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导致的综合衙.主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件非ST段抬岛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2.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随着人们对ACS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4.
血浆Nt-proBNP测定在早期诊断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Nt-proBNP测定在早期诊断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5例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无ST段抬高心梗组(NSTEMI组,2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组,35例),胸痛症状发作6小时内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和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91.4±127.3)fmol/l比较,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NSTEMI组(587.3±170.1)fmol/l和UA组(605.4±152.3)fmol/l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可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155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提出护理要点:加强相关指标的监测;做好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6.
奥扎格雷钠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和低分子肝素及阿斯匹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连续7d,阿斯匹林0.3g,1次/d,1周后改为0.1g,1次/d,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共7d,主要终点为30d内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36例,对照组40例,30d内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对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并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可降低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成斌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1):5-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危重急症,及时恰当治疗是降低致死致残挽救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本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ACS早期诊断、及时危险分层以及合理的临床干预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按2000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发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根据患近期缺血性胸痛发作时ECG的ST段变化.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UAP。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核心,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自然病程有良性影响,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本文阐述ACS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因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临床类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80%~90%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中约80%演变为非Q波性AMI。ST段抬高AMI1.溶栓治疗在无条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医院,溶栓治疗仍是首选治疗,在AMI发病3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高,死亡率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与直接介入治疗相当。因此发病在3个小时内到… 相似文献
11.
杨新春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2):29-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机制为冠脉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而导致斑块表面血小板黏附、激活、释放相关因子.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同时.激活外源性凝血机制通路.形成凝血瀑布,而形成血栓。对于ACS.无论是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64例NSTE-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还给予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37.5%),有效17例(53.1%),无效3例(9.4%),无病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8例(25.0%),有效13例(40.6%),无效11例(34.4%),2例进展为AMI,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6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STE-ACS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近年命名的一组心血管急危重症 ,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础的病理改变 ,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抗凝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还可以稳定斑块、消退斑块。本文对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并与常规组进行对比 ,以观察疗效。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 :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对我院2000年2月~2003年7月收住心内科的临床症状、ECG检查均符合… 相似文献
15.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即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现代治疗策略是“尽早、充分、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即再灌注治疗),已被所有专家认可。当我们不断推荐溶栓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同时,应该强调抗栓治疗是基础,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SD)。三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血栓。最初研究发现,当血栓不完全或间断阻塞冠脉管腔时,常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而血栓突然完全闭塞管腔则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最初心电图(ECG)表现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ACS。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进展情况,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总的原则是急性发作期有效灌注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前者指的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两型ACS在病理生理上的差异可能在于:非ST段抬高型病生理基础为血栓不完全堵塞动脉或微栓塞,而ST段抬高型则为血栓完全阻塞动脉血管.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血尿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子及预测因素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对156例ACS患者血尿酸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神经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其与心肌坏死标志物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24h内发病的ACS患者81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9例,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罗氏公司的心脏标志物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研究组的血NT-proBNP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结果: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浓度(2256士374)p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85士238)pg/mL(P<0.01),两组NT-proBNP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76士31)pg/mL(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T-proBNP升高程度与cTnT呈正相关(P<0.01).结论:NT-proBNP是一种灵敏且能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指标,它的增高有助于对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恰当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