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免疫     
初级免疫系统在抵抗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系统由一个相互关联、互相传递的网络调节着效应细胞对“非已”抗原产生灵活多变的应答,保证了与特异性免疫应答整个过程的密切联系。在非特异性防御水平上的免疫刺激,最初被认为是疫苗接种的副作用,实际上目前应该把用细胞因子替代的免疫系统,与接触模拟天然抗原而诱生的非特异性防御,即副免疫(paramunization)区别开来。副免疫除了在初级免疫系统能诱生短期高效的免疫作用外,还可有效地影响特异性应答。  相似文献   

2.
包裹天然骨架CpG ODN和HBsAg的非磷脂脂质体疫苗的免疫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磷脂脂质体NovasomeR○(Np )是由Brij5 2、胆固醇和油酸组成 ,可作为同时传递佐剂和抗原的载体。我们将HBsAg与天然骨架CpGODN (phosphodiesterCpGODN ,pdCpGODN )包裹于Np后免疫BALB/c小鼠 ,检测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 ,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在小鼠中诱导了很高滴度的抗 HBs抗体产生并诱生了HBsAgS2 8 3 9特异性的CTL ,而铝佐剂组和仅包裹HBsAg的Np组诱生的抗体滴度较低 ,未检测到CTL活力。抗体亚类分析结果表明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诱生的免疫应答类型与pdCpGODN剂量有关 ,较低剂量 (2 4 μgpdCpGODN )诱生的为IgG2a为主的Th1型应答 ,而较高剂量(4 7μgpdCpGODN )诱生的是Th1/Th2混合型应答。铝佐剂和仅包裹HBsAg的Np组诱生的是以IgG1为主的Th2型应答。此外 ,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HBsAg刺激培养后特异性增殖并分泌高水平的IFN γ。这些结果表明包裹pdCpGODN和HBsAg的Np能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 ,诱生体液 /细胞免疫均衡应答 ,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治疗性疫苗  相似文献   

3.
HLA-G基因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类型。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HLA-Ib类抗原,作为免疫耐受分子之一,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  相似文献   

