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黄芪种植产地与生态环境及饮片规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中药黄芪来源于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由于黄芪野生资源的接近枯竭,目前商品黄芪以栽培品为主。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黄芪的种植产地及生态环境。并且市场上黄芪饮片规格不统一,通过调查了解饮片规格,为饮片标准的制订和饮片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蒙古黄芪多为人工栽培,主要产地为山西恒山地区、甘肃陇南地区、内蒙古南部,栽培面积广,除山西黄芪多为山地直播外,其他均为平川地种植;膜荚黄芪则多为野生,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且资源近枯竭,其他地区如山东、河北等只有少量栽培。通过对黄芪饮片的市场调查,发现有5种不同规格的饮片,并且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结论:建议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黄芪野生资源,并统一黄芪饮片规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院中药制剂用饮片验收时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揭示饮片市场存在的问题 ,促使提高质量。方法 :对外购饮片进行鉴定及调查研究。结果 :发现一些饮片存在程度不同的质量问题 ,紧缺及贵重药味问题尤为严重 ,并通过调查 ,揭示其成因。结论 :目前药材市场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 ,主要反映在伪劣方面 ,特别是人为掺假。建议中药专业人员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检查验收 ,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1H-NMR技术从多成分角度分析30批市售狗脊饮片的质量差异,建立狗脊饮片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对600 MHz核磁谱仪测定的30批市售狗脊饮片1H-NMR谱图进行模式分析,揭示市售不同质地狗脊饮片内在成分上的差异.结果:狗脊饮片的质地与其多种成分含量密切相关.不同质地狗脊饮片成分差异主要表现为糖类、酚酸类、甾醇类及蕨素类成分的含量差异.狗脊饮片1H-NMR谱芳香区的酚酸类成分吸收信号可以作为评价狗脊饮片质量的指标.结论:1H-NMR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法结合能从多种成分角度提取狗脊饮片质量差异的成分信息,可以作为狗脊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较为全面地了解马蓝的药用历史、市场与资源情况,为资源的保护与进一步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文献调查结合实地考察。结果:(1)马蓝药用主要以加工青黛和南板蓝根为主。(2)马蓝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福建、广东等省,总面积约380hm2左右,蕴藏量1500t以上,年产南板蓝根500t以上;马蓝栽培资源主要分布于福建、贵州、浙江、四川等省,总面积约300hm2左右,主要加工青黛与南板蓝根。结论:马蓝目前基本能满足药用需求,但野生资源正逐年减少,规范化栽培推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摸清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川贝母类药材的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现状,为川贝母类药材的资源保护、人工种植、质量控制、合理用药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调查、走访调查、市场调查及路线调查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的种类和川贝母类药材资源进行调查。结果: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形态复杂、种类众多,初步调查到8种1变种。川贝母类药材主要来自野生品,基原复杂,环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挖造成了资源量锐减。目前,人工栽培未能有效缓解供求困境。结论:应从政府引导管控、产业健康发展、深入科学研究等角度对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贝母属植物进行合理保护、永续利用和栽培资源评价,提出控制药材质量的方法,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原儿茶酸含量的测定,对市售狗脊饮片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Plati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1%冰醋酸溶液(5∶95);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 22批市售狗脊饮片中3批为生品,其余19批均为砂烫品,砂烫品中原儿茶酸的含量差异较大,平均含量为0.023%,含量最高的可达0.054%,最低为0.003%。结论目前市场上狗脊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烫狗脊饮片中原儿茶酸含量未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指标,市场急需整顿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中国药典》一部药材资源种类,为保障中药材质量和拓展利用中药资源提供思路.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和饮片,了解药典记载的中药材和饮片来源,归纳其中药资源特点.结果: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正文所收载的616味中药,植物来源占87.66%,动物来源占8.28%,矿物来源占4.06%.结论:《中国药典》不仅是临床用药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依据,还是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依据,还要起到引导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的作用.中药资源需要扩大来源,多基源多入药部位中药的质量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全国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了解拜泉县中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量、资源变化趋势、当地传统用药方法、栽培及野生情况,收集当地种质资源。