失、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等并发症。采用Flynn肘关节评定标准评估疗效:优60例,良10例,可2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桡侧平行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微创治疗,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物取出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结果35例均获随访,时间7~13个月。术后无缺血性挛缩,3例出现针孔渗出较多,经加强换药后痊愈。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尺神经损伤。按Flynn标准评价:优20例,良15例,无一般及差病例。结论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测量Baumann角判断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06月至2013年03月收治并获随访的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利用Baumann角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家属选择的手术方案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 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33例、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对两组在住院期间、拆除石膏后和末次随访时的Baumann角,肘内翻发生率进行比较,以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12~45个月(平均14.7个月)随访。5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切口或针道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根据患者家属选择的手术方案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组, 闭合复位内固定组肘内翻发生率12.1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4.8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肘内翻发生率8.0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4.00%,两组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后Baumann角≥800与Baumann角<800肘内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复位后及时测量BA角度,根据Baumann角必须<800判断是否予以纠正复位,再行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种疗效可靠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98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有限切开复位组(行内侧或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5.9个月 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7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和1年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有限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52.2±7.0) min]较闭合复位组[(72.8±13.7) 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3±1.0)次]少于闭合复位组[(9.9±1.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24.4%(19/78)]与闭合复位组[30% (6/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100% (78/78)]与闭合复位组[95% (1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和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需再次行髁上截骨术.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而无法闭合复位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有限切开复位获得满意复位,且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1年患者肘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5-2020-10采用闭合复位外侧经皮克氏针扇形内固定治疗的35例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全身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复位成功后自肱骨髁外侧经皮置入3枚克氏针行扇形内固定,采用石膏托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幼儿期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及闭合复位桡侧穿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幼儿GartlandⅡ型及Ⅲ型肱骨髁上骨折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1岁1个月~2岁6个月,平均2岁1个月.按Gartland分型,Ⅱ型19例,Ⅲ型16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合并桡神经损伤3例,合并骨间前神经损伤5例,无合并血管损伤.所有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穿针桡侧3枚克氏针固定,后行屈肘90°位石膏外固定,术后第2天复查X线片,术后2~3周后拆除石膏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4~5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克氏针.观察手术时间,神经恢复情况及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4例,一般1例,差2例.结论:幼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桡侧3枚克氏针固定,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克氏针取出方便及治疗效果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穿针并外张力带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肘外侧切口、改良穿针(内外髁交叉并外髁辅助穿针)并外侧外张力带固定(交叉针尾相互钩绕)法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79例,其中男47例,女32例;年龄2.5~14岁,平均8.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h~8d。记录手术前后肘关节活动度及提携角,按照Flynn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61例获得随访(18例失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5个月。根据Flynn评定标准:优53例,良7例,可1例。结论:采用外侧小切口复位后行改良穿针并外侧外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测量Baumann角(the Baumann angle, BA)判断复位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并获随访的利用BA判断复位的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8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 CRPP)组(33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组(25例)。对两组在住院期间、拆除石膏后和末次随访时的BA以及肘内翻发生率等进行比较,以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获随访12.0~45.0个月(平均14.7个月)。58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切口或针道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CRPP组肘内翻发生率12.1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4.85%;ORIF组肘内翻发生率8.0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4.00%,两组的肘内翻畸形发生率、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复位后BA≥80°与<80°的患者的肘内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位后及时测量BA,以其是否<80°作为标准判断是否予以纠正复位,再行微创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双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6~12岁,平均8.1岁。伸直型15例,屈曲型12例;尺偏型14例,桡偏型13例。伤后就诊时间0.5~8d,平均3.6d。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4~6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周。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骨折再移位,无Volkmarm挛缩、针眼或深部感染、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术后发生肘内翻畸形2例,但内翻角均不超过15°,可能为过早拆除外固定和不适当功能锻炼所致。按Flynn标准评定,结果优19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