4.
用灭活的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1)为致敏原,体外诱导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特异性抗体诱生水平与血清抗体无相关性(R=0.45,P>0.05),抗体类型为IgG。同法致敬新生儿淋巴细胞则不能诱生任何类型的特异抗体,表明此体外抗体应答属继发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应答有明显的HSV1抗原剂量依赖性,且需要T、B细胞的相互作用。HSV1体外致敏的实验研究,为探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体外特异性抗体应答和免疫调节提供一个有用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新型chitosan-DNA疫苗的有效免疫途径。方法:将chitosan-pcDN3-VPI疫分别苗以肌注、口服、滴鼻3种免疫方式免疫Balb/c小鼠;以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gG、IgM、、IgA,评估其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以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活性反映其诱导细胞免疫;以5LD50致死剂量CVB3攻击免疫小鼠,评价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①在诱导CVB3特异性体液免疫方面:chitosan-pcDNA3-VPI疫苗肌注组诱生了高水平IgM和IgG,但未能诱生黏膜IgA;口服免疫组仅诱生低水平的黏膜IgA,未能诱生特异性IgM和IgG;滴鼻组可诱生低水平的I埘及高水平的IgG和黏膜IgA。②在诱导CVB3特异性细胞免疫方面:仅滴鼻组诱导了较高水平的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反应和CTL活性;口服组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活性稍弱;肌注组几乎不能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③免疫保护作用:滴鼻组可保护33.3%小鼠长期存活;口服组仅达到16.7%的保护率;肌注组无保护作用。结论:滴鼻免疫途径可能是chitosan-pcDNA3-VPI基因疫苗最合适的诱导全面免疫应答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共表达体系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基因免疫小鼠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及二者所诱生的抗体亚型的差异。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将构建的质粒进行基因免疫,应用DOT-EIA和ELISA等检测其所产生的抗体水平。结果:①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②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基因免疫小鼠不仅可诱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且具有明显增强效应(P〈0.05)。③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与常规真核表达质粒相比不仅可诱生同等程度的Th1型免疫应答,而且能够诱生更强的Th2型免疫应答(P〈0.01)。结论:真核化的原核表达系统——pCMV-T7pol/pT7IRES-HBs双质粒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陈永良  何球藻 《现代免疫学》1993,13(3):134-135,159
用ConA活化脾细胞主动免疫同系小鼠,观察了免疫鼠脾细胞在体内外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小鼠脾细胞对有丝分裂原以及同种抗原的应答能力比正常小鼠脾细胞弱;它既能抑制抗原非特异性的淋巴细胞转化,又能显著抑制MLR中反应细胞的增生,并且通过过继转输给受者可引起同种移植物存活期延长。提示:免疫小鼠的免疫低反应性形成与体内抑制细胞的诱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 肌肉注射重组质粒TR4 2 1 hCGβDNA(每只鼠 5 0 μg 10 0 μl)初次免疫小鼠 ,以灌胃的方式给予ATRA ,并以灌溶剂和TR4 2 1质粒免疫为对照 ;3周与 6周后经同样的方式加强免疫各组小鼠 ,采用ELISA方法对基因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分析小鼠血清中IgG抗体亚类 ;3H TdR掺入法测定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果 ELISA结果表明 ,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高的抗hCGβ抗体水平 ,ATRA增强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抗hCGβ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且伴随IgG2a IgG1显著性降低 ;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较强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CTL活性 ,ATRA抑制TR4 2 1 hCGβ质粒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细胞增殖和细胞杀伤功能。结论 ATRA促进基因免疫诱生的TH2免疫应答 ,抑制TH1型免疫应答 ,为改变基因免疫诱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类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GM-CSF(粒-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抗原化抗体联合基因免疫时,GM-CSF对TH细胞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在编码免疫球蛋白重链的质粒中分别克隆黏蛋白1(MUC1)中特异性PDTRP抗原表位和GM-CSF编码基因,构建含PDTRP和GM-CSF编码基因的抗原化抗体表达重组体。经脾免疫和肌肉加强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及其亚类并动态观察;RT-PCR方法检测TH细胞分化中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抗原化抗体基因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GM-CSF增强抗原化抗体基因免疫诱生的抗PDTRP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且伴随IgG1/IgG2a显著性升高,同时可增强淋巴细胞TH2型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IL-4、GATA-3)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GM-CSF在增强抗原化抗体基因免疫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同时使得免疫应答向TH2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0.
<正>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抗原提呈作用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被认为是连接特异性免疫应答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并且可决定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在肠道黏膜稳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肠道DCs具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DCs功能不同。DCs与周围环境中的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影响肠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DCs在肠道疾病中起关键作用,影响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个新的概念:非特异免疫系统的细胞和体液成份可为特异性免疫提供指导,决定特异性免疫对抗原的选择性并左右其应答类型。  相似文献   

12.
NK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前沿问题--"NK-reg"是否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自我和非我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同时又通过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不适当的免疫应答,如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对外来病原体产生免疫耐受或应答过强,均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在免疫系统进化过程中,机体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免疫调控体系,如细胞因子网络、抗体的独特型网络、免疫细胞间的网络调节等。  相似文献   