方法依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技术方案,通过野外调查走访,以样方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结果 2018-2019年对拜泉县11个乡镇(大众乡、永勤乡、三道镇、国富镇、上升乡、新生乡、兴国乡、时中乡、新建乡、建国乡、兴华乡)进行走访调查,共完成样地36个、样方套180个、样方1080个,发现植物90种,所属39个科,其中重点中药材8种,当地种植药材5种,北柴胡14 kg,蛇床子24 kg,苘麻子24 kg,萹蓄278 kg,黄芩54 kg,苦参299 kg,葶苈子17 kg,威灵仙72 kg。结论拜泉县以平原为主,所包含植物种类相对较少,野生中药资源贫乏,现已基本掌握当地药材种类,可为保护和种植中药材提供相应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重视饮片(药材)粒度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粒度影响饮片(药材)有效成分的释放原理结合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结果:粒度对饮片(药材)有效成分释放有较大影响;《药典》对饮片(药材)粒度控制的标准和对成方制剂有效成分普遍检测缺乏;调查发现医院药房同种饮片粒度差异及中成药制剂生产厂家对使用的中药材粒度没有严格的限定。结论:为促进中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及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重视饮片(药材)粒度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藏族药(简称藏药)灰毛党参的资源及药用现状,并分析其适宜生境,保护其野生资源,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文献考证、走访调研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 对四川、青海、西藏3个省27个市、县的灰毛党参进行了资源和药用情况调查,发现目前灰毛党参分布范围与历史记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各地区分布不均,以四川甘孜州的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炉霍县多达90~120株/100 m2,预估该地灰毛党参根的单位面积蕴藏量为3 445.32 g·m-2,初步预算其蕴藏量为1 279.18 吨(1吨=1 000 kg)。在药用上,历史上药用部位以根为主,近年来为了保护资源多采用地上部分;藏医临床功效主要以补气活血为主,可与其他药物配伍用于治疗风湿、疮疖痈肿等疾病;各藏区均存在将党参属多种植物混用作灰毛党参的情况,混用品种根据该地区的同属生长品种而定。结论 灰毛党参野生资源储量正在随藏医临床使用和市场需求的加大而减少,藏区对党参属植物的混用情况严重,建议重视资源保护,进行人工种植,建立藏医用药标准,促进资源的合理与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全国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抽检,目的在于促进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种植的规范性,防控和化解中药饮片质量风险、强化中药饮片安全管理、保障中药饮片临床安全有效。2022年,国家药品抽检饮片专项包含艾叶、川牛膝、大黄、紫草、茜草、菊花、桃仁、金银花、片姜黄9个品种,抽样合计1679批,其中合格1623批,整体合格率为96.66%。借助这9个品种抽检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各品种法定标准和主要质量问题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提出未来标准修订和监管的建议,为全面推进中药饮片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黄连配方颗粒的制备及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原则制备黄连饮片标准汤剂,计算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和饮片出膏率,建立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标准。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 m 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以磷酸调节pH 3.0),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结果:黄连饮片中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范围分别为79.3%~111.9%,54.6%~76.2%,45.7%~70.7%和43.5%~64.4%,出膏率范围17.1%~22.3%,14批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0.999。结论:该研究建立的质量评价方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指纹图谱相似度高,适用于黄连饮片标准汤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传统性状评价和现代内在质量分析相结合的丹参饮片等级评价标准。方法:测定18批丹参饮片的外观性状参数(厚度、质量)和内在指标成分(丹参酮类与和丹酚酸B)含量,计算相对质量常数,并假设所测样品的百分质量常数最大值为100%,数值≥80%列为一等,≥50%且<80%列为二等,<50%列为三等。结果:18批丹参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范围349~884。依据百分质量常数,18批样品成功分为3个等级。一等丹参饮片的相对质量常数≥707,包括样品ds5,ds8,ds14,约占总样本数的17%;二等丹参饮片相对质量常数≥442且<707,约占总样本数的61%;其余的饮片样品为三等,其相对质量常数均<442。结论:以相对质量常数法对丹参饮片进行等级评价克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合理、科学地划分丹参饮片等级,可为其他饮片的等级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手段,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为探讨中药饮片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和特征,该研究采用常用中药饮片应用调研表,对10个省份56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中药饮片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所见临床使用中药材品种549种,其展开项下饮片801种,按功效可归属为19个类别,其中甘草、黄芪、地黄、川芎、白术、黄芩、当归、白芍、麦冬等品种最为常见;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应用具有一定特点。