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利用毛细管测量血液粘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使用的毛细管式血液粘度计一般只能给出两个切变率下的粘度值,而且高切和低切所对应的切变率的具体值又不确切.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毛细管粘度计测量非牛顿流体(如血液)的粘度时切变率不可知的问题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模型,并推导出了切变率-粘度-体积流量的关系,并以测量不同切变率下的粘度为例给出了仪器结构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锥板式粘度计测定血液粘度的重复性及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实验观察。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测定SD大鼠、金黄地鼠分别于不同温度及不同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结果:切变率在11.25~455s(-1)时,SD大鼠与金黄地鼠全血表观粘度随切变率的增加迅速下降,在150s(-1)以上时,两组粘度值都趋于恒定;金黄地民全血高切(225s(-1))粘度、低切(11.25s(-1))粘度在低于37℃时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高于43℃时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37~43℃之间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小,43℃的粘度则低于37℃之检测值;血浆粘度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r=-0.96,p=0.01);一些其它因素如测试过程中出现的血沉也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结论:使用锥板式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时,测量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5℃与37℃测定血液粘度的结果文/曹桂芹,高宝喜,张焕芹用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全血粘度,若环境温度不同所得结果不同,在临床上同一病例测定时间不同,但在检测时的环境温度应该相同才不会引起诊断误谬。因而我们在二种温度下(25℃、27℃)测定了全血粘度。1...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生物医学工作中,用来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仪器,主要有三种。即毛细管粘度计:Couette 旋转粘度计;锥一板粘度计。其中毛细管粘度计结构最简单,价格最便宜,故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它.右图是毛细管粘度计的一种、叫做 Ostw-ald 粘度计。这种粘度计较广泛地用于测量流体粘滞度。毛细管的测量原理是以 Poiseuille 定  相似文献   

5.
血液粘度测定是临床血液流变学重要指标之一。 前一阶段,国内大多数单位用毛细管法测非牛顿流体(如全血)。我院用NZ-Ⅳ型锥板式粘度计(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江  范惠君  姜燕 《中国微循环》2002,6(4):238-239
目的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应用Lian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粘度计、细胞电泳计时器、变温控温仪 ,测定25℃时的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同时用物理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和32例健康者相应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36例肺结核患者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 ,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 ;同时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者的血浆粘度显著高于好转期患者(P<0.01)。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征 ,且在进展期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应用NXE-1型锥板式粘度计,测定了健康人100例唾液的粘度。观察结果提示:标本测定时间应控制在6h以内。平均粘度值高切率4.52±1.00、低切率26.71±9.52。男性与女性对比高切率时无明显差异(P>0.01)、低切率时男性粘度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1)。唾液粘度与血液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唾液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血液的流变性(Flowability and de-formability)是血液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反映着血液的内部结构和循环生理,特别是微循环生理的变化。有关鱼类血液的流变性研究未见有报道。 考虑到全血粘度是非牛顿型的,其变化规律不遵守牛顿粘性定律(γ= 1/2τ),即在一定范围内切变率γ与切应力τ的变化有关,因而不允许在高切变率(γ>100sec~(-1))的条件下测量,为此,我们用水平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而血浆是牛顿流体,其粘度η是一常数,则用垂直毛细管粘度计测量。 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压积是按常规方法测定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锥板式粘度计从低切到高切、从高切到低切、以及先在80s-1下旋转60s、静止100s、再从低切到高切三种方法,测定了Vister大白鼠在低切变率为5.75-1时的血液粘度。组间对照显示,三种测法所得低切血液粘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方法均可用来测量低切血液粘度。从低切稳定性来看,第二种测法最好。就用粘度法反映红细胞聚集性而言,第一种测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制的微电脑血液粘度计中,毛细血管的一端是液压管,提供可变的压差,液面流经不同高度时,光电换能器将时间讯号输入微机,经处理得q-τ_a的函数关系,由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及水的粘度等,打印η_比—f(τ_a)函数曲线。毛细管血液粘度计的原理简述如下:血液沿等截面水平管稳定流动时,由于红细胞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69名体检人员进行过氧化脂质(LPO)血液流变性和血脂检测,应用电子计算机和医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直线回归分析表明,LPO与全血和血浆粘度无显著相关;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PO在全血粘度比值中则列为第3受选因子,说明LPO对血浆粘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选用低强度半导体绿色激光对健康犬进行血管内照射,观察照射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与He-Ne激光比较。结果表明:绿光与红光分别照射后,血流变值的变化趋势十分近似。  相似文献   

13.