13.
正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型、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作用于目的基因调控相应功能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各种生理反应。近年来众多文献报道了特异性miRNA在免疫学方面的作用,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连接着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免疫途径及载体对乙肝病毒DNA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DNA载体结构及接种途径对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插入HBV表面抗原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1.1/SA(无抗性基因)和pcDNAI/Amp/SA(含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肌注小鼠后比较其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同时比较不同接种途径(肌内、皮内、皮肤划痕)及CpG免疫刺激元件(ISS)对DNA疫苗诱生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pcDNAI/Amp/SA的免疫效果优于pcDNA1.1/SA。pcDNA1.1/SA的免疫效果可被ISS增强,而pcDNAI/Amp/SA诱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则可被ISS抑制;诱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以肌内注射最强,皮内注射免疫其次,皮下划痕法较弱。结论不同HBsAg表达载体诱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不尽相同;CpG免疫刺激元件在决定DNA疫苗免疫原性中起重要作用,可增强不含相应结构DNA疫苗的免疫效果;皮内注射可诱发与肌内接种相似的免疫应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新型粘膜基因疫苗,诱生CVB3VP1特异性粘膜免疫应答,探讨粘膜免疫抗CVB3感染的作用,为病毒性心肌炎的特异性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抽提CVB3 RNA,以RT-PCR扩增得VP1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质粒pcDNA3-VP1,以Chitosan多糖包裹形成Chitosan-DNA基因疫苗。将该质粒转染Hela细胞,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以50辉DNA剂量的Chitosan-DNA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3次,检测CVB3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隔4周以5LD50活CVB3致死攻击小鼠,观察攻击后存活情况。结果:制备了直径为80-100nm的Chitosan-DNA复合物颗粒,体外转染证实Chitosan-DNA复合物中VPl的表达高于pcDNA3-VP1质粒-Lipofectamine的表达水平。该疫苗滴鼻3次免疫后,不仅诱生了高水平的IgG,而且诱生了高水平的粘膜IgA抗体,第6周抗体P/N值分别达3.5和3.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发现,该疫苗诱生了较强的VP1特异性CTL杀伤作用,并显著高于pcDNA3-VP1和pcDNA3组。CVB3攻击后,可保护33.3%小鼠长期存活,而pcDNA3和pcDNA3-VP1质粒滴鼻免疫对照组的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8.5和10.8天。病理学研究显示:Chitosan-DNA免疫小鼠心肌组织基本正常,而对照小鼠死亡前心肌显示大量的灶性坏死和炎性浸润。结论:Chitosan-DNA基因疫苗滴鼻免疫可诱生CVB3特异性粘膜IgA应答及CTL反应,具有一定的抗CVB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6.
VIP选择性分化Th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活性肠肽是外周免疫系统中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神经肽。近年的研究表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VIP通过影响抗原递呈细胞、Th效应细胞本身及特异性细胞因子的作用,产生以促进1地细胞应答,抑制Th1细胞增殖为特点的免疫应答。本文拟就VIP选择性对Th细胞分化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Th1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免疫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某种抗原后所产生的对该抗原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特殊形式,免疫应答的复杂性决定了免疫耐受诱导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耐受产生机制有了较多的认识.本文对免疫耐受与细胞凋亡、调节性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抗原(antigen)是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和参与者,是免疫学教学中必须清晰定义和讲解的重要概念。传统抗原的定义较完整地反映了抗原的内在特性及其在免疫应答(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近年对固有免疫应答认识的加深,使得人们对抗原的内涵、适用性等产生了困惑。因此,有必要重新讨论和定义免疫应答中的抗原和免疫原。  相似文献   

19.
以往认为脑内缺乏淋巴管系统,同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信息传递,因此脑的免疫特免状态是一被动过程。现在发现脑和免疫系统间存在特有的解剖联系,脑内注射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与常规途径进入的抗原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另外血脑屏障的选择通透性对脑细胞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细胞和免疫调节分子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提出脑的免疫特免状态是由多种因素参与调节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以往认为脑内缺乏淋巴管系统,同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阻碍了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信息传递,因此脑的免疫特免状态是一被动过程,现在发现脑和免疫系统间存在特有的解剖联系,脑内注射抗原可以引起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与常规途径进入的抗原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有所不同,另外血脑屏障的选择通透性对脑细胞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细胞和免疫调节分子具有调节作用,据此提出脑的免疫特免疫特免状态是由多种因素参与调节的积极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