调研结果反映了中药饮片应用的一般情况,为基本药物制度中药饮片的收录与完善提供了基础资料,对中药材品种的生产规划、饮片生产及医院饮片品种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效应成分当量的黄连饮片调剂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调剂是中药面向临床的最后一关,中药调剂的稳定性保证是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以临床功用为导向,建立基于效应成分当量的中药饮片质量评控,不仅能保证中药调剂的稳定性,更能关联药效的精准性。该研究选取黄连为模式药,结合课题组前期构建的黄连效应成分指数,建立关联药效的黄连效应成分当量,并根据不同规格黄连饮片的临床量取均一性和煎煮顺应性,研究不同规格黄连饮片的调剂一致性,用于指导黄连饮片规格优选和临床调剂。结果表明,效应成分当量能直观的表征规格、量取和煎煮波动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依据效应成分当量所筛选的黄连饮片,具有临床调剂均一性高,煎煮顺应性好,效应成分当量高的特点。效应成分当量能提高中药调剂一致性评控的临床关联性;依据效应成分当量研制的"精标饮片"具有质量好、剂量调节性强等优点,该饮片的研制能促进中药饮片向精准稳定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侧柏叶煮散饮片与市售原饮片煎煮质量。方法: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侧柏叶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化学指纹图谱表征药材化学组成,评价市售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相似度,测定指标成分槲皮苷的含量,标定指纹图谱共有峰。同时,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比较市售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煎煮效率,对煮散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ITS2序列对侧柏叶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与原饮片比较,煮散饮片煎煮效率有所增加,且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所提高,但按标准汤剂煎煮法,煮散饮片出膏率增加20%左右,指标性成分槲皮苷的含量未有显著增长,其余化学成分的煎出率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精准煮散饮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侧柏叶的煎煮效率及药材均一性。  相似文献   

17.
野生变家种过程中,中药材及饮片质量下降较为严重。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栽培药材的质量,以防风为例,探讨药材及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思路。充分调研考察是评价的前提与关键。了解主产区、次产区的原药材栽培方式、种植年限,广泛收集不同产区的样品。以野生品为标杆,比较栽培品与野生品、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药材在性状、鉴别、指纹图谱、浸出物、生物活性成分含量等多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原因,引导正确的栽培模式,使得栽培品的各项指标更接近于野生品。  相似文献   

18.
苍术历来沿用的炮制方法有麸炒、炒焦、米泔水制等20多种,满足了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三因制宜的用药需要。其中苍术生品药效作用表现出较强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被临床视为燥湿、祛风佳品,治痰之本,治痿要药。麸炒后苍术燥性缓和、健脾和胃作用增强;对胃的保护、促进胃排空、调节胃肠推进运动、保肝和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优于生品。炒焦后临床应用以固肠止泻为主等。近年来围绕苍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其药效成分主要为苍术素、苍术醇、苍术酮等挥发油类成分,同时也是评判其饮片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就苍术不同炮制方法、苍术饮片质量评价及药效作用进行文献综述,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阐释苍术的炮制机制、构建该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药饮片产地鉴别在中药材生产与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方法经常通过不同质地的鉴别来区分中药材的产地,其方法简便、实用,但缺乏定量指标。定量数据提取将有效提升中药饮片产地鉴别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方法:本研究尝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常用中药材,麦冬Ophiopogonis Radix、玉竹Polygonati Odorati Rhizoma、郁金Curcumae Aromaticae Radix等进行微区力学性质的定量表征。结果:不同产地的上述中药在硬度和黏性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此种方法有望成为不同产地中药材质地鉴定中一种新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潘金火  严国俊  卢欢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4):1093-1096
 目的 通过研究,以期建立金荞麦药材和饮片中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对11批金荞麦药材和12批饮片中的表儿茶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11批药材除1批逸出值外,其余10批的平均含量(以干品计)为0.050 4%;12批饮片的平均含量(以干品计)为0.030 6%。结论 所建方法稳定可靠,简单易行。建议以总平均含量的60%,即0.030%作为金荞麦药材中表儿茶素的最低限量纳入质量标准(草案)正文含量测定项下;以总平均含量的70%,即0.020%作为金荞麦饮片中表儿茶素的最低限量纳入质量标准(草案)含量测定项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