分析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仪器的维护保齐非常重要,血液的采集及血液的流变性、肝素抗凝剂的比例至关重要。加强维护和保养,正确操作仪器,加强仪器质量控制,才能够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榆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健康短毛家兔46只随机分为2组,第1组为地榆组,24只;第2组为空白对照组,22只。将第1组家兔灌服地榆药液,剂量为20ml/kg,连续两天早晚各1次;第2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第3天早晨8时从家兔心脏取血约30ml,经抗凝后进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的测定。结果表明,地榆组的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大(P<0.01)。提示:地榆使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含量增高,造成集轴现象中外周血浆层厚度减少,导致全血粘度升高,从而起到止血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大鼠高脂血症与血液粘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脂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以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大鼠饲以高脂饲料,连续7周测血脂。结果:血浆TG增加2倍,TC增加13.2倍,LDL增加51.8倍,而HDL无明显改变。随血浆脂质的升高,大鼠血浆粘度也显增加,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下降;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无明显改变。与此同时,血浆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降低而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结论:上述结果表明,高脂血症主要导致血浆粘度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给老龄家兔注射胎盘提取液,发现血栓弹力图显示高凝态个体得到恢复,全血比粘度和甘油三脂水平下降。表明该制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可能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闫辉  章岳山 《中国微循环》1998,2(3):166-167
本文观察94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粘度的变化,结果显示全血高切粘度(200s-1)、全血还原粘度同正常值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全血中切粘度(30s-1)、全血低切粘度(3s-1)、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提示血液粘度指标的检测可作为评价肿瘤分期的参考指标,并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卡森方程的原理,设计发展出一种新型的快速准确测量血液粘度的仪器。方法:此种新的测量仪器基于有别于传统的磨擦力矩测量血液粘度的方法,其动态测量方法接近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性特点,且测量更为快速。根据血液具有非牛顿流体的特性,结合血液在平直圆管中的卡森流量公式,以及Stokes公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借助计算机虚拟仪器软件技术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求出血液的卡森粘度及卡森屈服应力。并以压力传感器和恒流蠕动泵,排废泵,锥形贮血瓶,清洗液瓶,五个电磁阀,及相应的管路和进样针等组成有关仪器系统。结果:通过数据信号采集板控制电磁阀与恒流蠕动泵的运行,实现了对血液卡森粘度及卡森屈服应力的简便快捷测定,并同时方便得出了在各种切变率下的血液表观粘度。结论:与现有临床同类仪器相比较,本文所研制出的血液粘度仪具有更简单的机械结构,更快的测量速度与相当高的精确性,其不仅能检测出全血等各种流体在任意不同切变率下的表观粘度,且能精确求出全血的卡森粘度及卡森屈服应力,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在医用润滑液中增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羧甲基壳聚糖(CMC)水溶液的增稠效果。保持溶液的总质量分数不变,依次改变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比例,分析溶液的动力粘度、特性粘数与溶液质量分数的关系,确定羧甲基壳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保持溶液的总质量分数不变,当溶液中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在0.5%~0.9%范围内时,溶液的动力粘度迅速增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增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将40只健康豚鼠分为两组,致石组和对照组各20只,于饲养25天和60天后分两批处死,分别豚鼠的血液粘度,饲养60天后,除血浆比粘度外,胆结石豚鼠的全血比粘度和全血还原比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这种改变处在饲245天后就已发生,之后几乎保持稳定,直到6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